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新时期中国三大旅游市场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国际金融危机、旅游业创汇减弱等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国家发展三大旅游市场的现行政策"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民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调整为"优先发展国内旅游,大力提升入境旅游"这一新的政策主张.新形势下,该政策新取向的讨论将对科学判断国家发展旅游业宏观形势、研制相应国家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能有力拉动国民消费需求。其实,旅游业发展也会引致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如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文章依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1982~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两大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因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投资有一定的正效应;(2)作为综合消费和最终消费,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国内旅游的作用远高于入境旅游;(3)比较而言,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而国内旅游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则不明显。因此,积极贯彻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是中国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2亿,国内居民出游率突破200%,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出境旅游市场大释放,出境旅游人数达9 819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然而,入境旅游市场持续下滑,入境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2.5%,过夜游客数下降3.5%,位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旅游收支首次出现逆差,到2012年逆差额居世界之首,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审视省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是实现中国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文章通过选取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百分比、旅游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等表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6大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估了中国2000年与2010年旅游化指数的省区差异,发现近1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仍然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非均衡性,一些中西部后发优势的省区旅游化程度在明显上升.其中,区位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基础设施、节庆事件等是导致各地旅游化程度差异及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不仅是高增长产业,也是高波动产业.为准确描述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提高行业监测与预警能力,本文以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外国游客客源国结构,从中国及主要外国游客客源国和世界宏观经济数据中选择了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应用HP滤波方法构建了中国基于增长循环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合成景气指数(CI),并分析了不同周期的主要成因.研究证明,与成熟旅游国家相比,中国的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有较大的区别,来华旅游外国游客有相当比例有公务目的,此外,突发因素的随机冲击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景气周期的影响显著,应引起行业经营与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对中国大陆和印度近年来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重点从两国的旅游基础设施状况、入境旅游宣传和干扰入境旅游的异常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该重视印度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借鉴印度经验改进中国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两国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建议,以应对印度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正在步入由国民旅游消费主导的大众旅游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以入境旅游接待为主体,团队观光、政府主导、创汇导向的发展阶段相比,旅游产业的市场基础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要求相应的政策设计和制度环境也随之做出调整.本文提出中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新阶段的重要判断以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旅游政策可能的演化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总体上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据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38亿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显示,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45亿人次。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遭遇巨大冲击,几乎进入停滞状态。2023年,随着世界各国陆续放开跨境旅游市场,我国入境旅游有所恢复。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相似文献   

9.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7,22(3):9-10
我国旅游业先后经历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3个发展阶段.发挥了政治接待、民间外交、旅游创汇、回笼货币、扩大内需、安置就业、开发西部和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功能.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下,在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新形势下,中国旅游业研究应开拓视野,将旅游业上升到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层面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认识出境旅游.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的双重持续影响下,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国内旅游和从未停止过增长的出境旅游,都显示出中国庞大而坚实的国民旅游市场基础,并为我们赢得了全球第一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以及亚太地区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冰雪旅游迅猛发展,已成为北方地区冬季旅游的新兴动力产业。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冰雪旅游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目前冰雪旅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冰雪供给产业链短小,效益低下,对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弱小的现状,针对冰雪旅游研究的不足,从大冰雪资源、大冰雪消费、大冰雪产业、大区域布局、大系统协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大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式,提出发挥多要素综合驱动、广泛联动的冰雪旅游对冰雪体育竞赛表演、冰雪文化创意、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冰雪休闲娱乐等核心主导产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间广泛的经济技术联系和前向、后向、横向的联动,以及产业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效应,构建大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大冰雪旅游全产业链,构建大冰雪旅游产品体系,塑造特色冰雪文化品牌,促进大冰雪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大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和拓展了冰雪旅游的内涵及外延,可为中国冰雪旅游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匡林 《旅游学刊》2000,15(2):9-17
周期性波动是存在于任何经济中的一种常态,并体现于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固有运动。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着周期波动。本文以分析世界旅游业周期增长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中国旅游业周期波动,并通过对比分析,对中国旅游业周期现象与世界旅游业周期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预测,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以微波化为主要特征的第5周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戴学锋  巫宁 《旅游学刊》2006,21(2):41-45
旅游业是相当于我国GDP近6%的重要产业.国际旅游是旅游者的跨国界流动,是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从客源国转移到东道国的释放,被称为无形贸易和"风景资源的就地出口".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以入境旅游为主要形式,它曾是我国创汇的重要渠道."九五"以来,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事实上,出境旅游的超高速增长正使我国旅游业面临由创汇产业向耗汇产业的过渡.本文拟从经济社会的宏观角度,将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看成是我国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从这个角度分析出境旅游的超常发展是否在"适度"的范围,探讨出境旅游发展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平衡和和谐社会的影响;并基于这种形势判断和负面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调控构想.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政策旨在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上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成为调控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978年至今,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的变迁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探讨旅游产业演变的基础上,利用我国31省区市2001~2018年面板数据测度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旅游财政投入能极大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不同层级旅游产业政策具有时效性差异,中央政府旅游产业政策具有时滞性特征,滞后期为一年,而地方旅游产业政策具有即时有效性;旅游产业政策空间分布及有效性存在东中西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1,16(6):27-30
我国近20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波动是政府直接干预和政策诱导的结果.这种波动与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商业周期不可同日而语,简单套用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的方法无助于客观科学地认识我国旅游业的运行特点和机理.事实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转轨期的过渡性特征.旅游业的市场波动也非经济因素所致,因而是不可逆的,不具有周而复始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16.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民营乡村景点投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振晓 《旅游学刊》2002,17(3):18-21
民营乡村景点投资掀起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出于一种纯商业目的,民营企业对乡村景点的投资陷入短期逐利误区。民营企业投资乡村景点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本,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2000-2004年的《旅游学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2000-2004年《旅游学刊》刊登的481篇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并着重介绍了旅游业产业地位和作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景区保护与管理、饭店和旅行社、旅游规划、旅游经济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旅游市场与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等9个主题的重要文献,以此追踪近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动态,并反映《旅游学刊》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研究进步而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旅游人才培养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长足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对我国旅游专业学科建制、学位授予、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与国外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并进一步就旅游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旅游业在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4次大的旅游危机,分别是1989年的"6·4"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和2003年的SARS疫情等.由于4次事件的性质不同,并且发生在我国旅游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对旅游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危机所造成的旅游损失程度不同、旅游危机影响的生命周期不同、危机后旅游补偿性恢复的反弹力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