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提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趋向"。这"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从总体上已经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趋向。’华亭是甘肃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县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层论语     
深刻认识和理解“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胡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立意…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是落实“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具体实践和重要抓手。通过工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带农、投农、办农,既可以把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又可以为工业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工农互动,实现工农生产要素的相互渗透,把工业的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以工促农、以工投农”,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工业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两个“普遍性趋向”。本栏即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专题,特摘取部分专家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在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对于做好粮食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后,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村》2005,(4):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辽宁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强调,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威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中央作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决策后,社会各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已经对实际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担心过早地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将增加国家的负担,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速度。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业关系的变化存在从农业中汲取工业化积累、工业与农业平行发  相似文献   

12.
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稳定粮食生产、扩大瓜果蔬菜和奶产业规模、提高集约化水平,这是银川市确定的明年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尤其是四个“十”建设凸显明年银川统筹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城郊农业功能地位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存在于城市周边地区、经济上依附于城市经济、集约化程度高的城郊农业,是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渗透力最强、工业反哺农业可能性最大的农业生产区域。利用城市相对雄厚的财力,建立合理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这对于顺应工业补贴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历史趋势,拉动农业现代化水平,消除二元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社区工业化及其政策选择陈彤一、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与布局的社区特征中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双重工业化即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同时推进。双重工业化最终导致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未能同步,相当一部分农民难以被城市容纳,在工业与农业收入存在明...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当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与农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和规律。研究这些规律 ,搞清中国工业化所处历史阶段 ,并结合中国国情采取合适的农村农业发展对策 ,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实现我国工农业和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一、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发展经济学家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即农村、农业支援城市、工业发展阶段 ,大致相当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 :工业化的成长主要依靠农…  相似文献   

17.
率先发展的江阴,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强、城市带动农村力度大的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探索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三化同步重在四轮驱动江阴在发展乡镇企业初期,农业支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这是由我国农业现状及乌拉圭回合对农业的基本条款所决定的,我国农业的宏观调整空间不容乐观,一是农业基础建设薄弱,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我国的工业化基础,国家采取了向工业和城市大幅度倾斜的政策,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将大量资金投向工业和城市,而且通过剪刀差将大量的农村和农民的剩余劳动及农产口,作为工业发展的原始资本供给城市,在改革开放前的20年,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几乎没有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提高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到8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不合理的经济社会结构在继续剥夺农村,吮吸农民,在国内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支持和补贴,农民缺乏积累,缺乏对农业的资金、技术、教育投入,导致农业效率的低下,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漆向东 《农村经济》2012,(10):44-48
在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化"协调中,工业化是核心,城镇化是引擎,农业现代化具有基础地位。"三化"协调的标准可归结为:一是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呈同一方向变动,结构水平应尽可能保持一致,二者偏差应限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工农业发展平衡,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三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至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20.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理论和政策不断创新,今年初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政策基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必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