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由于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存在,重庆市农民工进城在就业、安居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就业方面,农民工就业层次整体较低、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不规范、就业培训与管理工作滞后、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等;安居方面,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住房满意程度低、有廉租房需求却不了解农民工公寓、城镇定居意向强但租金承受能力较低、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不完善、子女城镇入学门槛高等。应优化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就业状况及其社会保障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工是既不同于城镇居民,又有别于农村农民的特殊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建筑、环卫、搬运等行业,从事的大都是重、脏、累、险的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作科学的安排,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加强贵州农民工管理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都市边缘群体,他们是由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有双重身份的弱势群体。20多年来农民工所构成的非正规就业有增无减,要解决贵州的就业问题.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制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工台法权益,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既不同于城镇居民,又有别于农村农民的特殊群体。他们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建筑、环卫、搬运等行业,从事的大都是重、脏、累、险的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作科学的安排,从而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近几年,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已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意义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就业传统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以服从经济发展为主导,忽略了社会协调发展,导致牵引民工流动或驻留的"推力"和"拉力"弱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就业的最大障碍之一,当前对农民工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指导,创新农民工就业、安置和待遇等方面的制度与模式,寻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保证劳动力要素畅顺流动,实现其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就业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民工就业难往往更多地归结于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水平较低这一原因。事实上,对农民工培训的不到位更是深层原因之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就业制度安排和农民工培训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了既定制度目标的漂移。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建立“政府采购促进就业培训”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就业质量是农民工整体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应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作出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企业应注重规范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和权益及政府应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等。  相似文献   

9.
进城农民工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流动方式的变化,催生了农民工子女群体的产生。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形成的各种障碍性因素对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在生活、就学、就业等方面起着限制、排斥等消极作用。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状况要从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改变造成农民工子女不良适应的非制度因素影响,提高和改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个人素质等方面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重庆市的抽样调查,较低的收入和消费、较少的社会资源、相对封闭的人际交往,是目前大多数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贫富差距大、社会存在诸多不公平”是农民工较为一致的对社会公平的评价;提高经济收入、希望家庭和睦是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明天会比今天更好”是绝大多数农民工对未来的预期。农民工因职业分化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分化进一步导致社会意识多样化;大多数农民工尚未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应加快“稳定就业和稳定居住基础上的人口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通过制度创新保障社会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快各阶层流动,进而缓解阶层冲突。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就业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农民工就业存在着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权益易遭侵犯等特点。该文分析了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当前政府促进农民工就业重点是要做好六个方面的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造成农民工就业障碍有传统体制、自身劣势、政府部门作用不力等诸多因素。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在于从消除就业的制度性约束、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能力培育、权益维护与就业保护、机制化社会保障与安全网建设等多维视角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竞争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农民工就业促进是一个多维的系统框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4.
虽然目前我国已在宪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立法中对农民工平等就业权进行保护,但城乡二元化的户籍法律制度的存在,国内相关立法与国际核心劳动标准的不一致,国内相关立法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等,使得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受到侵犯的现象还较为严重。我国应尽快废除户籍歧视法律,制定功能单一的《户籍法》,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成立专门的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立法强化就业歧视侵害者的法律责任,以充分保护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民工失业后缺乏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构建农民工失业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失业保障,既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而就业促进机制的构建则是农民工失业保障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公民就业权的平等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文以我国农民工就业权的平等保护为题,具体介绍了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依据,明确地指出了实施《就业促进法》存在的各种障碍,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就业权之平等保护的种种设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就业信息服务工具按内容可分为实物工具、政策工具和方法工具。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在方法、流程和标准上都存在设计缺陷,难以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求职需要。采取整合设计的思路,细化就业信息服务流程、强化就业信息服务评估,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内容、规范就业信息服务标准,是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迁移-就业-定居-生活”城市化过程中,其城市就业特征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状态直接影响其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对以陕西省为重点的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趋于多样化,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潜力巨大;就业城市规模选择偏好于所在省份的大中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存在显著的需求;城市就业收入成为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多数家庭年收入处于城市中低收入范围;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保障受到极大忽视。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目标来看,需要从发展战略与规划方面做出的城市政策响应包括: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吸纳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城市居住为核心促进农民工公平公正地城市化进程;加强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和城市化需求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