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高性能化是时代的需要 当代的机械设备向着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的方向发展;内燃机朝着高热效率、高转速、重负荷的方向发展。新机器对润滑油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迫使油品不断更新换代。在粘度等级方面,总的趋势是低粘度、多级油。多级汽油机油的市场占有率在日本几乎是100%,美国是85%。另外,由于内燃机的发展,对油品提出了低粘度、低挥发度、大跨度的要求,带来了酯类、聚α烯烃、加氢裂化油以及异构化烷烃等极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迅速发展,润滑油的高性能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精细化工在日本化学工业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发展重点是高性能、高附加值化学品.多样化、专用化产品市场正在稳步增长,通用级产品也在日趋朝着差异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润滑情报站     
南海牌润滑油以 质量和服务取胜 中国润滑油网消息,日前,南海高级润滑油公司的高档润滑油年销售量一举突破10万吨,成为国内继“长城”之后的第二大润滑油品牌。 南海高级润滑油公司已成为我国南方规模最大、质量优良的润滑油研发生产基地。面对润滑油市场激烈竞争的态势,该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扬起高科技的风帆,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南海”牌高级润滑油的发展之路,制定了“以品种求发展,以质量赢市场”的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4.
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定位是:以高档油为主,大力扩占中档油市场份额。市场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是原设备制造商、汽车修理厂、汽车出租公司和运输公司、加油站专卖店及汽车快捷保修店。外国石油公司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规律,针对润滑油销售的周期性、季节性和知识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相比之下,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力量薄弱,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科研与应用一体化的产品开发机制。根据中国国情,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努力扩占高档油市场份额,巩固和发展中档油市场份额,重视低档油的市场份额;在营销策略上,要强化“质优价廉”或“质同价低”的价格定位,让利于批发商,建立营销网络,讲究包装、服务、用户咨询、物流配送等。应坚决压缩全损耗用油的产量,严格控制中、低档油调合 厂的建设,坚持“以高档油为主、内燃机油为主、多级油为主和小包装为主”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5.
国际润滑油公司在华投资呈现“持续、集中”的特点:一方面,国际石油润滑油公司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不停地加大对华投资金额;另一方面,这些国际巨头将投资方向集中在产业下游,重在获取分销渠道。这样的投资策略与中国润滑油市场的运行特点紧密相连:竞争主体为大型厂商,竞争焦点是分销渠道。国际润滑油公司独特的投资策略给中国本土润滑油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压力,但其投资行为带来的竞争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发展步伐,以适应更高的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地方炼厂常减压能力已达1.6亿吨/年,汽柴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1%。地炼原料以国产原油和进口燃料油为主,汽柴油收率约为50%。经过长期发展,地炼产品在我国成品油、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供应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资源之一。随着国家政策对炼油行业的规范和指导,地炼将不断向大型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未来将继续优化调整,竞争能力亦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正>由关门搞科研到亲身走一线,这种变化已深深被润滑脂研究院的工程师们认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润滑油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国际石油公司均以润滑油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业务突破口,竞争一直十分激烈。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润滑油消耗量大的钢铁和水泥等传统行业面临去产能和结构调整,润滑油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市场形势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润滑油市场面临新的竞争形势,在分析润滑油行业及润滑油市场特点的基础上,说明润滑油消费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根据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国内企业的新战略;营销联盟,连锁经营和网上营销。  相似文献   

9.
世界润滑油生产及供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全球新增和计划新增基础油能力400万吨/年,关闭和减少产能约110万吨/年;企业联合、购并和成立合资企业的活动频繁。虽然由于生产燃料性油品的效益较好,炼制商转产燃料油品,造成基础油料产量下滑,但是润滑油生产的继续扩能和升级将使润滑油市场走向新的平衡。2004年世界成品润滑油需求约为5780万吨,据Freedonia集田公司预测,世界润滑油消费总量的增长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2003~2008年.全球润滑油需求的年均增长年由2.2%,其中中国为印度、印度尼西、俄罗斯.巴西和墨西哥为3.0%-3.5%.西欧、北欧、北美和日本市场需求会出现下滑趋势。发展中国家改进润滑油质量的潜力很大.而发达国家的润滑油需求将更趋向于采用天然气合成油或以高度精制基础油为配方的高质量环保润滑油.预计全球对非常规润滑油需求的年增长率而54%,到2008年非常规润滑油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超过10%。润滑油质量将不断提高并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0.
润滑情报站     
一种新研制的汽车专用 润滑油获得技术专利权 一种新研制开发的汽车专用润滑油现身国内润滑油市场。据了解,该技术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论证,并获得技术专利权。不同品牌的汽车发动机引擎在动力、转速、压缩比上是存在差异的,而目前国内润滑油市场  相似文献   

