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柏拉图认为,由于物质构成、灵魂构成及对知识的把握不同,社会被分为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分配就要以个人禀赋为标准,并以此维护城邦整体的利益,最终实现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的分配。其丰富的分配正义思想包含的教育以经济为基础、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及政治权利的公平分配,对中国农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否定最大化利润不等于从根本上否定利润,如果从根本上否定利润,那么企业便没有存在的必要。由于利润是企业的根本权利,而公平是社会经济伦理的基石,那么公平利润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如果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对于一部分利润的放弃"这一视角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那么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不是出于更大利润的考虑,而是一种义务,"企业良心"是企业实现这一义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平生 《经济学家》2007,1(2):27-31
本文试图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构建马克思经济正义原则的理论贡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所重构的经济正义原则是一种关注生产活动和劳动过程的正当性的正义理论,表现为"交易正义"、"产品(或收入)分配正义"、"生产资料的分配正义"、"生产正义"和"权利正义"等具体形式.指出这种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正义理论与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主流思想即罗尔斯正义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并评价了罗尔斯关于分配的正义论和"作为公平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公平、正义是一对矛盾体,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卢梭的"公意"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现实中的公意只能是共同体中的部分人而不可能是全部成员的公意,因此",公意"也就不能作为实现全体成员公平和正义的法理基础。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分配的优先次序取决于不同社会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存在明显的巨大差异,因此完全有理由去在效率和公平、正义之间搞不同的平衡,关键是各个国家、社会在完全的效率和完全的公平、正义之间如何去分配。国家社会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经济人"具有的经济人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经济人"的经济人性品性发挥的规范,其价值诉求在于经济人性发挥要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需要社会主体实现观念认同、制度认同和人性平等认同,还需要社会主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道德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依赖于建立物质利益分配公平机制,如何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相联系的根本公平为主导,兼顾非权利与义务相联系的非根本公平,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坚持以非根本公平为主,以根本公平为辅的原则,对于建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3)
托马斯·博格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全球正义,他师从罗尔斯15年,跟随罗尔斯学习和研究全球正义。随着全球化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冲击,全球正义是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区域集团间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高层次的伦理价值取向。全球正义的核心观点是"公平对待世界上的每个公民,不论国籍和种族;在分配基本权利、机会、资源和财富时,要把种族和国籍等因素忽略掉,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平等地尊重与关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期待,托马斯·博格相信"全球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消费至上"、"不消费就衰退"、"消费越多越幸福"等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性的资源耗损和环境危机。环境道德是消费者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和制度期待。在21世纪生态文明社会,抑制和克服这种不合理的环境道德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修正和完善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制度,从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两个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和确立消费者社会义务,无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资源可持续消费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理性和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9.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毋庸置疑。然而,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金融是什么?金融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到底为谁服务?是越来越成为精英阶层攫取财富的工具,抑或是国家二次分配的手段,还是应该在缩小贫富差距、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公平,即参与经济活动和收入分配的机会相同。二是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国家的收入分配法规或企业的分配制度对每个人都应平等、公正。三是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即每个人所取得的收入应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适应,合理的收入差距不能视为不公平。所谓效率即经济效率,它有两层含义:首先从宏观层面看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即经济资源在全社会的合理分配,使社会生产符合社会需求。其次是微观层面,即经济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一般可以用投入(劳动和物化劳动)与…  相似文献   

11.
崔文奎 《经济师》2008,(9):38-39
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一系列原则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和经济安排间进行抉择,达成有关分配份额的公平契约。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别对待收入分配领域的正常差距和分配不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中的正常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发展的动力,必须予以承认.对于违反了社会公平原则、损害了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非正常收入差距,需要政府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呼声的前提下及时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分配正义和公民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分配正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其实质就是人们基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分配主体物质利益关系的整合。实现分配正义,必须明确分配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分配主体的地位平等;规范分配程序,实现分配主体的机会平等;坚持合理的分配原则,促进分配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环境权问题本质上是环境正义问题。依照环境正义理论要求,环境权主体享有同等环境权利、承担同等环境义务,且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相应,否则就会形成环境不正义。在环境正义视角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承担着与其享受权利不对等的环境义务,是"环境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5.
历来的政治科学领域中,讨论的都是以男性视角和身份下的公平、正义、民主和平等权利,在传统哲学为男性公民界定了正义的执行权之后,女性就成为了政治之外的边缘者,作为家庭劳动者的政治附属者而存在,而在社会政治、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下,女性作为公民的权利已经觉醒,女性开始争取自己应有的社会公民权利,在女性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公民身份之中,探索其丰富的女性社会、政治和文化涵义,通过对女性公民权利缺失的问题分析,寻找女性公民权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正义是为了与生态社会阶段相适应而确立的价值取向,是从环境正义中提炼升华出的新的价值理念体系,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法律性,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在生态问题上所应确立的基本价值观;生态正义实质上是在把人看做生态系统一员的基础上,在人类内部按照责任与能力公正地分配环境权利义务的一种正义观,其核心是环境权利义务的公平分配,目标不仅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的待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相对的、区域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逐渐扩大和深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特征和重心是不同的。在发展之初,贯彻“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最重要的是普及教育,保障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初步普及之后,追求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待遇和更高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格式条款中的显失公平是指因格式条款的某些内容使得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极不对等、经济利益上不平衡,在消费服务领域中格式条款显失公平的主要表现有减轻自己的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的义务;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者权利;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  相似文献   

19.
愤怒产生诗人,而不能产生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来不是从“正义”、“权利”、“公平”,“平等”等口号出发,而是从社会客观的经济现实、从经济关系出发的。那末,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为什么要较为详细地谈到“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提到资产阶级权利呢?这是针对拉萨尔的。拉萨尔把劳动所得应当“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公平分配劳动所得”,“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等货色塞进工人党纲领里去,并且把“公平”,“平等”等放在首要地位。他犯了很大的罪;第一、拉萨尔一方面企图把“公平”、“平等”等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的见解作为教条强加于工人党,另一方面又打算用民主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所惯用的关于权利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过程不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和再分配过程不公平两个方面.前者表现在初次分配领域,由于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等;后者表现在再分配领域,由于税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存在"逆调节"等原因,反而使收入差距拉大.只有解决了这些不公平问题,才能实现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