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服务管理体系的补救预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服务失败发生后,组织服务补救体系就必须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但一味的事后反应,效果是有限的,服务补救体系的预应机制就是建立事前预警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失败的发生。服务补救管理体系的预应机制包括三部分:对服务失败的分类与识别;分析服务失败对顾客的损伤,并推断其对顾客行为动机的影响;在对服务失败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零售企业作为典型的服务提供者,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服务失败和顾客不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企业对其失误进行补救,最大限度的降低顾客的不满,这就是服务补救。服务补救适当可以重建顾客满意,留住顾客,赢得“二次成功”。研究结果检验了零售企业的补救措施对于顾客满意的影响,以及顾客满意度形成过程中顾客感知公平的中介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服务失败的补救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青 《经济管理》2004,(23):19-21
服务的特性决定了服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而服务失败对企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决定了服务补救管理的必要性。服务补救管理过程中注重向员工授权和提升顾客感知公平可以提高补救管理绩效,达到顾客满意。  相似文献   

4.
企业服务补救方式对顾客情绪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服务失败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企业需实行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解决服务失败对顾客造成的影响.其中,服务补救对顾客情绪的影响至关重要.而顾客情绪对其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服务失败本身.企业采用不同的服务补救方式影响着顾客情绪的转换,而顾客情绪的转换更直接影响着服务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服务补救是服务质量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是营销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采用试验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服务失败情况下,不同人员进行同样补救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索服务失败严重程度和权利距离对补救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最后阐述了研究结论及其管理意义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魏锋  余洋 《经济师》2013,(4):32-33,36
通过建立情景模拟实验来研究物业管理服务补救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分别对相同物业管理服务补救措施对不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的影响以及相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不同服务补救措施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同样的物业管理服务补救措施对不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的补救效果有限制性差异;面对相同物业管理服务失败,精神性补救措施要优于物质性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服务产品的同步性和服务提供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服务失败不可避免,重新赢得顾客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失败下顾客损失、顾客认知和情绪的变化,对企业服务补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鑫  马钦海  刘汝萍 《技术经济》2009,28(6):116-119
本文探讨了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服务补救感知的影响,就超市、快餐、美发3个行业关于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是否直接向企业抱怨、消费者期望的补救方式的影响以及行业对消费者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感知的影响和行业对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与消费者满意度调节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发生在不同行业的相同的服务失败问题,消费者感知的服务失败问题严重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行业对问题严重性和消费者满意度没有调节作用;消费者感知的问题严重性对消费者满意度、是否直接向企业发出抱怨及期望的补救方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服务接触观点以揭示服务失败的本质,并以失败的正、负面效应反映服务失败补救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关键事件法的服务失败与补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立印 《经济管理》2005,(16):44-51
本文利用关键事件分析法对餐饮业的服务失败与补救战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员工的无礼行为和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导致服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服务员工及管理人员有诚意的解释、负责的态度、真诚的道歉等无形的“精神方面的补救措施”能更有效地提高服务补救成功率和预客满意度。在餐饮服务行业,企业实际提供的失败补救措施与顾客的期待尚有很大差异。因此,服务管理者应重视对一线服务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对服务系统管理,灵活运用无形的“情感补救战略”消除顾客不满,重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基于顾客视角的服务失败及归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新弘  陈海权 《现代财经》2006,26(7):53-55,59
服务失败发生后,组织服务补救管理体系就必须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但一味的事后反应,效果是有限的。不管企业是否对失败的原因做出解释,顾客总是努力寻求服务失败发生的原因及判断其性质,并据此来决策今后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失败的顾客归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客对服务失败之归因结果影响并决定着顾客行为。本文在解析顾客对服务失败之归因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归因结果对顾客行为动机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几点改善服务补救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平台型电商的快速发展,买家经历的服务失败也日益增多,在线服务失败不但给平台卖家声誉造成负向影响,且不同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效应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在线服务失败相关研究的梳理,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划分为未达到平台规则和未达到卖家承诺两种,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对平台卖家声誉的影响以及外部归因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卖家评分(高评分vs.低评分)和平台型电商声誉(高声誉vs.低声誉)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较之未达到平台规则,平台卖家所提供的商品/服务未达到卖家承诺时,买家对平台卖家声誉的评价更低;买家的外部归因可以中介在线服务失败类型与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评分卖家来说,外部归因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对于高声誉平台型电商,外部归因在在线服务失败类型和平台卖家声誉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平台卖家的声誉管理和在线服务失败补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也丰富了网络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补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跃芳  孙理军 《经济师》2004,(8):132-133
服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保持顾客 ,而保持顾客的关键在于使其满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难免发生服务失误。为了克服服务失误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企业应以顾客满意作为开展服务补救的核心和基准 ,制定完善的补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服务企业而言,顾客出现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失误是难免的。面对服务失误,良好的服务补救不仅能挽回生气、抱怨的顾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顾客忠诚。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论视角分析跨文化经营下服务补救的重要性,并在前人服务补救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跨文化服务补救模型,最后提出服务补救的后续研究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于志华  胡正明 《生产力研究》2007,(10):123-124,142
提出对服务补救悖论的正确理解;通过整理国外服务补救悖论的研究线索,对服务补救研究结论的差异性进行解释;对服务补救悖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服务企业在服务补救管理中如何服务补救悖论现象,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21,(1)
针对网络外卖情境下的服务失误与服务补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254名大学生以及白领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以及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遭遇过程性失误的顾客期待多种补救形式,遭遇结果性失误的顾客期待实物补救,响应速度是遭遇服务失误顾客都希望得到的补救手段,高水平服务补救能够带来良性的顾客补救效果,信任关系类型与偶遇关系类型的顾客在经历相同服务补救水平后的补救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失败对顾客的情感和行为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顺平  高付平 《经济问题》2007,336(8):58-60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营销学界对服务业的研究逐渐加强.围绕顾客满意、服务失败、服务补救以及这些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和服务行为对顾客的情感和消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这些研究成果对现代服务企业提升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立  伍恒东 《经济论坛》2010,(10):139-141
本文以连锁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服务保证、服务补救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从服务补救视角对服务保证的概念及应用、服务保证与服务补救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服务保证与服务补救在连锁企业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些结论,指出国内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对服务保证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服务补救是企业处理服务失误、挽回顾客满意损失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医疗服务业为行业样本,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服务失误情景下,顾客感受到的公平感知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果公平和过程公平感知对改善服务补救效果都有积极作用,但在不同的服务失误严重性情况下有所不同。最后提出了服务补救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