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金融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杨喜安,齐朝辉在我国,财大莫过银行。1992年末,全国银行各项存款相当于一年财政收入的4倍,年存款增长额接近全年财政收入,全国银行贷款与年国民生产总值不相上下。银行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剖开更深一个侧面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2.
从银行企业化,以利润目标考核银行的经营实绩,到银行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再到银行国际化,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都贯穿着银行本身的竞争力水平。而这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2004年的头两个月里,中国金融改革突显萌芽:国家动用外汇储备补充银行资本金,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10家上市银行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银行股权结构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倒U型关系,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与银行绩效呈正相关,这说明股权 过度分散和过度集中都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适当的股权分散可以防止“一股独大”;研究还发现,与主流观点相 悖的是,国家的相对控股提高了银行的绩效。考虑到我国市场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分散的私人股权交易易产生“搭 便车”问题,因此私人股权未必比国家股权优越。  相似文献   

4.
利率管制的初衷在于加强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或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利率管制源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大危机后,美国为限制银行业的竞争,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在1933年银行法的Q条例中规定禁止联邦储备体系会员银行支付活期存款利息,同时规定联邦储备体系有权制定成员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上限。此后,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管制利率的办法来增加银行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沙磊 《经济月刊》2013,(1):50-51
防范风险和确保安全是金融发展的永恒主题。 “银行安全是国家金融安全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确保银行体系安全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首要关口和首要任务。”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最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是国家金融经济体系的血液循环体系,须臾不可缺失和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6.
信贷拍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一种方式黄敏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中的国家都在设法向世界银行、区域性银行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银行申请长期开发贷款,以增加投资,发展本国经济。拉美一些国家如智利、玻利维亚等从1990年开始,在深入分析利用国际金...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陈颖 《发展研究》2006,(8):14-16
1999年,我国开始由金融部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该政策作为大学贫困生资助项目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尽人意。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9.
改善银行治理的核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天法 《经济管理》2003,(19):16-19
银行是一个区别于一般商业企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别的制度设计和国家对他的产业政策保护以及国家对商业银行承担的无限责任使社会必须根据银行业的特殊性设计银行的治理方式。在银行的风险抵御制度之下,只要严格银行的内部责任制和健全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银行经营万无一失;同样,法定贷款业务制度可以规范银行贷款业务,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业危机频繁发生,危机涉及到的国家既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使许多国家面临着重构整个银行系统的重任。综观80年代银行危机的形成和加速,几乎都与银行制度因素有关,如金融自由化后监管制度准备不足、政治性贷款及贷款的行政干预、资本充足率过低等问题,因此整顿金融体系、重构和创新银行制度成为摆脱危机的重要措施。理想状态下,金融改革应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然而,银行制度的缺陷往往是在金融危机中才明显凸现,并迫使政府下决心进行改革和完善,金融危机下的改革将面临着更大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银行是国家为了支持某些特定的产业而组建的政府金融组织。在市场经济国家里,政策性银行是国家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它能够有效地克服“市场失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均衡有序发展。在我国,现行政策性银行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产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银行既是政策性银行,又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这种多重身份非但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承担,而且还妨碍了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与商业化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成立了四大专业银行,分别按照各自的专业领域承担政策性业务,同时,专业银行还适当从事一些商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下,信贷扩张与资本流入对于系统性银行危机风险的影响。利用89个国家1973—2016年的长面板数据,并控制影响银行危机风险多项因素后,研究发现资本账户自由化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FDI流入能显著降低银行危机风险;适量的股权投资流入有助于增强银行业稳定性;但当股权投资大量流入时,伴随着信贷过度扩张和资产泡沫,银行危机风险急剧增加;较低的债权投资流入对银行业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当超过一定规模时,银行危机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现状1.我国进行跨国经营时间较早。早在本世纪20年代末,以中国银行为首率光在与我国经贸往来比较密切的,我国在华侨旅居众多的国家设有十多家分支机构,从事经营国际汇总等传统银行业务,并取得了很大业绩。解放以后,由于国内外的种种原因,我国银行的跨国经营非但没有继续发展,相反除了港澳地区外,至1979年我国仅存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和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两家。2.以中国银行为首的我国银行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次不断上升。截至1996年未,中国银行全行资产总额达21070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一倍,5年的税…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深受银行危机的困扰。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支付危机,但并不能说明我国银行置身于银行危机之外,而是恰恰相反。因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系统性银行经营危机,有的还面临支付危机甚至倒闭。  相似文献   

16.
崔晶 《时代经贸》2014,(6):454-455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与西方国家影子银行不同,我国影子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杠杆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影子银行独特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可以拟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缺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拟补影子银行的不足,使影子银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被认为是经济自由化的典型,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西兰自1996年1月1日起实行了以市场纪律为主的银行监管方法,许多别的国家在赞美其经济自由化的成果时,对其监管方法各持己见,引起了很大争论。本文以新西兰为例,说明市场纪律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以期为我国的银行监管提供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婕  叶正祥 《经济论坛》2002,(15):58-58
纵观世界各国实行的金融制度,可以分成全能银行制和专业银行制两种。全能银行制可以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在内的全套金融服务,实行全能银行制的典型国家有德国、英国等国家。相反,在专业银行制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是分业经营的,美国和日本曾经都是典型的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但是日本1998年通过了金融改革法案,允许设立银行控股公司经营银行、证券、保刚险等金融业务。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正式签署生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界经营。这些事件标志着分业经营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策性银行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政策性银行在改革环境、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和矛盾,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从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入手,运用效用函数理论及其在风险特征分析领域的延伸,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中国政策性银行现阶段改革模式的框架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彦彬 《时代经贸》2013,(22):88-88,90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河南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自身因素和环境的制约,河南村镇银行又面临许多劣势;河南村镇银行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根据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律,扬长避短,在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