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以伊春市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伊春国有林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伊春林区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处于安全状态,但是生态盈余度与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单个因子来看,草地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林地对伊春生态盈余的贡献率最大,剔除林地后的生态压力指数处于稍不安全状态。针对伊春生态安全现状,提出将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地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通过合理规划来控制牧草地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与番禺区土地资源利用密切相关的15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番禺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波动变化递增的趋势,处于一个不稳定发展阶段,但总体处于较安全水平,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结合广西产业发展的阶段特点,选取广西1995年、2000年及2002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广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率,从1995年的1.96扩大至2009年的4.073;其次分析广西生态足迹的构成.结果显示,广西第一产业仍是影响生态足迹需求的主要因素,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重化工业的生态足迹需求日益扩大,万元 GDP 生态足迹也由1995年的2.75hm2下降至2009年的1.18hm2;最后,基于广西生态足迹的现状,提出广西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提高第一产业的附加价值,对重化工业采用生态化发展模式,并大力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态安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态安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生态安全问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生态足迹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综合评定2009—2015年川西南高原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1) 2009—2015年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均生态足迹由1. 490 hm~2增加到1. 642 hm~2,人均生态容量逐年递减,人均生态足迹远低于人均生态容量,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2013—2015年,出现上升,资源利用效率开始下降。(3) 2009—2015年生态压力指数由3. 081增长到了3. 907,整体呈增加趋势,生态协调系数D由2009年的1. 260下降到2015年的1. 217。[结论]甘孜藏族自治州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远高于生态系统本身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川西南高原地区所承受的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发展的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较差,生态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宁夏生态安全预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中。该文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5-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3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29.60%。生态压力指数由0.6469上升到3.5508,增长了4.49倍,生态安全等级由1985年的Ⅱ级变为1990年的Ⅳ级,此后15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7.
针对永兴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文章以永兴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永兴县2007年至2011年五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兴县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中草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研究以为,综合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生态安全前提下永兴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运用1988年、1998年和2007年的遥感影像,提取生态安全影响因子,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了近20年来东江流域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点,并建立了生态安全相对变化率模型,通过计算揭示东江流域生态安全变化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4-2008年汕头市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年来汕头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人均生态赤字也呈下降趋势。与同期其他城市对比表明,汕头市生态足迹相对较低。从生态供需结构看,化石能源用地对生态足迹贡献较大。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土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汕头市的生态承载力,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8年攀枝花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赤字13.0516hm2/人,旅游生态压力21.58,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攀枝花市具有发展多元化产业的优势,耕地和林地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必须探索农业和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注意发挥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体育旅游、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均生态足迹对宿州市生态形势进行评价,发现1997-2004年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快速发展过度消耗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危害,而2005~2007年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且态势平稳;并发现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是宿州市生态安全形势的表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宿州市1997-2005年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3.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作为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市2001年,2003年,2005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4.29,14.61,18.26。徐州市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造成徐州市生态安全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黑龙江省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对黑龙江省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并寻求动态预测结果。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0~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选用ARIMA模型,并结合使用Eviews软件对未来1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一直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2016~2025年黑龙江省人均生态足迹仍然持续增大,虽然人均生态承载力也缓慢上升,但人均生态赤字仍然越来越大,黑龙江省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原木进口对洲际森林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1995~2007年中国原木进口引起的森林生态足迹转移,特别关注了中国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与全球森林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虽然从欧洲原木进口的森林生态足迹输入有明显增长,但中国原木需求更多依赖本国供给,对亚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区域影响较小,并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原木进口严重威胁到世界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宜都市1999—2006年序列耕地统计数据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该区耕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现状。在驱动机制的探讨中,尝试性地建立了驱动因子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47个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职工平均工资等17个因子与耕地数量的变化相关性比较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17个驱动因子作进一步的定量分析,以此揭示出影响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消费水平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的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作为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表明,盐城市2003年,2005年,2007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教为13.40,14.26,20.45.盐城市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造成盐城市生态安全危...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97~2017年耕地变化情况和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内蒙古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得出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并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因素提出内蒙古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