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中国企事业的迅速突起,现行的会计制度也必将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伴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信息也必将有新的创新。一、会计信息产权的市场化在信息时代,会计信息能否成为一种商品,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产权能否有效加以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是一个包含了对会计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以及分享剩余收益或承担义务权力的集合体。从本质上看会计信息是企业所有的一项经济资源,而企业又归股东所有,因此,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所以,会计信息就可以以特殊商品的性质而存在,它将被作为…  相似文献   

2.
现行土地产权制度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产权问题 产权的界定.产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经济的社会化发展,各种经济权利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分离而产生的经济范畴;产权是一组经济权利,这组经济权利的配置和组合就形成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原始产权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的转化.原始产权制度是单一的所有权制度,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决定其他所有经济权利,生产资料所有权单一地决定经济过程的决策.产权与所有权是统一的;在现代,相当一部分经济权利已逐渐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分离,最先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分离的是经营权和管理权,而后分离的包含:收入分配权、支配权、转让权、使用权、剩余索取权、经营决策权、经营监督权等等.经济过程的决策不再由生产资料所有权单一决定,而是由一系列经济权利共同决定.但前提是产权制度发展的根本,所有权必须清晰.产权必须是排他的、可转让、可分割的、是永久的、而且应得到立宪保障.  相似文献   

3.
徐琴 《农业经济》2001,(4):33-34
70年代的农地产权改革,在经历了定额包干、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最终基本确立了“包干到户”这种产权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农户具有了比较完整的使用权,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作为社区的代表,仍承担着土地的某些统一经营或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承包合同中集体所承担义务的履行和集体权益的维护,土地使用权的分配、监督和调整,农业公共设施的建造、管理和服务的供给。这种产权形式较好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收益、处置权的分割,建立了“交够国家的(地税)、留足集体的(租金…  相似文献   

4.
徐琴 《农业经济》2001,(4):33-35
70年代的农地产权改革,在经历了定额包干、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最终基本确立了“包干到户”这种产权形式。其基本内容是:土地的所有权仍归集体,农户具有了比较完整的使用权,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作为社区的代表,仍承担着土地的某些统一经营或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承包合同中集体所承担义务的履行和集体权益的维护,土地使用权的分配、监督和调整,农业公共设施的建造、管理和服务的供给,这种产权形式较好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收益、处置权的分割,建立了“交够国家的(地税)、留足集体的(租金或提留)、剩下全是自己的”的新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法制路径中,宅基地资格权是由集体成员权衍生的独立权利类型。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功能不仅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的承接,更体现在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市场化"变化的深度与广度传达来自集体所有权制度的目的性规制,反过来,也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制度变迁传递来自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的有益经验。宅基地资格权的主体为"农村居住户",它是集体成员基于血缘或婚姻关系组成,并对农村宅基地形成稳定的居住利益依赖的集合体。为实现制度功能,宅基地资格权在法律上的权能应包含宅基地分配权、管理权、收益权与救济权。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是有别于普通农民、城市市民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农地产权残缺。农地产权的残缺表现在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残缺几个方面。在农地产权完整的情况下,土地所有者或出售或自己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应该是无差异的,我国农地产权的残缺致使农地的一些收益农民无法实现或分享。我国现有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主体界定不清,农民没有稳定可靠的权利,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农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因此,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全新的农地产权结构,即实现农地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发展权三权分离,给各权利主体稳定、可靠和灵活的权利,保障各方利益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产权角度论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它往往通过法律界定维护保障着人们对财产的权利。由于财产可以多方面给人们提供利益,因而人们对财产的权利是一组权利或权利体系。它实际上是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遂 《农村经济》2005,(6):42-43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一直是国内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课题。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有:(1)农村土地产权是一组权利,产权的各项权能是可以分解的;(2)我国农村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3)农户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4)国家对农村土地具有管理权和最终处分权;(5)农村土地产权各权能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指将宅基地取得资格从使用权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配给权,形成宅基地所有权、配给权和使用权的"三权分置"。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夯实宅基地居住保障功能并逐步实现宅基地财产收益功能的有效途径。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应以"夯实宅基地保障功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以"落实所有权、稳定配给权、放活使用权"为实施路径,逐步理顺权利边界和"三权"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三权"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1)落实所有权,增强所有权主体自治权利;(2)稳定配给权,夯实农户住房保障基础;(3)放活使用权,显化宅基地财产权收益。  相似文献   

