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影响产地环境和农产品供给与质量安全,进而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而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满足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健全完善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方法]在系统梳理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果]法律体系建设滞后、立法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法律配套体系不完善等。[结论]针对问题,从健全法律体系、推进地方完善规章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立法宣传、完善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旨在寻找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方法]文章运用供求平衡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农产品产量与平衡膳食条件下我国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主要存在"三个过剩、两个不足":玉米生产过剩;蔬菜生产隐性过剩;畜禽肉类生产阶段性过剩;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国产蛋白饲料和奶类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结论]该文据此提出了"蓄产能、调结构、控产量、提质量"的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以及加强农业生产预警和宏观调控、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加强市场环境和农产品品牌建设、设定大豆进口规模上限等建议,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4.
<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认真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为抓手,把好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等关键环节,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品牌化建设,以质量的提升带动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6年,省级蔬菜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药物残留与违禁物、生鲜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农户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优化农户行为,可为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模式。[方法]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重庆四面山区域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了90个农户家庭,收到有关化肥污染量的有效调查问卷51份,问卷记录了该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化肥施用量(换算为污染量)。基于问卷数据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农户的基本信息、资源利用、种植选择、生产投入、技术采纳、环保意识和兼业均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政治面貌、职务、受教育水平、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土地灌溉方式和处置作物秸秆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教育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最大,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农业面源污染越小。[结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行为具有密切关系,建议积极推进"三农"建设,发展四面山特色绿色农业,在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的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把质量安全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强化蔬菜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坚决把住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一条防线,确保让百姓吃上"放心的寿光菜"。一、切实抓好"产前"环节,确保管出放心菜。全力抓好蔬菜种植前端环节,夯实蔬菜质量安全基础。一是管出好种子。坚持内培外引,培育了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等5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通过审定的蔬菜新品种达到46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问题、资源和方法,对如何推进农业新产业培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实现精准扶贫,提升职业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探究。[方法]文章通过对苏州地区区域公共品牌的实证分析方法,借助对比和数据研究,立足区域公共品牌重构的创新思路,发现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现存的突出问题,提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落脚点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和有效供给、农民增收。[结果]加强产业融合新思想,突出借助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新视角下,提出了成立苏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协会,"双品牌"发展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确立区域公共品牌准入和评价标准,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生产智能化、拓展区域公共品牌内涵,文化互通打造乡村"大国工匠"特色产业、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多元主体,产学研用助推乡村社会进步、建立区域品牌智能传播虚拟体系,互联网监管保障产业生态化等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主要措施。[结论]区域公共品牌重构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湖南省宁远县委、县政府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以优质稻、烤烟、油茶、小水果、蔬菜、九嶷山兔、生猪、金银花、速生丰产林九大无公害标准化基地为主抓手,推行"一块基地、一名技术员、一套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一本标准化生产管理档案"的管理模式:投入100万元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杜绝源头污染,统一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疫专业化防治,打造质量过硬品牌;同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三品"认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水稻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关键环节、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制定我国水稻供给侧改革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水稻生产供求结构、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水稻生产的资源环境、市场调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泰国、中国五常大米政策特点和经验教训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在分析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措施:优化水稻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以项目带动水稻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和优化稻米品种品质结构、审定标准向抗性优质专用水稻品种倾斜,因地制宜调减水稻生产面积,调整国家收储稻米标准,延长水稻全产业链等。[结论]加速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稻米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有效破解稻米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增强我国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菜篮子"工程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但在人性化、个性化、信息化及有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介绍北京市"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概况出发,通过调查北京"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总结北京"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在生产、销售、物流及服务各个环节的创新研究结果,并提出了大力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快递行业,着重建设农产品消费服务平台,改变思维习惯,加大对创新性企业的扶持力度等建议,指明电子商务、食品追溯、公共营养是北京市"菜篮子"工程流通体系创新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药作为蔬菜生产中主要的投入品,在杀虫灭菌、控草护田、生长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保障蔬菜供给意义重大。但是在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由于不合理、过量施用农药导致出现部分蔬菜产品农残超标、农药污染农田生态环境等问题,推进农药减施刻不容缓。