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专家论坛于2007年12月8日、9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崔砚青同志应邀出席8日举行的论坛活动,并作题为《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发言,介绍了我院走办学与服务“双赢”道路,全方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正确区分“共同行动”中的国家、社会和农民的职责。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主导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农村教、科、文、卫等事业建设,主导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和规划,主导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激发和发挥城市和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支持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群众,科学组织群众,用思想、道德、法律、文化、科技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素质;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纪人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的行业,近年来学者们才注意到这种经济形式在发展经济中的独特作用进而开始对其展开研究并积极推动其发展。200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到:“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到现在几年里,农村经纪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央在十二五计划中继续强调加大新农村建设、农村经纪人制度应不断完善。本文结合湖南农村经纪人发展较为完善地区“三下乡”调查的统计结果,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对农村经纪人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北京市山区的农村旅游业发展很快,然而,由于发展的时间短,基础差,目前还有许多制约京郊山区农村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北京市需要根据京郊山区农村旅游业的特点给予支持,除政府部门外,新闻媒体、科研单位、旅游单位、环保部门等也应该加大对农村旅游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农民培训是关键。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对于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农村建设要抓住农村“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三大基本问题;和谐农村建设要以农村的基层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建设理顺农村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和谐、不协调、不能相互促进的局面,使农民真正成为有知情权、有参与权并且能最终决定的新农村建设主人。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9.
张晓萍  刘一静 《现代经济》2009,8(5):147-147
我国拥有3.6万乡镇。92万多个村,9亿多农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的“一号文件”发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召开农村档案工作联系单位座谈会,会中提出“求真务实、开创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农村档案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是新时代下面临的新问题,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入手点。  相似文献   

1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着力提升人力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着力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为此,我们应加大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重视并合理引导农民“双向流动”;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农村“能人”对提升人力资本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五要”工程为载体,提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萍 《现代经济》2009,8(2):125-125,135
“五要”工程是,村里的事,村民要知道;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村民要监督;村民要满意。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镇以“五要”工程为抓手,着力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农村“三资”监管的有效途径,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正经历历史性的转变,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为此要注重抓好文化知识培训,增强农民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注重抓好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适应能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流动带来了大量土地荒芜及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业科技推广受阻、不利于农村的村民自治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等诸多问题。为克服农民工流动对农村发展的负效应,应组织留守人口组成互帮互助小组,进行制度创新;改革迁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现有制度,减少土地对迁出农户的牵制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利用新农村建设的锲机,引导农民工回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应用专门的调查问卷对京郊农村经纪人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分析农村经纪人培训存在的问题,由此确定了培训创新的目标和方式,设计了有效的培训课程,并在培训结束后对部分农村经纪人进行回访,期待创新“专家带动型”培训体系、“信息共享型”培训体系、“品牌提升型”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从“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方面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18.
胡瑞芬 《现代经济》2007,6(8):76-76,80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就是要以生产发展解决农业问题,以生活宽裕、管理民主解决农民问题,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解决农村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根本在于如何解决好“人才强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一共谈到了十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提出了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五方面的任务,这些都和村镇建设有关。建议中还提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1949-1978年的农村发展,通过完成土地改革,实施统购统销政策、人民公社体制和户籍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2009年的农村改革发展,通过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变革和整合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加强和改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摆上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在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和完善市场基础性作用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