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我国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现状及问题,从参与模式、参与内容及利益机制等角度,探讨了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自身的利益,对提高旅游者旅游质量、开拓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资源和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西部旅游景点集中的向海村和莫莫格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西部生态脆弱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感知、意愿及参与现状,结合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的实践探究,对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社区旅游的开发研究中,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但仅仅考虑社区旅游开发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研究内容。因此,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强调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利益分配问题、和谐社区建设更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典型案例的社区旅游开发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兵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39-142
近年来,在社区旅游的开发研究中,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但仅仅考虑社区旅游开发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建设也应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研究内容,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与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强调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利益分配问题、和谐社区建设更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政府主导、社区自主经营、企业开发经营三种古村落旅游发展模式下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的优势,得出从市场基础、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综合考量,温州社区参与古村落旅游适宜采取后两种模式,并要提高社区参与的深度、水平,完善社区参与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的实地调研,以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为切入点,对新疆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新疆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清晰、更系统的思路,并为中国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社区参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缺失,造成旅游飞地、旅游孤岛、新殖民主义等旅游非持续发展现象。无论是从旅游活动系统、旅游利益相关者等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旅游活动实践的角度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势在必行。通过经济、政治、环境、文化、心理等多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形式,实现社区旅游一体化,走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林爱平 《发展研究》2009,(12):57-58
社区参与是旅游开发的一种重要理念。闽西客家民俗风情浓郁,其开发应基于社区参与进行。在坚持客家民俗保真、提高旅游者参与程度、一村一品、社区居民旅游收益公平分配等原则的前提下,可设计多种民俗旅游产品,提高闽西客家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蒋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0,(11):106-108
杭州市的城市休闲旅游发展面临社区参与的问题,其关键点是找到社区与政府的利益共同点。在政府主导下,多方合作,完善社区中介组织的职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适度的经营活动,让居民分享经济利益,实现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获得经济利益,是促进社区居民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前提,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冲突,对环境保护会造成负面影响。拓展多渠道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有助于解决社区利益冲突和旅游业持续发展,本文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以中甸碧塔海旅游景区社区参与状况为例,阐述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晓云  吴忠军 《经济地理》2006,26(5):879-883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社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社区居民视角,通过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满意度的研究来探索影响发展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龙脊平安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社区居民满意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出结论:社区(含居民)是社区旅游发展中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中的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收入水平相距悬殊,导致在生活水平、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乡村旅游的主客交往过程中,处手“弱势”的乡村居民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与乡村旅游开发相关的部门,包括政府,旅游企业等在发展过程中,对乡村社区居民缺乏正确的认识,将其视为管理的对象,忽视其作为利益主体的权益;旅游业的发展导致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发生极大的变化。所以必须将社区居民纳入乡村旅游发展中,本文在吸取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实现旅游业发展和社区利益的双赢,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趋强烈,文化旅游也随之火热。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社区参与缺失。五台山旅游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大打“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这张牌,在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入社区参与机制,使当地居民有机地融入旅游发展的开发、管理、监督和保护的过程中,在旅游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刘丽梅 《经济论坛》2012,(4):129-130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被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促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有必要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以探究.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思想观念、政府部门、参与机制、经济水平、利益冲突、信息渠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杨兴柱  吴瀚  殷程强  胡姗 《经济地理》2022,42(1):199-210
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关系到旅游地治理网络稳定性,多元主体参与旅游地治理已构成旅游社区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发现:千岛湖核心景区和边缘景区的旅游发展状况、治理结构和治理困境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地治理网络的关键行动者。中心湖区形成政府"管委会—国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治理不协调;进贤村形成整体租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旅游市场开发与社区利益和生态环保冲突;屏湖村形成社区主导型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治理结构缺乏政府与市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岛湖旅游地包含"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媒体""五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网络图,以期为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与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可使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沿着"多赢"的目标前进,最大程度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政府应发挥主导、协调作用,在公开公平的制度框架内满足各方利益,建立有效的行为监控机制。开发商要完善利益分配、保障机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北京胡同旅游为研究对象,从政府、胡同旅游开发商、社区居民三个视角,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胡同进行了社区参与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北京胡同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文化选择、旅游承载度、管理力度、社区居民参与利益分配等诸多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北京胡同旅游个案为视角,以民族旅游为视野,探讨了我国目前的民族旅游发展。文章提出,民族旅游要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比较优势,以政府、开发商、社区居民、游客为一体,在强调政府的宏观指导的同时推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鼓励开发商和社区居民的双赢的开发。最后,作者探讨了社区参与研究对民族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杨学燕 《经济地理》2008,28(6):1068-1072
作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益群体,目的地的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所持的态度对旅游业的规划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少数民族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和态度的差异,有利于因地制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少数民族社区的旅游业发展。文章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纳家户村以及西吉县火石寨乡为例,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借鉴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等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回族社区居民的影响和感知差异,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国家公园运动的兴起,云南省建设国家公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在建设的同时面临着与社区旅游利益分配的矛盾,通过分析云南省国家公园与社区旅游利益二者关系,对比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在云南省实施国家公园与社区旅游利益分配制度研究,有很强的必要性,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云南省国家公园社区旅游利益的分配机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云南省国家公园社区旅游利益的分配机制,从而为云南省自然遗产保护、社区居民脱贫,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