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与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增加了就业机会,同时也使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文章全面分析了近年我国城镇就业与失业的结构特征,并据此提出完善城镇就业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失业统计口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凸现,但国内针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有明显不足:一是关于失业的统计口径未能达成共识,各自选用的数据不一;二是大多数文献只注重对浮出水面的中、短期的“失业”问题分析,关注的焦点是城镇登记失业,至多涵盖到城镇下岗职工,这样窄口径短期分析无助于从根本上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本文似从人口角度指出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失业统计的口径的选择与确定,并揭示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却难以准确反映失业的实际情况。为了搞好失业调控和促进就业工作,应当完善失业统计体系,逐步引入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错综复杂,从一般意义上看,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这是失业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特殊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体制改革、产业结构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失业人口膨胀,失业问题严重。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从多角度着眼,从扩大就业需求、健全劳动力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元化转移几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业等。解决失业问题既要增加劳动力需求,又要调节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控制和减少当期劳动力供给,同时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失业保障制度在反失业中的双重效应及其构建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失业保障制度在治理失业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失业问题,但却是反失业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反失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接着通过一个社会福利博弈模型阐述了过高的失业保障水平对解决失业问题的负面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城镇新失业群体问题浮出水面.这些失业人员由于学历低、能力差、就业愿望不强烈而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这样长期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很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并且,由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存在,新失业群体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将长期存在,在失业问题上也越来越突出,新失业群体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存在统计口径不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不一致,失业分析缺乏劳动力需求研究,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首先,应统一统计口径,成立失业预警系统;其次,重视县城失业问题;其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其四,加大对失业、就业质的分析;其五,积极应对入世后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并出现了高增长和高失业并存、劳动力过剩和短缺并存、知识型失业等特征。在对我国就业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强就业与失业统计,确保失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各级政府出台关于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础数据。也是党和国家妥善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重要依据。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是用与国际接轨的调查方法得到的,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反映我国城镇的真实失业状况。我国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失业率调查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失业统计信息,并定期发布调查失业率指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由资源枯竭引发的下岗失业问题已显得非常突出。对此,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为例,论述了公益性岗位就业模式的特点,对其在失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同时也指出了公益性岗位就业模式的缺憾和不足。据此,提出只有使失业救助对象实现真正意义的就业,才是其脱贫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中国的失业和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仅次于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之后的第二号经济任务,同时更意味着中国失业保障的沉重负担。因此,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进而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对于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失业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完善的重要环节。构建失业保障监测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到失业保障与失业状况、就业形式、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存在着的极其密切的关系,科学地建立失业保障监测预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利用我国1989—2009年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在非农经济增长与城镇失业人数间建立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研究前述两种变量的动态路径。结果发现,奥肯定律在我国并不适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非农经济高增长并未降低城镇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公共财政角度提出了缓解我国目前失业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主要国家失业率持续攀高背景下,我国经济放缓对就业的滞后影响逐步显现,企业用工需求放缓、民工提前返乡、大企业裁员等就业问题日渐显露。外需不振、经济结构调整、大城市生活成本逐步提高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趋于下降是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确保扩大就业与产业结构转移调整步伐基本同步,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重点解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是应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导致了国有企业员工的下岗失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提高全社会的认识水平,又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试析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扩大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市严重失业双重困扰的现象对我国的失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对我国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8.
奥肯定律是西方经济学中描述失业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定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的经济增长成就。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失业率逐步上升,经济的增长并未带来就业的持续增加,二者呈现出非对称性,转型期的中国奥肯定律出现变异。基于此,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的压力,对失业的治理和缓解突显。试图对目前失业状况的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3》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城镇范围内劳动力的短期供求状况和失业率进行了预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