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光超 《商周刊》2011,(5):98-99
“行走在济南的街头,你甚至看不到焦虑的面孔,人人自足。热情沉稳,这是一座心理状况良好的城市,让你感到舒服。”  相似文献   

2.
丁乡 《新经济》2006,(9):28-32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有句名言:“人的一生总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但这句名言不适合现在的中国。中国城市的记忆正在现代化城市的改造中一天天地  相似文献   

3.
近8成的被调查者承认配偶及自己均有小金库;35.4%的家庭由妻子保管钱财;老男人职场吃香,而高龄女性则成了职场的“明日黄花”……这是近日在第二届亚洲女性论坛公布的《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男女两性网络调查数据报告》。这次调查,主要是关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经济领域的权利,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面对理财的新理念,现代女性扮演着迥异的角色,让我们从调查数据中探询女性的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的工业遗产面临着或存在、或消失的重要抉择。有关专家指出,保护有价值、有内涵的工业遗产并加以合理利用,对于维护城市历史风貌、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具有特殊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农民工”、“劳务经济”等新的现象。然而,城市生活的高成本压力又造成了农民工举家迁徙的困难。男性民工选择留在城市,女性民工成为了农村的留守妇女。这种结局恶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一元化正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希望所在。面对这一困局,中央适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因此,研究新农村视角的留守妇女问题,并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个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动态可持续性,但“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不及“宽带中国”;(2)“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宽带中国”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大于“宽带中国”单一试点和“智慧城市”单一试点城市;(3)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财政投入是“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4)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驱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普通城市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时空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7年已经过去,回首2007年的中国楼市,一些城市房价可用“疯涨”两个字来形容:在这一年,全国70个城市房价涨幅纷纷创下新高,地产企业纷纷进入资本市场大量融资、抢购土地,天价土地不断造就一个个“地王”。面对飞快上涨的房价,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第二套房首付和利率的提高、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新政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推出,让民众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微软是一个既让我们爱又让我们恨的家伙,尽管比尔·盖茨频频在中国亮相,要帮中国发展这计划那项目,你可千万别以为他是慈善家,“总有一天,我们会开着运钞车,去中国收款的”。这才是盖茨先生的肺腑之言。微软的发家史靠傍大款起家。比尔先生于70年代在美国墨西哥州创办了只有三个人的“Microsoft”,那时“微软”是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小软件公司。可是精明的盖茨榜上了当时的PC业大款IBM,搞DOS起了家,然后一脚将IBM踢开,投向了IT业界新贵Intel的怀抱,靠莫须有的Wintel迅速发胖,腰包里装满了美元后,微软便以救世主的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左”的错误为背景,论述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毛泽东敢于正视错误,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全党智慧,为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全国人民渡过困难时期。这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不论在进攻还是退却中,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云海 《经济视角》2005,(3):23-2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女性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经济舞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2000多万成功的创业女性、女企业家正在形成一种“女性经济”,她们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呼吁“立即”调整当前的政策,让生育率达到能够维持人口平衡的2.1。在城市和富裕的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女性平均的生育意愿不到1.47.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说服中国人生更多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与建筑是一个社会当下文化,经济和科技状况的真实写照。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阅读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同样能发现许多东西。  相似文献   

13.
詹得雄 《商周刊》2013,(25):22-23
美国学者认为“李光耀本能地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性’”,也就是敢于讲一些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很犯忌的大实话,这些话会让西方一些人“感到震惊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启发意义”。去年美国两位学者采访了年近九十的李光耀.然后从他过去卷帙浩繁的讲演和著作中辑录了许多言论,编成了一本书《李光耀对中国、美国和世界的真知灼见》,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两位美国学者说,他们的目的“不是回顾过去,而是启迪未来”。他们认为“李光耀本能地反对所谓的‘政治正确性’”,也就是敢于讲一些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很犯忌的大实话,这些话会让西方一些人“感到震惊甚至不安,但往往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翟峰 《环境经济》2004,(5):60-60
我国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十分关心,他主张应该建立“山水城市”,应该把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借鉴过来,让高楼也有台级,中间布置些高层露天树木花卉,楼群应错落参差,其中应有楼上绿地园林。钱老还认为,在城市的小区和小区之间,可以植些片林,让城市的“肺功能”增强,让城市更加洁净。钱老的这些设想,愈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程度高度发达的当下,我们为何对垃圾还束手无策?我们为何还让城市呈现出这样的面貌?我们的管理部门为何还在推诿甚至敷衍了事?“垃圾围城”俨然不是耸人听闻,《经济》记者近一个月对北京城周边的走访,所到之处触目惊心,竟不敢想象,这是在首都北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呈现的景象。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创建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而政府有效的整治和“铁腕”监管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陈铭勋 《发展研究》2007,(1):117-118
话说泉州“十五、十一五”,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全国桂冠,举不胜举,超前超越,名牌战略,硕果累累,全国非比。这是泉州人欢快心声的呼唤,这也是新闻媒体为之呐喊摇旗。泉州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87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184.6亿元,6年年均增长21.5。市辖区晋江、惠安、石狮、南安、安溪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所有县(市)进入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获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分别增至72个和39个,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获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社会事业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五连冠”。获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城市称号,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二连冠”。获全国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模范集体“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为充分展示泉州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举措、新经验,近日,本刊记者陈铭勋深入泉州,实地调研、采访、撰稿,并鳊发了以下稿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低迷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及时调整经济增长中“三驾马车”的主从关系,作出拉动内需的战略抉择,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持续走好,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强劲反弹,让国民称道,令世界瞩目。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靠什么拉动消费、在边际需求递减的规律下提高什么人的收入、建设什么样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居民敢于消费、持续性消费增长需要怎么样的顶层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8.
合作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协调与整合,这一理论基点恰好顺应了转型社会尤其是政府主导的转型社会的根本需求,从而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理论诉求。面对个人“原子化”、社会“破碎化”等矛盾重重的城市社会现实,本文首先论证了中国语境下合作主义的正向维度,然后借鉴西方国家有益的做法,提出了当代中国转型期城市社会治理的路径:建立城市空间中的网络联盟。在网络联盟的框架下,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协商、协作,改善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实现转型期城市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蔡亚林 《经济》2007,(6):98-98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宗旨和目标,也是我们出席成都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所有代表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20.
肖军 《经贸实践》2010,(4):35-35
从“蜗居”到“蚁族”展现出当前中国部分城市人生存空间的“退缩”。目前的高房价到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经济发展的歧途。至今仍然争论不休。本期“热点透视”这三篇文章。通过分析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大家对“房地产拉动经济”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