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郭振宗 《经济论坛》2000,(19):11-12
通货紧缩,一般认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持续的下降。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而通货紧缩只是一种偶然或个别现象。然而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已明显地表现出通货紧缩的趋势,同时有足够理由证明通货紧缩将是ZI世纪经济发展中的常态。通货紧缩的形成有两种类型的原因,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引人竞争引起价格的持续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表现,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另一种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低迷引起的产出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的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伴生现象,并对经济增长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带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的VECM模型在多国经济框架下有效地识别和分析了从1991年至2008年世界经济周期的演化特征,进而研究了世界经济周期演化对中国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世界经济在"经济增长"阶段的持续性要强于"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由"经济衰退"转向"经济增长"的概率为0.34,而由"经济增长"向"经济衰退"转换的概率为0.16。世界经济周期的转换一般是在一个季度以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最深,进而经过七个季度后影响逐渐消失;对此,当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如果世界经济是由"经济增长"向"经济衰退"阶段转换时,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1个百分点。同时本文还发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主要依靠贸易渠道,而且中国经济对各国经济冲击的反应普遍存在着非对称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将长期存在,并将在世界经济衰退时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为期较长的低物价、低利率时期。中国从1998年开始出现温和的通货紧缩,结构性通货紧缩是中国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1996年);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衰退;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等特征。其中第一种观点又称为单因素论,是国外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后两种观点则可以称为多因素论。主张单因素论的学者认为,1998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6%,居民消…  相似文献   

6.
罗滢 《资本市场》2000,(5):17-20
<正> 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这已成为经济界的共识,但通货紧缩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将从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和通货紧缩的分配效应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同时将对我国通货紧缩产生的政策原因进行剖析,力图通过对近年来某些宏观经济政策的些须反思,总结出防范与化解通货紧缩的经验与教训,并为提出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打下基础。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通货紧缩的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其核心是通货紧缩的财富收缩效应、通货紧缩的经济衰退效应和失业效应。  相似文献   

7.
危勇 《经济论坛》1999,(23):16-16
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已发生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货物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单个货物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不能算是通货紧缩,它有可能是该货物或服务供大于需或技术进步、市场开放、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了成本所导致。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主要是看物价指数在一定时期内的走势。到1999年5月底,我国已出现连续20个月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负增长,1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负增长和32个月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的负增长。同时,伴随有如下现象:①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经济增长率已由19…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日本与中国的通货紧缩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通货紧缩的本质是商业信用被破坏。经济衰退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信用的破坏过程。它使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扭曲,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远用经济周期的内在变化规律,改变当前的消费预期和投资预期,恢复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9.
价格总水平的异常波动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看高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高通胀,而经济衰退的同时又会出现通货紧缩.本文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解为同一经济现象-价格水平异常波动的两种表现形式,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方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实际产出波动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封闭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环境下实际产出波动都是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Diebold-Mariano(D-M)检验也表明分别包含实际产出波动变量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对价格水平变动的预测能力.所以,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面对内外需不足和企业投资萎缩导致的实际产出剧减可能使中国经济出现异常严重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与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货币现象。反之,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持续下跌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还有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物价连续下降,货币数量的减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及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即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连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收缩、经济出现周期性衰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力资本、储蓄与投资、制度创新三个层面研究了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通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系统GMM 估计方法对实现二次人口红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经济衰退;人力资本、储蓄率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初始人均GDP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说明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条件收敛;人口增长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到1999年8月底,我国零售物价指数已连续下降23个月,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下降19个月。学术界将物价普遍、持续上升现象称为“通货膨胀”,与之相对应,物价普遍、持续下降现象可称为“通货紧缩”——这一词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虽说持续的时间不长(个别国家曾出现过长达二三十年的通货紧缩)、负增长的辐度较浅(-2%到-3%),但仍需高度重视,长期陷于通货紧缩将极易导致经济衰退甚至萧条。正视通货紧缩问题力求尽早跳出通货紧缩“陷井”,成为我国经济决策层的当务之急。“对症”方能“下药”…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 与经济增长并存按 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 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卜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上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我国经济近期难以摆脱通货紧缩局面。1994年…  相似文献   

14.
英国经济继80年代持续8年以平均年增长率3%的速度发展后,现进入衰退阶段。这一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衰退并发的英国的经济衰退,对英国经济的打击是沉重的。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曾认为:“这是80年代工业化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后再次出现的通货膨胀的压力,现  相似文献   

15.
拉姆齐模型是研究一国宏观经济最经典的模型。运用跨时分析方法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把实际有效汇率因素引入开放的拉姆齐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的上升以及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均会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6.
简单地说 ,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我们在详细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时 ,必须注意它的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其次是有效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再就是通货紧缩。这些都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一旦发生通货紧缩 ,经济衰退即将伴随而至。那种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 ,生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等原因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都不应当作通货紧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都比较简单 ,一般是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和幅度来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在我国 ,过去长期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当前通货紧缩态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通货紧缩内涵的认识 从“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在日本国内对于如何界定通货紧缩始终存在着争议,日本决策当局也一直对是否出现通货紧缩问题含糊其辞。1995年,消费物价低迷,经济徘徊不前,但日本当局否认这是通货紧缩,认为是流通领域改革引起的物价下降,属于正常调整。1998年,经济负增长和物价下跌同时存在,然而日本政府仍然矢口否认出现了通货紧缩。1999年,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认为通货紧缩是“伴随物价下跌而出现的经济衰退”。然而在解释1998年的经济状况时,当局却没有参照“伴随论”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世纪之交,与以往未曾相识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不期而遇。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紧缩将形成货币供应量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物价的上升或下降既可能与经济增长并存,也可能与经济衰退并存。因此,通货紧缩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