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语  国彪 《林业经济》2015,(4):42-45
2015年1月6日,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我国将力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用土豆加工成中国人爱吃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而土豆也将成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还有专家称,只有马铃薯才能拯救人类。据农业部网站近日透露,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消息一出,对于“人人抱着一个土豆啃”的画面,不少人感觉难以接受。事实上,这是对土豆主粮化战略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土豆君”从盘里“逆袭”到碗里,对确保粮食安全、缓解环境资源压力、提升公众健康水平都是好消息。当然,土豆主粮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也就是老百姓常见常吃的土豆,通常看来,实在是平淡无奇、司空见惯的一种农产品。但是,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一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却让这寻常的作物成为焦点。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充分阐述了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农业部发布消息,马铃薯已成为我们国家第四大主粮。如果土豆会"说话",这两天估计口气硬气得不得了,因为自己也要跟稻米、玉米、小麦一样成为堂堂正正的主粮了。成为主粮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能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因为它是人一天能量的主要来源,占55%-60%,土豆符合这个条件。纵观全球,很多国家都把土豆作为主食,比如南欧国家。在西餐厅里,我们也经常吃到由马铃薯作为主食的餐品。既然土豆已经这么重要了,那今天跟大家聊聊,土豆作为主粮究竟能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将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的土豆将作为主粮消费。认识要跟上。土豆的本质属性就是食用。各地称呼不同,又叫洋芋、地蛋、山药蛋、洋番薯、马铃薯、馍馍蛋。历史上,土豆就是粮食的一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作为主食,南方地区多作为蔬菜。土豆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初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2020年50%以上马铃薯将作为主食消费。农发行支持马铃薯主粮化,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在当前原有主粮品种增产成本提高、空间受限的形势下,农业部自2015年年初以来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确定将马铃薯发展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并举行了战略研讨、做了工作部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7月22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提出要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支持粮食收储一直是  相似文献   

6.
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以马铃薯主粮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深入研讨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途径。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研讨会上指出: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积极探索。要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主粮消费营养健康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强化基础研究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出于粮食安全和全面营养化的考虑,我国政府开始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本文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马铃薯主粮化主要优势,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重点剖析了马铃薯主粮化的障碍。分析认为,尽管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从营养、生态、特性等角度看十分可行的,但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种种障碍抑制了马铃薯主粮化的顺利推进,马铃薯主粮化道路短期内充满荆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土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但是,烹饪不当或食用过量都会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本文简单介绍了马铃薯的起源与发展史,作为食物的优点与作为主粮的缺点,回顾了马铃薯作为主粮给爱尔兰国民造成的灾荒。认为虽然马铃薯优点多多,但风险犹存,作为主粮,有待考量。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企业在马铃薯主食化上先试先行,研发出马铃薯馒头、面包、薯馕等主食产品,"把土豆不当干粮"将成历史,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前景值得期待。可是你知道,我国的马铃薯从何而来,为何被称作"洋芋"?带着这样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进甘肃省定西市的薯都博物馆,一探马铃薯的究竟。据薯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叶荣介绍,博物馆于2016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主粮化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16世纪的明朝,马铃薯就传入我国。马铃薯在欧美早已成为主粮作物,而在我国长期只作为副食,被置于主粮之外。马铃薯主粮化渐行渐近马铃薯主粮化的主张,不是今天才提出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农业专家建议,把马铃薯同番薯一样划为粮食作物。当初提出这项建议,是为了把国内粮食分类法与国际粮食分类法相统一,实现我国与国际粮食统计口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主粮化是国家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长远考虑而实施的发展战略,出台伊始便遭遇质疑,有必要明晰认识,消除误解。正确直面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加强舆论引导,从政策上给予马铃薯与其他主粮同等待遇,扶持和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重点破解薯种培育、主食品开发与加工工艺、深加工技术等瓶颈制约,推进马玲薯主粮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动态与信息     
<正>我国决定将马铃薯作为主粮进行产业开发农业部2月23日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陈锡文:进口大豆量相当于国产7倍陈锡文:我们统计口径中粮食有五大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薯类,这五个品种又各自有多有少,又不一样。小麦大体供需平衡;稻谷满足自给需求略有结余;大豆缺口非常大,去年大豆总产量230多亿斤,进口大豆1633亿斤,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产大豆的7倍。  相似文献   

14.
在粮食安全保障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下,马铃薯主粮化成为必要。本文从生产、社会和技术的视角分析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可行性,并结合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引导人们改善膳食结构,扶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良种研发和设备研制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初,我国提出要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了近期的发展目标。文章结合马铃薯消费和生产特性,在分析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铃薯的消费和生产现状,显示其与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从马铃薯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一则“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网络围观。一些评论在为主粮军团扩容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是不是粮食短缺要“瓜菜代”之类的疑问,还有一些议论很纠结,提出是不是以后土豆的“兄弟”红薯等也可以做主粮,等等。各种各样的议论很正常。不过,把这些议论放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大背景下来看,放在农业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大可不必为“土豆主粮化”纠结。土豆做主粮,并不是粮食短缺要搞“瓜菜代”。有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是国际上公认的主粮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单产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产潜力巨大,而且与其他主粮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气候更寒冷、更干旱的条件下生产。如果马铃薯主粮化在我国成功发展,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薯企业进一步提高脱毒水平;加强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种薯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系机制,努力降低良种生产成本,让广大农民用得起马铃薯良种,提高脱毒种薯推广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掌握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数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方法]基于362个定西市商品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从不同教育文化水平对马铃薯种植户了解马铃薯主粮化及其市场信息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市场信息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种植户一般通过两个市场信息渠道获悉马铃薯主粮化,其中,政府宣传为主要渠道。教育文化水平对渠道数量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文化水平越高,农户掌握的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农户为村干部、加入产业组织、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了解程度高、所在村网络通讯良好有助于他们从更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结论]因此,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的了解程度,加大支农投入,完善网络通讯设施,引导农户加入产业组织可能是促进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增加市场信息渠道了解马铃薯主粮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众多政府官员、产业专家论述了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意义、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问题,令记者思路开阔、受益颇多。但同时,记者还记住了余欣荣副部长的一句话——"马铃薯主粮化能不能实现,关键还得看消费者是不是接受"。于是,记者走上街头采访,去了解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对这事儿怎么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耙梳,分析马铃薯在塑造现代世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研判新时代健康中国语境下马铃薯主粮化所承载的使命和实现路径。驯化与种植马铃薯,使古印第安人从狩猎采集者变为农牧的随从,奠定了印加文明的根基。在欧洲,因马铃薯提供高产的食物,西方工业文明得以崛起,进而重塑世界格局;与此同时,马铃薯晚疫病重创爱尔兰,改写了其发展轨迹。马铃薯与美国文化相遇后"合成"西式快餐,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裹挟着人们对现代化的想象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流行。中国历史上,马铃薯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马铃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秉持"营养是新时代饮食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统合关照经济效益与生态影响,农业农村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从品种创制、区域布局、主食设计开发与消费引导等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地。马铃薯主粮化是以健康中国为立足点和目标的自觉选择和本土化创制。马铃薯将在健康中国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力量,引领新一轮饮食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