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志优  王斌 《全国商情》2009,(5):98-100
统筹城乡就业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统筹城乡就业要求把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在科学把握城乡就业发展规律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以实现良性互动和整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传统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妨碍农村土地流转,阻止农业规模经营,将农民与土地束缚在一起,极不利于我国城乡的统筹就业.本文认为其根源就在于我国农村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参与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市场经济力量的强大渗透.结合成都市被确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入手,提出构建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探索成都市城乡就业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2008年1月起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是对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从1990年代开始统筹城乡轨业试点工作以来直到目前,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多停留在试点区域,属于地方区域性试行政策。有必要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以来的政策和工作情况作总结分析,为《就业促进法》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法治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城乡统筹的选择中,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建立县域经济与统筹城乡相关的发展机制,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路径.这是因为,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也容易建立起在县域经济基础上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在明确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关系及发展基础上,我们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县域经济在统筹城乡关系上的可能性,并探索了相应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重庆市旅游发展的基础和资源条件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基础和前景,重庆市要实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应乡村旅游与城市、城郊旅游联动发展,共同构筑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框架;统一城乡旅游发展规划、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加强城乡旅游通道建设,保障城乡旅游的共享与互补.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农民失去土地,城乡统筹改革就是要让农民变为市民,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就业为宗旨,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区分和质量的保证,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城乡统一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就业服务、统一用工管理、统一社保体系和大学生就业等5个方面对嘉兴市2004年以来出台的城乡统筹就业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客观地评价了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嘉兴市统筹城乡就业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树立城乡统筹观指导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城乡关系的失衡十分突出,对解决“三农问题”非常不利。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坚定树立城乡统筹观,调整过去的城乡差别发展思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乡协调发展思路,努力建立城乡统筹的利益分配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社会就业体系、城镇化体系、社会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乡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10.
曾国平  罗松林 《全国商情》2007,(10):13-14,2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变得严峻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文借鉴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对照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市情,得出统筹重庆城乡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就业造成严重的困难.我们要多管齐下,应对我国就业危机:兼顾"保增长"与"保就业"两个目标,实现以扩大就业为目的的经济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统筹城乡就业,破解二元难题等等.  相似文献   

12.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应对当前中国城乡社会问题的重要策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现代化的最终实现.作为国家战略,城乡统筹发展,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施政举措.  相似文献   

13.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变农民为市民、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以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研究发现,重庆市及其各个区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从事农业生产而没有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口也聚集在城镇造成城镇化率偏高,而绝大多数区县工业化发展又没有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与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不可割裂,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则固化了二元结构的现状.解决城乡经济的二元性结构问题,不能把农业和农村工业化当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工具,必须从城乡的统筹发展中寻求破解难题的钥匙.以亚洲和南美新兴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注意城乡的协调发展,开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探索给我国城乡的统筹发展带来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本质是现代化。城市化具有产业效应、聚集效应、外溢效应等促进就业机制。其途径在于扩张就业总量、提高就业者素质、优化就业结构、增强就业弹性、完善就业体系。为此,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逐步提高就业弹性。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目前,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法律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策和制度障碍是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重庆市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还需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要统筹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体制,并加快城乡统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其进一步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提供农民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的作用,在政策引导、宽松发展环境、鼓励创新等方面强化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旅游产业战略布局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也是重庆的重大使命,发展旅游业并合理进行旅游产业布局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据城乡统筹及产业布局相关理论,分析了重庆旅游产业布局与推动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在城乡统筹中重庆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财政角度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应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促使农民以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