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8年启动的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作为一项符合统筹城乡过程中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的制度性安排,是从底层通过法律化表达的形式将农民权益固化,并与耕地保护责任相结合的一种做法。文章认为,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在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在对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的做法与成效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农民利益、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完善耕保基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14,(16):16-17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搞活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意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意见》要求:(一)规范流转行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的底线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田块合并重划,以及因修路挖渠等工程挤占耕地等情况,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这项工作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也一直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好则容易造成矛盾。通过对湖北省安陆市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深入调研发现,该市在长期土地整治实践中探索出一种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对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完善耕地质量评定技术体系,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可分为"平台"质量和"利用"质量两个阶段,国土部门的耕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耕地"平台"质量的评定,应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特点出发,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应立足于"改善"而不是"改变",要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双赢的"双保"战略方针,生态文明建设是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我国土地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整治中采用不恰当的措施对周边区域的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对策有效的提高了耕地质量,缓解了农用耕地紧缺的现状,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的试点,也有一些地区正在开展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及实施方面总结了经验,整治的效果比较明显,当地农民着实尝到了国家政策的甜头,无论是田间基础设施,还是村庄内部整治,都有较好的改善。但土地整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从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原则、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大量耕地的非农化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的保护是必须关注的问题。现行的征地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剥夺农民利益、进行工业化积累是无奈的选择,其中农民的利益损害是巨大的。本文在分析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益流失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目的是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研究分析了各种措施下的土地整治潜力,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性和可行性,为平昌县科学、合理的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立项选址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牧区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 江苏省滨海县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增加建设用地,本是件好事。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整治范围、强拆强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景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农地整治实践中更多地关注新增耕地数量、追求规模化经营,导致景观单一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提出以景观生态化的新理念新方法开展农地整治。根据土地整治工程实践经验,主要从田块、道路和沟渠的生态景观建设探讨了其要求,并建议从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土地整治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全面实施、提高村民和景观生态设计师参与度以及加大景观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努力,有效推动我国农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困境,源于参与土地市场交易的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不相容,导致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运行费用奇高,并使地方政府成为其中矛盾的焦点。要破解这种困局,必须改革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其调整的方向是要建立农民自己保护自己耕地的机制,关键是提高土地农业利用的比较收益。  相似文献   

17.
农地征用制度分析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能 《开发研究》2005,(5):28-31,27
本文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补偿标准过低,存在着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不能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要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权,必须控制现在土地征用无序扩张的趋势,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取向。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中耕地保护还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滞后,农用地用途管制执行不力;耕地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力度亟待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淡薄,土地利用普遍粗放;耕地后备资源不平衡;违法成本不高导致违法行为居高不下等若干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从加强年度计划控制,加大耕地管护力度,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厉查处破坏耕地行为等四大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子山镇和张家滩镇土地整治区域为例,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成效,提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管护建议,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是当前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分析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要求,分析了德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2006-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是补充耕地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评价了德宏州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年)》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地区研究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