11.
李帆 《中国石化》2004,(7):22-23
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整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圆满成功。到今年4月15日。原海牌、南海牌、一坪牌共有178个品种、316个牌号产品先后完成转牌并投放市场。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检验。新的长城牌润滑油的市场转换顺利实现平稳过渡。五月份润滑油销量超计划10%完成。以长城统一命名的中国石化润滑油正在以强有力的竞争实力,主导中国润滑油的发展。并向国际一流品牌稳健迈进。  相似文献   

12.
2000-2010年亚洲主要国家的润滑油需求将达到年均4.2%,远高于1990-1999年的年均增速2.7%。到2010年,亚太地区润滑油市场份额将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虽然润滑油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但近期内润滑油生产商不得不对付生产能力过剩和利润极低的情况。亚在地区大部分过剩的能力只是用于生产低质量的基础油,而需求增大最快的是高质量的润滑油。虽然在润滑油质量标准上,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将成为亚太地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亚太地区各国也都已经或正在采取步骤提高润滑油质量。今后10年亚太地区润滑油的市场规模和产品构成将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润滑油公司落实中国石化品牌战略,树立"责任央企、奉献国家"的品牌形象,服务国家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十几年来,与时俱进跟踪国际润滑油最新发展,满足客户高端需求,并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领军品牌,也成为了国际润滑油市场熠熠闪光的"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截至1999年底,两大集团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约为419.8万吨/年,共生产润滑油248万吨;外国石油公司在华润滑油总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产量为50万吨左右.润滑油的市场供需态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全国各大区块润滑油生产消费能力分布很不均衡,西北地区消费量较小,产量却最大;西南地区产量很小,供不应求的态势也最突出;华东地区是最大的地区润滑油消费市场。二是全国供需不平衡,制品较大。从市场结构来看,1999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市场占有率为70%左右,但仍以中档油为主,外国石油公司占高档油市场份额的80%。外国石油公司已经密切关注中档油市场,开展了“下攻中档油”的策略。国内主要品牌也不示弱,纷纷采取“上攻高档油”的策略。但是国内品牌过多、过杂,不利于与外国品牌的竞争。为此,国内企业一定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以积极的营销策略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润滑油公司的实力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润滑油专业公司和即将成立的中国石化润滑油专业公司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今后两大公司润滑油的发展方向是大力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环保、节能、长效的抗磨产品,而不仅是扩大生产能力;外国石油公司凭借其品牌和销售网络等在中国的润滑油市场占有很大优势,但其高成本等劣势也不容忽视。在未来中国润滑油市场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之间,国内两大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之间都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从200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迅猛发展,继而带动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汽保行业开始逐步走向高品质、规范化的发展方向,现在中国市场上大规模3S 店、4S店的普及,这非常有助于汽保行业品质和技术服务的提升。目前中国汽保行业以故障修理为主,同国外当前以定期维护及预防故障为主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3-5年内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很成熟的汽车后市场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怎样让有限的技术力量在市场前沿发挥更大作用?关键在于让技术优势能方便地为市场人员所用,让更多的市场人员成为多面手。长城润滑油以"技术+市场+服务"运作模式,回应新经济的呼唤和要求,实现了新常态下逆风飞扬。在技术领域,长城润滑油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同时把技术领先、产品领先优势通过特定方式与市场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市场优势。该公司新组建的技术支持团队,就  相似文献   

18.
润国产润滑油:危难关头当自强□郑伟滑油作为一种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石化产品在机械、汽车、飞机、船舶等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我国润滑油市场全面放开以来,国外大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销售经验、成熟的营销战略和巨额的广告投入,占领了我国高档润滑油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作为国产润滑油“龙头”企业的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如何发挥其整体优势,展示以长城高级润滑油等为代表的国产优质润滑油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国产润滑油的市场竞争力,在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迈向国际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新骐达定位为实用性为主的家庭轿车,避震调教必然以舒适性为主。这次测试的这台骐达为1.6漏轮增压款,具备出色性能的发动机自然需要底盘的积极配合,因此决定为其安装ZAG的绞牙避震器以提升操控。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9月中国润滑油价格放开后,低档润滑油在市场中的比重上升且价格一度大幅上扬,进口润滑油数量也逐年增加。1994年以来,润滑油价格回落,市场趋向平稳。目前中国润滑油调合厂数量过多、规模太小,产品质量和品种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鉴于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润滑油市场改革,加强润滑油市场整顿,严格润滑油企业的行业标准和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润滑油需求的增长率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00年中国润滑油的实际消费量将从1994年的218万吨增加到3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