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审计制度是由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内部监督制度,本文从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模型出发,就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改善公司财务控制.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五部委"(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计划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施行推延到2011年,先在海内外双重上市公司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本文采用2008年实施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制度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目的研究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制度的"第一时间市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一时间对制度的市场反应中,内部控制报告审计制度显著改善了公司的审计意见质量。同时还发现,对现有的惩罚机制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果。更进一步,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审计的事务所分离,强化了制度效应,对于惩罚机制的替代效应也变得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跨越式进步,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也在不断的进步,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二者关联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选择:对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整合。并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内部控制时,应确认与传统手工系统不相关的新风险,并在信息系统中实施有效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以降低这些风险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说明信息技术环境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并指出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及审计过程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审计时,注册会计师主要运用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和嵌入审计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强制性双重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阚京华 《经济管理》2007,(22):13-18
安然丑闻后.美国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强制要求公众公司年度报告中包含内部控制报告及其自我评价.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做出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由此,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从“标准化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了“受监控的内部控制”阶段,进入一个管理当局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师独立评价的强制性双重评价阶段。本文借助美国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实例对此强制性双重评价制度做一解析.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强制性规定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2012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对以往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述评及对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学习,识别出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公司规模、公司业务复杂程度、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独立性、董事会是否履行自我评价职能正相关;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化、是否整合进行审计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最新发展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敏 《生产力研究》2006,(12):256-258
PCAOB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衔接的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服务性质、审计责任主体、审计方式、评价标准等进行了重新定位。文章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及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系统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其实是对财务报告可靠性要求的延伸。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许多国家都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审计给出了相应的规范。当前,在我国内部控制系统已成为国家监管的一部分,并且其他许多国家的公司治理报告和改革法案也都包含了对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报告的建议,世界各国也都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9.
殷雨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166-168
200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就要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适应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应放在加强对人的控制、提升会计管理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创新、提高风险防范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企业的重视,在我国,随着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成功施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防范风险和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制度安排.内控规范是个系统性工程,应提高对内控体系认识,扎实推进内控规范实施过程,建立健全内控责任机构,将内控规范要求与公司现行经营管理要求相结合,提升内控体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