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传播信息方面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其深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其又带来了一系列著作权方面的问题。目前,网络著作权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这种网络侵权行为呈现上升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法律管辖、网络著作权保护遭遇的问题、构建全新的法律保护制度出发,探究我国的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并为解决实践中的网络侵权案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静莲 《魅力中国》2010,(32):140-14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侵权现象屡见不鲜,新型侵权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给传统著作权法带来新挑战,如何更好的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仅从分析目前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等问题入手,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向阳 《魅力中国》2013,(16):313-313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刀。虚拟空闻相对于现实空间的世界而言,在为人类重新开疆拓土的同时,挑战着现实世界的原有秩序。相当于飞速发展的网络世界。网络侵权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许多新型的网络侵权行为没有法律规定,侵权取证难,还有管辖地复杂、侵权责任难以确定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完善相关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新治 《特区经济》2007,(3):241-243
网络出版物著作权侵权时有发生,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具有经济属性,同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成为了侵权的趋动因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救济与保护措施来规避网络出版物著作权侵权问题。这些措施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保护、推行集体管理、加大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网络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应严格依法判断,并以利益衡量的方法,比较双方的利益、风险、负担,以及控制侵害危险的能力和机会,合理地确定当事人的注意义务和责任范围,妥当地分配风险和负担,维护行为人和受害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网络给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就网络侵权的界定和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网络侵权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10,(8):1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7月1日起施行。侵权责任法是一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法律。这部法律不仅涉及产品缺陷、交通事故、医疗损害、环境污染、网络侵权、动物致人损害等内容,还明确了产品召回制度、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并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具有复杂性、易消失性、被动性。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的收集既涉及到法律问题也涉及到诉讼技巧问题。这些证据根据证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为了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顺利收集侵权证据,著作权人一方面要提高权利保护意识,留存相关证据材料;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网络服务提供商或侵权行为人进行沟通;同时要通过证据公证保全、其他第三方机构保全等方式来收集证据。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控制,尤其是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电商交易的异军突起,网络购物已从时尚潮流变成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而随着网络购物的大众化、多样化、频繁化的同时,消费者遭受侵权的事件也不断增多,隐藏在这背后的不仅是道德缺失更是网络购物侵权维权的各种问题。近年来,我国电商交易飞速发展,而规范其行为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它发展的步伐,导致了诸如侵权判定、"维权无门"等问题。文章便是立足于不同层次消费者的视角,探讨网络购物侵权与维权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晓静  李忠君 《魅力中国》2010,(26):143-14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如此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上很多信息和作品得更快的速度传播,随时随地被无数人浏览、下栽、使用,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网络侵权问题,而作者对此却无从控制,本文在分析网络着作权侵权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人肉搜索第一案,主流观点认为该案的判决体现了法律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然而,本文运用法经济学原理对该案所作的实证分析表明:考虑到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营利性和受害人对保持沉默的偏好,在网络侵权案件中法律没有对当事人的隐私权提供有效保护。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决结果意味着将来不会再有人因人肉搜索而诉诸司法途径来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该案将同时成为人肉搜索"最后一案"。为了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一方面,《侵权责任法》草案的相关条款必须得到修正,应当对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另一方面,主管机关对于故意发布侵权信息的营利性网络服务提供者要实施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1.
李振宇  高琴 《发展》2007,(10):153-154
由于网络侵权的特殊性(侵权行为难以认定、侵权主体复杂隐秘、侵权后果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以及司法管辖不好定位、自我救济无能为力等),使得预防、打击网络侵权行为的种种努力总是不尽如人意.事实上,正如网络给社会带来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一样,预防网络侵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从技术、制度和道德三个方面同时予以强化,形成完整而持久的预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卖家在网络交易平台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也层出不穷,因而网络交易平台经常会涉入商标侵权诉讼。尽管目前《侵权责任法》、《商标法》以及行政领域中已有相关规定,但实践中在认定网购平台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方面仍然存在困难,无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文章在分析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义务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商标侵权责任认定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杏飞 《特区经济》2006,210(7):314-315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是通过网络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确定管辖的依据有别于一般侵权案件。确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必须立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未来《民事诉讼法》构建的三审终审制为制度背景,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原则上以协议优先和原告所在地为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以基层法院作为初审法院,适当兼顾案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互联网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侵权现象愈加增多,个人信息权愈加脆弱,首要问题在于个人信息权在民事基本权利中的缺位,其次是法律制度缺陷及行业自律的滞后。在梳理评价我国当前个人信息权保护现状基础上,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地位、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重视特殊领域个人信息权保护、弥补刑法保护漏洞和构建于法律适应之配套制度将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相似文献   

15.
李雅茜 《魅力中国》2011,(21):173-173
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生产物,已经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购物,游戏,传送文件,聊天,但是相应的弊端也随之而来,比如个人隐私的泄露,网络侵权问题的发生,网络秩序混乱,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健全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网络隐私,网络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制定一部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网络环境中的维权与保护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超翠 《魅力中国》2013,(23):337-337
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人体验到了网上购物的优越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愚意选择方便、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然而。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涉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方面的问题。却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隐患之一。因此,本文试从网上购物存在的侵权现象出发,探讨如何完善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制度.以促进网络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能武  陈明 《特区经济》2007,221(6):242-243
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以及其本身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它能给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极易成为不法竞争者侵害的对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将成为不法竞争者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为了保护权利人,惩治侵权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其中,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问题是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而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惩罚性赔偿原则大有必要。笔者在本文中仅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普及,现有的著作权制度和著作权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这一冲突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公民个人的权利保障都至关重要。该文试图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著作权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加以阐释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凯 《魅力中国》2010,(8X):210-211
《侵权责任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该法对保护公民民事权益做出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定,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它既是我国民事领域立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权法律保护的重大成果。这其中对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更是该法的一大亮点之一。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中出现的所谓"人肉搜索"的网络侵权问题,从刚出台《侵权责任法》的角度,对其如何加以法律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鲁杰 《新西部(上)》2007,(5X):115-115,11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速普及,现有的著作权制度和著作权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这一冲突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公民个人的权利保障都至关重要。该文试图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著作权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加以阐释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