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彭牧泽  靳庆鲁 《财经研究》2021,47(10):156-169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者与监管者对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识别与监管的增强,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公司操纵盈余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识别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成为实务界与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研究发现,盈余压力会使公司通过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方式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公司的议价能力会强化而高管持股会弱化上述作用,而且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与向上应计盈余管理在盈余压力下具有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不同于内部生产调整的盈余管理方式,实施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但会在之后年度出现"反转".文章检验了公司盈余压力下的供应链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及特征,有助于增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解,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递与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2012—2016年我国深沪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综合水平及销售、成本、酌量性费用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也显著正相关,也即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且各种盈余方式都可能运用;(2)非国有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对公司盈余管理策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宏观经济环境极具恶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能够为产品竞争力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产品竞争能力(包括行业间竞争力和行业内竞争力)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较垄断性行业上市公司从事了更多的盈余管理,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联动关系而非替代关系;行业内处于竞争优势上市公司较竞争劣势公司从事了更少的盈余管理,且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呈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相似文献   

6.
郑洋  薄澜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30-131,143
在融资约束条件下,从债权人实施监督和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角度,对二者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进一步就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效果进行实证检验。以2008—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业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应计会计项目或通过构造真实交易向上调整盈余的行为都减少了其债务融资成本。债权人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债权人对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实际监督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7.
前期文献对企业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问题,主要是基于应计项目盈余操纵的考察。本文基于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操控模式,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我们的研究发现,(1)正常离职的高管在离职前会通过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来调增利润,而非正常离职的高管在离职前主要通过真实活动来调增利润;(2)内部继任高管在继任当年会通过应计项目来调低利润,而外部继任高管在继任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显著,且内部继任的高管的前任是非正常离职的,其通过应计项目调低利润的行为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拓展了高管变更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对企业高管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债务契约、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债务水平越高,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益,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微利现象”,以1998-200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研究表明:微利上市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微利公司的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比非微利公司平均高3%或4.6%,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只高1.5%,为我国资本市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存在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有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回顾了中国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保牌以及配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是运用一些线下项目和应计项目来提高盈余,上市公司通过操纵应计项目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对于公司进行的盈余管理,审计师是否可以辨别,现有实证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如果审计师在前一年度出具了“不清洁”审计意见,公司在随后的年度就有可能更换审计师。关于后续审计师的独立性问题也没有一致结论,但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一直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表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并不是盈余管理的唯一方式,也不是公司管理人员热衷选择的方式,国际学术界更青睐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极少。主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对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2008—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检验了投资者关注、盈余持续性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越高的公司拥有更强的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并且,投资者关注越高的公司越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这表明,投资者注意力程度的提升能够加强公司盈余的持续性并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盈余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2007年长期资产减值的政策变化为背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变化。通过研究发现,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公司可选择的盈余管理方式,公司会基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来选择具体的盈余管理方式;禁止长期减值损失的转回会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遏制作用,同时极有可能存在企业管理者偏向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4~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管理层针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其行为的选择偏好问题,研究发现:机构投资人持股比例越高、盈余—价值相关性越高、预期成长性越好,以及上一年度实现了分析师预测值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越有动机去实现分析师的预测值;在实现方式选择上,相对于盈余管理,大多数管理层更倾向于采用预期管理。本文也发现,盈余—价值相关性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偏好使用盈余管理;而公司成长预期较好或上一年度实现分析师预测值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倾向于使用预期管理;对于机构投资人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行为选择没有明显偏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国际学术界青睐,但国内关于真实活动操控的研究极少。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有限研究主要包括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识别、影响因素、经济后果、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反应、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相互影响及管理者对之选择的“啄序”理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7年的两税合并为背景,研究上市公司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发现,税率下降公司由于税率下降幅度较大,税收筹划收益较高,因此进行了显著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而没有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税率上升公司则由于存在5年的过渡期,税收筹划收益较低,因此既没有进行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也没有进行显著的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会综合权衡各种避税方式的成本收益,进而选择最合适的避税方式。政府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预先考虑企业可能的税收筹划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其盈利质量与市场绩效和盈余管理行为的联系。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没有功能锁定于公司的账面利润,盈利质量较高的创业板公司市场业绩较好;同时,高盈利质量会显著提升创业板公司在其后一年的市场业绩且程度相比前一年更为明显。此外,出于资本市场动机和契约性动机等因素,公司会主动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或真实项目盈余管理手段减少低盈利质量为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这种情况下创业板公司似乎更倾向于采用真实项目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了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并探讨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下这种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非执行董事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非执行董事对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受行业竞争程度的影响,行业竞争程度越大,非执行董事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负向关系越大,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笔者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公司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管理者通过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职消费,且主要通过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从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内部控制通过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抑制在职消费的管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