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的粮食目标价格制度1框架下,公共财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四大困境:粮食产量与价格稳定双重目标下的财政风险控制困境;粮食价格的目标价格补贴加速器困境;财政农业科技投入"跑步机"困境;粮食生产补贴与目标价格补贴选择困境。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粮食政策对上述困境进行了剖析,指出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对公共财政及其政策效果的影响,并为公共财政摆脱上述困境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市场化和国际化,对粮食调控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应对国际粮食价格冲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实行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制度的现实原因,对目标价格和反周期补贴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研究的主流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粮食目标价格是上限价格而不是"价值价格",其政策目标是多个而不是一个,其价格实体是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故此应对粮食目标价格的性质、目标及其测算路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府历来重视本国粮食产业的发展,长期对粮食采取保护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纵观日本粮食补贴政策的历史发展历程和不同阶段日本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日本政府对粮食生产和流通实行了不同的干预政策,包括价格支持政策、直接补贴政策、粮食保险政策和农田水利建设补贴、生产资料购置补贴、农业贷款利息补贴等其他补贴政策。通过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优化路径,如着手构建符合WTO规则的粮食综合补贴政策体系,同时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粮食补贴政策的法规化等。  相似文献   

5.
2014年,我国首次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启动部分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本文紧密结合实际,阐述了粮食目标价格的内涵及与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的主要区别,从粮食生产的外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和现行粮食价格支持政策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角度,实证分析了实施粮食目标价格政策的必要性,探讨了制定粮食目标价格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的粮食调控政策相比,我国的粮食价格及补贴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粮食目标价格的做法,对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目标价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韦成 《财贸研究》1992,3(2):42-45
正确的粮价补贴政策应遵循下列原则:有利于价格改革,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在财政合理负担的程度内;力求最大的边际效应;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同工资改革配套进行等。新的粮价补贴模式应是财政、企业和居民三方共同承担。其具体实施方案可采取分步渐进的办法。近期措施:改变对生产者的补贴方式,压减城市居民的口粮定量,通过间接、相对的方式,减少或取消高收人居民家庭的粮价补贴。中长期目标:逐步改变“重城轻农”的粮价补贴政策,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最终建立起粮食购销价格同步联动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粮食目标价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粮食目标价格,有利于逐步理顺粮食价格,规范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通过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收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及对2011年粮食目标价格的测算,以期对我国建立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粮食补贴政策的出台对于稳定粮食价格及保障粮食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豆主产区2008年至2018年宏观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数据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十年间三种补贴政策对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表明,2008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与2017年实施的生产者补贴政策对大豆播种面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2014年实施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大豆播种面积有一定抑制作用.应保持补贴政策的稳定性,强化优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我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稳定大豆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制定粮食目标价格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供应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也关系到相关行业的生产发展。本研究报告紧密结合实际,论述了制定粮食目标价格的基本要求,研究了目标价格构成的思路,提出了目标价格保障种粮合理收入的量的界限,探讨了目标价格及其各构成部分的测算方法,对测算目标价格所依据的资料提出了选择和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十二五"期间7种主要粮食品种目标价格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2年中共中央在安徽省开展粮食直接补贴试点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收入补贴,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为主的专项生产性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价格支持政策相结合的综合性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四大补贴"投入额度由2004年的1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49亿元,增  相似文献   

12.
改进棉花补贴方式是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梳理和分析2014年以来我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及其利弊,探讨了不同补贴方式存在的套补空间,进而提出了适宜当前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按有效补贴面积进行补贴。新型补贴方式以"面积优先、突出质量、兼顾产量"为导向,运用乘法模型整合了植棉面积、产量和质量等因素,不仅能够体现优质优补,还能够减少政策漏洞。统计模拟结果显示,新型补贴方式能够使套补者获得的补贴溢额比重由0.18‰降至0.08‰。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最早开始实施目标价格补贴的国家。在我国试点探索建立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的现实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美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了其目标价格补贴的计算方法,着重分析了其政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实施目标价格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艳 《价格月刊》2016,(9):42-46
在系统回顾农产品价格制度历史演进背景下,界定了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度的缺陷及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测算农产品目标价格的框架体系及其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了全面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体系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施农产品目标价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导刊》2014,(7):10-11
自2002年中共中央在安徽省开展粮食直接补贴试点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收人补贴,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为主的专项生产性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价格支持政策相结合的综合性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吉洁  滕子 《价格月刊》2016,(9):37-41
2014年我国推出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并首先在东北及内蒙古进行试点.通过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相关因素划分为三个方面:补贴确定要素、补贴发放要素、比较收益要素,分别确定各自权重,最后结合调研数据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农户对当前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为低效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政策实施2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完善的空间.因此,从政策宣传、目标价格的制定、政策导向和合理确定补贴核定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特点体现在:签订合同是参加目标价格补贴计划的前提、历史面积与产量是制定补贴水平标准基础、补贴方式丰富多样、多种价格并存、目标价格水平总体偏低、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覆盖品种多、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调整比较及时,而且在目标价格的确定上也比较科学.借鉴美国的做法,应该进一步引入农业生产合同规范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使用历史数据计算目标价格与补贴标准且补贴标准不宜过高、目标价格补贴应鼓励商业化与规模化种植、对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予以保留、建立更高水平的农产品信息系统,从而逐步建立我国科学完善的农产品目标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放开了粮食经营和价格,国家为了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防止粮价大幅波动,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于1994年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作为一种补贴政策,通过利益再分配方式,支持粮食储备制度的有效运作和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的落实,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稳定粮食市场两大政策目标。粮食风险基金伴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走过了10年历程,实践证明,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平抑粮食市场和宏观调控经济提供了财力支持。国家利用粮食风险基金这一调控手段,对从事政策性业务的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必要的补贴,实行了对粮源的有效调控,降低了国有粮食企业承担政策性业务带来的政策风险;保护了粮食生产者的利益,避免了“谷贱伤农”的现象,增强了农业的再生产能力;支持了储备粮吞吐调控机制的运作,防止了粮食市场价格过度波动,促进了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维护低收入居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外粮食补贴政策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增收"对粮食生产具有双向激励作用,所以当一国粮食供求达到基本平衡或过剩时,一般将"增收"作为粮食补贴政策的首要目标.本文结合美、欧等国家、地区关于粮补的政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从短缺逐步转向基本平衡的情况下,粮补政策目标也应从"增产"转向"增收"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受阻,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部分国家粮食供需失衡。通过梳理中国实施的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主要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效果,比较发现与国际市场明显不同的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市场价格相对平稳、粮农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研究表明目前国家采取的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险补结合为主要特征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总体有效可行,同时也发现相关政策存在协同性不够、补贴发放与种植面积挂钩过紧、粮农实际净利润不高等问题,进而对后疫情时代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