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多方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新道路.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多策并举,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切不可千篇一律,并注意轻重缓急.川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科技落后等原因,决定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初期,应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立足川东地区的资源特色、地域特点、劳动力情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结构调整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发展农业产业化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实践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协调机制,结合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农业旅游园区作为都市型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城市周边高原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影响深远.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为例,对昆明市农业高原特色旅游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农业旅游园区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提出,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铁岭是辽宁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大市,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尤为重要,迫切需要以现代农业为总抓手,全面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开拓新思路,尝试新办法,探索新路径,走出一条化解新农村建设难题的新路子。一、"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铁岭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面走在了全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步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强化政府的功能、注重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加大支农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产业化步伐及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措施,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对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苏仙区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构建"一带两园六基地"的现代农业总体空间布局,分析了发展农业保险对促进苏仙区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从而建成服务于郴州市区的融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9.
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具有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等特点.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致富,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税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政策缺陷,农民负担依然严重.建议在统一城乡税收税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支持农业的税收体系;进一步减轻农民税收负担,实施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政策;制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循环农业;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财税金融机制,实施对农村信贷扶持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对三农的使用效益始终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选取我国1995~2006年的财政支农资金数据,研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提出在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投入的前提下,优化其投入结构和方向,全面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支农支出本应是财政总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农业的自然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公共财政的本质属性共同决定的.但是我国的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改革过程中是不断下滑的,而这一现象又伴随着农民纯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所以本文认为,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纯收入变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提高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并调整其结构是扭转农民纯收入增长停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多取少予"、"多予少取"、"只予不取"理念下不断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然而,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目标不清晰、投入力度不够、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绩效差等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支农政策应当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数量,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加大绩效评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融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理论与实证表明县域涉农金融产业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政与金融扶持不足,县域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合理的财政政策和制度,可以促进县域涉农金融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构建我国县域涉农金融产业发展中的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是生态农业。生态性与高科技性的统一,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特性;低耗高效性、生态机制性、系统结构性、真善美一体性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性;梧州现代农业有着自觉的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17.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8.
王永飞 《西部金融》2012,(7):83-85,92
近年来,榆林市借助能源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金融部门也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突破口,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金融在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使金融在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已成为榆林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WTO《农业协议》允许的框架内,各国公共财政农业支出政策可分为政府一般性服务、农产品价格保护和直接补贴等。通过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与做法,可以为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一个较好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