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河南省自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规划(2013—2017年)》以来,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收益—成本分析法"对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1.98,加上生态经济效益,整个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6.99。这两个收益—成本比率均说明: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无论是直接经济效益还是整体经济效益,都是符合经济投资规律的,是值得大力发展投资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的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的引入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带来FDI的流入;从短期看,FDI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出现了偏离,并且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如长期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文化变迁在时空两个维度对农民不同投资行为的长期和短期、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在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下,农民投资行为的空间分布是非均质的,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和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文化变迁对农民投资行为影响显著,但对农民不同投资行为的时空影响不同,其中企业家精神在长期和短期对非农业投资影响和溢出效应均为正,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和长期溢出效应则不显著,短期来看自由开放度会降低农民各种投资行为同时溢出效应为负,长期来看自由开放度对农民投资影响和溢出效应为正且远大于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新疆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之一,但外资的引进能否实现新疆扩大就业的目标值得深思。文章基于1990-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动态VAR方法,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考察了FDI对新疆就业影响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结果表明:长期内,FDI与新疆国内投资、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FDI对新疆就业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且能够通过挤入国内投资,间接地推动新疆就业;FDI对新疆就业的直接影响程度较小,且在减弱;间接影响程度较大,且在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要素流动视角,探究在空间维度下,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不同的粮食品种是否存在推动当地粮食增产的直接效应和带动其他地区粮食增产的间接效应。[方法]将粮食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5类不同的品种,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采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1)机械化发展存在推动当地小麦和薯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存在带动其他地区的稻谷、小麦、豆类、薯类增产的间接效应; 分2000—2007年和2008—2015年两个时间段先后观察,机械化发展对小麦的直接效应和薯类的间接效应发生了从不显著到显著的变化。(2)机械化发展对豆类增产的直接效应变为不显著,而间接效应变得显著; 机械化尚未显著促进玉米增产; 所有模型中的播种面积变量都显著影响粮食产量。[结论](1)未来重点关注农机对玉米产量的作用,加大该类农机的研发; (2)注重耕地保护在粮食产量的基础性作用;(3)考虑到农机外包等新时代的特点,调节农机生产,推动农机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长株潭23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长株潭县域土地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得分进行测算,分析了2008—2017年长株潭23个县(市、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演变趋势,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7年长株潭土地生态安全均值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有所改善;(2)2008—2017年长株潭县域经济发展均值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长株潭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发展趋向于平衡;(3)2008—2017年长株潭县域耦合度均值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4)2008—2017年长株潭县域耦合协调度均值整体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性逐渐增强,但研究期内尚未出现优质协调型城市且良好协调型城市也只存在于个别城市,耦合协调性有待提升;(5)2008—2017年长株潭县域耦合度空间格局类似,只有局部发生改变,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态势;(6)2008—2017年长株潭县域耦合协调度呈现出由东北高,西北、西南和东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明农村普惠金融减贫机制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发展深度、空间广度及渠道维度三个方面,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减贫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门槛与空间层面,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且普惠金融发展整体对农村贫困减缓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渠道层面,普惠金融减贫的直接渠道与间接作用渠道并存,直接路径中可获得性渠道发挥主要贫困减缓作用、服务质量渠道的作用尚未显著发挥,间接路径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渠道均得以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框架、中国造林状况、造林就业特点以及一些造林就业实践,并基于造林用工量标准和投入产出法对造林及其后续管护活动的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造林行动和农村林业就业的几点建议。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造林行动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绿色就业岗位,2005—2008年、2009—2020年累计可创造的植树造林短期标准直接就业岗位数(若植树造林以每人每年工作300天为基准)分别约为577万个和183万个;新增长期森林资源管护就业岗位数量为8.93~11.16万个和7.76~9.7万个;造林带来的间接和引致就业效应也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9.
以2005—2017年中国对俄罗斯的FDI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经济、资源、制度因素。结果表明:提高中俄贸易关系紧密度和人民币对卢布汇率能够促进中俄两国的林业投资合作,俄罗斯森林资源禀赋和原木产量的提高推动着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中俄两国的法律制度差异、话语权和问责差异与中国林业企业对俄罗斯的FDI流量为负相关,然而两国的腐败遏制差异、政府效率差异对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开展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应加强中俄两国政府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合作,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增加中国的人工林培育面积;积极完善俄罗斯的制度质量,降低中国林业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FDI技术溢出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选取中国2012—2021年17个制造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FDI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同动机的FDI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市场导向型FDI,出口导向型FDI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FDI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其影响强度依次表现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次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弱;FDI带来技术外溢的同时,能够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态势以及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差异。结果表明:2006—2016年云南省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之前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波动,2012年之后耦合协调发展逐渐稳定趋向良好(耦合协调度均大于0.62);云南省各州(市)森林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显著,普洱市与昆明市耦合协调发展良好,怒江州与迪庆州耦合协调发展较差,其他州(市)都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因此,云南省应注重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合理开发林产品;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失调衰退的州(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并实证检验了林业标准化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上升的趋势;总体上,东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林业产业与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较中西部地区更加协调;林业标准化水平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生态安全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科研投入水平、造林面积、森林灾害防治率等因素对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了提升林业标准化生态效益,提高林业产业生态安全效率,应该深入推进林业标准化政策实施,努力提高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不断增强林业生态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森林资源效益、科技创新效益、人力资本效益3方面出发,构建中国森林资源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熵权法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算中国森林资源发展质量的驱动力指数并分析其区域间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中国省域森林资源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异质性突出,其中林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且人力资本效益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森林资源发展质量监督,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培养,形成以局部带动总体的发展模式消除区域间森林资源发展质量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贫困地区生态经济林业开发构想——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林业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在维系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一般论述喀斯特山区生态经济林业开发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态经济林业开发的原则 ,提出了符合喀斯特山区实际情况的五种复合生态经济林业结构模式 ,给出了保障生态经济林业良好建设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的概念和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国内外的定位和标准体系构建等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分析了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对林业供给侧改革的3个方面影响: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依据上,建议将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种类确定为五大类:森林食品、森林药品、森林用品、木材类产品、森林游乐类。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吴晨 《中国土地科学》2019,33(11):61-69
研究目的:通过对粤赣100家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首先应用DEA模型中的CCR方法测度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应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总体上,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种植业,最低的是养殖业;发达地区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总体上低于不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的出售比例,绿色、生态农产品与非绿色、非生态农产品的产值比,政府补贴额度,银行信贷额度,社会服务机构数量,主要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程度、见识广度等因素对撂荒农地再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均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年龄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需要在绿色、生态农产品市场,财政补贴,信用贷款,社会服务机构和吸引优秀农民返乡进行绿色、生态创业上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