11.
农地产权界定与农地产权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产权界定与产权运行产权 ,即财产权 ,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是一组权利束 ,包括狭义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等。产权具有可分解性的特点 ,因此 ,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可以分配给不同的经济主体 ,而且 ,同一产权权能 (如使用权、收益权 )也可在不同经济主体间进行分配。在各项产权权能界定给不同的经济主体后 ,就形成了一定的产权安排。这时的产权界定既可能是相对清晰的 ,也可能是十分模糊的[1] 。然而 ,产权界定后 ,并不表明产权主体就一…  相似文献   

12.
集体资产产权的界定,是指依法划分集体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集体资产产权界定问题较复杂,也是人们对此争执颇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的深层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人劳动力产权完整与否是决定技术工人供给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整的劳动力产权由生存权、基本发展权、剩余收益分享权和对劳动力的控制权等权利构成。目前,我国工人劳动力产权残缺,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基本生产权受到限制;在职培训缺乏,基本发展权没有保障;收益相对较低,剩余收益分享权被忽略;参与企业管理、劳资谈判协商的机制不健全,对劳动力的控制权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工人劳动力产权“残缺”使劳动者对技术工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打折扣,进而导致投资不足,引发“技工荒”。因此,我国解决“技工荒”的根本出路在于健全工人劳动力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留地安置方式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失地农民实现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然而,广东省在实施留地安置政策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难、政策执行随意性大、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而且,在现有政策安排下,失地农民的权益容易受到损害,集中表现在留用地所有权获取难以保障、失地农民的留用地使用权权利主体地位虚置、留用地留地比例少、留用地产权安排与失地农民意愿不一致、留用地处分权不完整五大方面。政策含义的要点包括:在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尊重失地农民主体意愿的基础上,保障留用地所有权的获取;因地制宜明晰留用地产权主体;放开对留用地指标处分权的限制;确定合理的留地比例;灵活安排留用地产权性质;维护失地农民的留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权。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涵及特征l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涵所谓农村土地产权是指以农村土地所有权为基础、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一切关于土地财产的权利的总和,是由各种权利组成的土地权利束。它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承包经营权、规划权、发展权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指构建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内涵可包括以下内容:①产权结构,包括各种权利的职能及配置;②国家对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的认可和法律支持;③产权关系,通过土地财产权利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④国家对农村土地产…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产权的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产权是一种所有权,它包括对财产的终极所有权、经营权、直接使用权和使用财产的收益权,以及使用收益权的转让权。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产权、就是所有制权制PROPERTYRIGHTS的另一种译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本质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利益分享角度出发而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如委托一代理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以及谈判力理论等。这些理论强调的是在企业治理结构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分配以及利益分享问题。公司治理问题是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两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9.
无论产权还是所有权,都是人们通过对特定物(财产)的行为,如支配、使用等行为获取利益的权力。但是产权所描述的只是具体的、特定的、受限制行为或收益权利,如一个人拥有在该土地上的耕种权,但并不意味着他也持有了出租这块土地获取收益的权利。对特定的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行为谋求相应的收益,该物也就附着了多种产权。而所  相似文献   

20.
土地产权是土地所有权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使土地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内在权能不断分离派生并独立化为各个特殊权益时,量变导致质变,原来土地所有权就只保留了最终处分权能,即上地的最终所有权或所有者产权。此时,通常而言的土地所有权实质上仅是土地的最终所有权或所有者产权,它已经不能包容各个独立化的土地权益了。于是,土地产权应运而生,成为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在市场经济中的独立运作层面。土地产权是行为主体对地产客体的一组行为性权利,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土地产权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