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提出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新兴产业形成路径模型,并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产业分析角度来看,新兴产业的形成以科学理论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前提,形成过程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先导阶段,依赖于科学知识的积累;胚胎阶段,依赖于技术研究和开发;孕育阶段,依赖于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成长阶段,依赖于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在上述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两者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因此,应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耦合效应的扩散作用和带动作用,为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引领经济绿色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新经济时代的重要发展时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新兴企业长期投入人力物力,保障研发过程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分散,创业投资规模较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新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缺乏资金支持,这就需要科技金融运用行业优势补足新兴企业的发展劣势,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层次完善科技金融的服务模式。政府要调动各方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波特钻石理论,构建以产业资源潜力、产业联动效应、产业需求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为一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江苏省镇江市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评价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符合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政府扶持贯穿于新兴产业形成、巩固、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政策需求差异及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调整期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考量各阶段政策实施维度、手段及目标,提出理论命题与模型,为日后实证研究建立基础,同时提出政策启示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政府扶持贯穿于新兴产业形成、巩固、持续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针对新兴产业发展各阶段政策需求差异及政策有效性的研究较为少见.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调整期特征,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考量各阶段政策实施维度、手段及目标,提出理论命题与模型,为日后实证研究建立基础,同时提出政策启示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是培育发展与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依托政府规划,采用集群式发展模式;寻求技术突破,采用柔性产业组织模式,同时关注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孵化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产业和技术成长规律,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和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在剖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及其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钻石理论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要求,在整合各大要素优势的基础上,从产业体系、政策扶持、服务平台3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体系,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健发展,抢占未来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引领作用强。为了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国正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特征。如何避免我国刚起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像传统产业一样陷入低端化发展困境,这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心的热点,产业高端化是产业势力提升的过程,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化必须培育和提升产业势力。为此,对技术势力、市场势力的内涵及形成,以及技术势力、市场势力与产业高端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培育技术势力和市场势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3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新兴产业在兴起、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对如何促进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识别和培育,直接关系到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区域经济的走势。从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视角,揭示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勾画出其识别模式,并以天津市新能源产业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提出了相应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丰富和完善了SNM理论体系,运用SNM理论归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架构。在分析创新系统要素与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及相关模型。提出应在创新系统中通过战略生态位空间的构建、优化和突变,使得技术生态位成功过渡到市场生态位,突破"技术制度锁定"效应,实现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7.
以87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产出导向的DSBM模型测算两阶段整体和不同细分产业的动态创新效率。基于微观企业层面,分别以营业收入增长额、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产出指标,测算并比较对应的创新效率。结果表明,以营业收入增长额作为创新产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同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异质性。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因素发现,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企业性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研发人员、研发资金、企业年龄、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成果转化阶段,发明专利授权数、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研发强度、劳动者素质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员工总数、研发支出、企业年龄、政府补贴、企业类型对创新效率存在负向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结论可为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动态创新效率提供指导,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确定起着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承担了中国科协"新一代主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课题,自2009年6月开始,针对物联网产业,进行了半年多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工作,对其发展情况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与调查问卷预测,研究结果将对国家层面的相关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是一个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的动态体系。依据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演化发展条件、运行机制进行定性研究,得出系统演化状态随着系统总熵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总熵越低,体系的演变成长状况越有序;总熵越高,体系的有序度越低。此外,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对该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条件,即耗散结构产生的条件进行了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