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何谓"东亚模式"的看法始终不一。但是,仍然可以从东亚国家现实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表现上找到一些具有显著的共性特征。囿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元性,东亚主要发展经济体相继形成了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模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与挑战。由于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发展模式",因而也就无所谓"东亚模式"危机这一说。尽管不完全排除东亚国家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起坏的作用,不过有充足的理由可以使人们肯定东亚发展模式中政府在发展初期的积极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7月泰铢贬值以来,东亚金融危机由南到北沉重打击了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今还是余波未尽,令人担忧。大量事实表明,东亚金融危机形成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体系的混乱无序。日本和韩国的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例证。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境内银行能否稳健运行,不仅对江苏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东亚金融危机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东亚金融危机的警示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十分相近,其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指金融要素不够活…  相似文献   

3.
关于“东亚模式”的制度性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提出了质疑,引起广泛的争论。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如何看待“东亚模式”仍是当前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东亚模式”的含义对“东亚模式”的解释不尽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  相似文献   

4.
东亚危机后政府何去何从———经济学家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究竟如何看待东亚奇迹、东亚模式、以及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围绕着青木昌彦教授主编的《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一书的出版,吴敬琏教授主...  相似文献   

5.
这次金融危机比能源危机更为严峻,美国不能不更深刻地实施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了。这种转变也警示全球各国和人民,我们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把经济转到低碳经济、把生活转到低碳生活上来。真能实现这种转变,才能把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成积极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主要经济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由此引起国内外对东亚经济发展、外汇储备以及汇率体制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东亚主要经济体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认为韩国和新加坡模式对我国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建议我国将外汇储备分为流动性组合、收益性组合及外汇平准基金三个部分分别管理。同时本文还对东亚建立外汇储备库的作用和意义做了较为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深化带来的机遇.此次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各地区加快了货币合作的进程.在概括了东亚货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孙春燕 《江南论坛》2010,(12):42-43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我们已有发展模式的弊端,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发展创新型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由以往赞扬东亚的成功转变为批评其失败。我们注意到,这一转变使克鲁格曼“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在中国变得颇为流行。近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学者在各种场合重复着克鲁格曼对东亚增长方式的批评。还有的学者认为,东亚发生的危机是“对依...  相似文献   

10.
刘卫红 《经济学家》2000,(5):96-102
政府替代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东亚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大量的政府夫代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发育;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则与东亚金融市场政府替代的过快弱化有较大的关系。因此,东亚金融市场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金融市场发展初期,大量的政府替代有益于市场的发展;在政府替代向强化向弱化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注意速度与方式的适度。  相似文献   

11.
东亚的发展型国家:中日经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东亚金融危机和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之后,很多观察家认为东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已是穷途末路。尽管日本试图改革这种既有的发展模式,但其经济中仍留有该模式的某些印记,而中国也在积极采纳新重商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一些做法。此外,中国的成功和北京共识的影响正鼓励着其他国家步其后尘。文章在分析了东亚发展模式的轨迹后,指出宣布这种模式终结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主导下,外资推动了我国乡镇经济直接向城市经济转变,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超越了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没有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入刘易斯拐点,还使我国经济由人口红利因素导致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经济增长放缓的转折点.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加深了我国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且固化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产业再转移的压力,以城市经济为中心经济发展模式要向以县域经济为中心发展模式转变.这样既能够以全球竞争为导向打破"唯外资论"的思想障碍;也能够以内生发展为基础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经济绿色复苏,国家紧急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环境责任保险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文章从环境责任保险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环境责任保险的SWOT分析,得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开展环境责任保险宜采用SO策略和WO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趋势入手,探讨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色转换与重新定位,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和实现途径、重点方向。认为只有优化制度建设,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才能为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东亚追赶型发展模式的缺陷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追赶型发展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东亚地区追赶型发展的优势,论证了东亚追赶模式相对其它地区取得快速发展的主因,同时重点强调了东亚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的缺陷,这对起步较晚同样是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玉田 《经济师》2010,(1):88-89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迫使我们摒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型。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促使我们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透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创新将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发展对东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留喜 《经济师》2003,(10):75-76
近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长 ,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这对东亚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东亚经济发展模式、东亚“FTA”的形成、东亚金融合作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导致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带来东亚战后几十年的繁荣的原因是一致的 ,那就是经济与制度的创新能力。战后东亚的政府主导型创新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 :一是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 ,二是政府对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的推动。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在发展的早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主要的 ,它们共同促成了“东亚奇迹”。然而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日益复杂 ,政府主导型制度内在的冲突和矛盾日益激烈 ;这种制度虽然在特定发展阶段有利于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 ,但本质上是压抑创新的 ;政府对制度创新的包办又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创新能力和激励不足。因而 ,不仅资源配置失误的风险越来越大 ,而且制度创新失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 ,比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 ;东亚续写经济奇迹的根本在于 ,扬弃政府主导型制度 ,尽快完成向既能激励创新、又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市场主导型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东亚泡沫经济的破灭,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了人们深刻的教训,由此并引发出对“亚洲模式”的反思。关于这个题材,许多专家已经发表了许多专论,我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本身没有深入的研究,愿意从一般经济发展的角度,而不是专门于金融市场的角度,就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训谈一点看法。我顶多也只能做这样的事情。也许有人觉得这是隔靴搔痒,我倒以为恰如其分。既然是学者,讲究心得之喜悦之和发现之乐趣,不能太急功近利。事实上,世道也容不得我等学者太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