[方法]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寿光市设施蔬菜种植中减施农药的内外部条件,根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调整发展思路,改善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现状。[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寿光市设施蔬菜种植中减施农药的优势是资源条件好、农户蔬菜种植经验丰富、安全用药意识高;劣势是病虫害抗药性渐强、农户传统的用药习惯根深蒂固且减施农药意愿低;机遇是消费者的需求升级、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以及相关减施政策实施;挑战是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且政府监管欠佳。[结论]推进设施蔬菜农药减施应采取以下对策:(1)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并举,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2)提升意识与科学用药并重,促进当地蔬菜生产稳定发展;(3)政府监管与信息共享统筹,规范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交易行为;(4)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兼顾,建立起适度超前、开放灵活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总量规模、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日益明显的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建立了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质量保障模式和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扩大基地规模,严格产品认证,加强质量安全预警和监管,进一步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以此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保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其消费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障其供给安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收集整理了1978~2012年甘肃省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相关数据,运用速度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产量、供给、需求、消费量、库存消费比等方面,分析研究甘肃省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油料市场供给基本满足消费需求,但油料作物种植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较低;食用植物油供需波动处于紧平衡状态,自给率仅为76%左右,省外购进的量远远大于外销量,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产量的增长,食用植物油缺口较大,同时存在种植品种与加工品种、品种结构与市场需求、区域性产销不协调之处。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构建了"以自给为主,贸易调剂为铺"的供给模式,提出了提高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的政策选择,为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对保障甘肃省食用植物油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剖析海南省蔬菜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其中对蔬菜产业主要是从蔬菜产业结构构成、蔬菜产业集中度、蔬菜产业竞争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代农业发展则主要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了海南省蔬菜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蔬菜产业指标体系从区域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区域蔬菜产业化的基础、农业资源、蔬菜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确立7个指标;对现代农业发展指标体系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果等3个方面建立6个指标。选取2000~2014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22.0及因子分析法确定人均蔬菜产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主变量,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二者的相对关联度为0.61,充分说明海南省蔬菜产业对其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做强做大本地蔬菜特色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蔬菜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延长蔬菜产业产业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蔬菜产业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蔬菜产品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粮食金融化是目前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化的含义进行界定,阐述基于粮食金融化视角下,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并从粮食生产收益降低、经济运行使宏微观风险增加、粮食生产分散、粮食企业过度集中及粮食的价格受到流动性与供需因素的双重影响等方面分析了粮食金融化背景下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粮食集约化生产;加强国际粮食贸易合作;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补贴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确保粮食价格稳定;不断开发粮食期货品种,增加套期保值功能等6项对策意见,以应对粮食金融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污染现状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作用和机制,指出不合理使用化肥、滥用农药、农膜大量残留、畜禽粪便、工业"三废"及污水灌溉已造成严重的农田污染,并由此导致农产品产量降低、质量下降。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农田污染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包括倡导农业清洁生产的种植理念,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新法,加强农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清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大力推广农田污染防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相当可观。由于吉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北、春冬季气候偏冷,当前吉林省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还主要以自然配送与常温配送为主。而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是当前生鲜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日常消费对果蔬量的高增长与质的高要求,使得吉林省地区传统落后的果蔬物流配送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当前吉林省果蔬类产品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即冷链物流使用率低、配送过程管理混乱、物流成本高、配套技术与设施建设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从政府、企业、社会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送模式,健全"生产者—配送者—消费者"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物流冷链输运技术、创建现代农产品(包含果蔬类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果蔬类物流行业标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评价猪肉可追溯体系对养猪场户用药行为的影响可以丰富规制养殖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政策手段,从而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方法 文章基于猪肉可追溯建设试点城市与等非试点城市的养猪场户调查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可追溯体系建设及其他因素对养猪场户停药期的影响。结果 (1)统计显示,随着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推进,同一追溯试点城市养猪场户执行停药期的行为得优化提升;追溯试点城市养猪场户的停药期执行行为显著优于非试点城市,初步证明可追溯体系对养猪场户停药期的正向影响。(2)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生猪养猪场户执行停药期的影响显著为正,在剔除掉北京市的“先发优势”后,这一结果仍保持稳健。(3)受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加入合作社、政府监管等变量对养猪场户执行停药期的影响显著为正,而选择签订销售合同对养猪场户执行停药期的影响显著为负。结论 猪肉可追溯体系能够对养猪场户的用药行为产生规制作用,从而实现猪肉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据此提出扩大可追溯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对可追溯体系试点城市的养猪场户进行适当补贴和加强养猪场户产业组织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尹超  李晋 《现代食品》2022,28(1):38-40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要使果蔬等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需要对其农药残留状况进行全面监管.本文从农药残留检测发展现状入手,对涉及的检测技术及果蔬安全管控相关建议进行全面研究,明确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进而为打造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