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选择母女关系作为故事的重要线索,表现母女之间存在的矛盾。本文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由来,其深层根源和解决的过程,以揭示华裔家庭面临的困扰,暗示母女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这些困扰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女主人公露丝和她的母亲茹灵的心灵成长之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禁锢而倍感窒息,同时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也令露丝母女命运多舛。面对种种挫折,她们不断历练成长,渐渐走上了觉醒之路,成为坚强、独立的女性。文章揭示女性人物精神和生活受到压制的原因,并在她们的成长与觉醒中寻求解决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谭恩美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喜福会》构思非常独特,谭恩美一反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多个叙述者分别讲述自己故事的西方现代叙事模式.书中通过讲述四位中国移民母亲的生活经历和她们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矛盾和理解、融合,这样一个关系演变的情感历程.加之谭恩美是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创作的,作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而深入的挖掘,诠释了浓厚的母女亲情,既可以超越文化差异,又将母女矛盾置身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四对母女寻求自我和幸福的故事。其中,龚琳达和薇芙莉这对母女间的冲突尤其鲜明直接。母女二人都拥有强烈的个人意志,在她们长年的相处过程中,这两股精神力量在此消彼长中不断地发生摩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自我成为对方意识形态中超我的组成部分,并与对方的本我发生冲突。而最终,这对母女通过各自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协调发展,寻找到了平衡的自我,最终化解冲突,母女感情达到了和谐融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里描述了四对性格各异的母亲之间的文化寻根之旅,描述了女儿们从文化的失落到对自身中国文化的重视和寻找的过程。本文从作品里的母女关系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探讨文化的共通性,着重分析了女儿们的文化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6.
葛娟 《中国科技投资》2013,(Z1):148-149
谭恩美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她的处女作《喜福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喜福会》构思非常独特,谭恩美一反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多个叙述者分别讲述自己故事的西方现代叙事模式。书中通过讲述四位中国移民母亲的生活经历和她们与女儿之间的故事,展示了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矛盾和理解、融合,这样一个关系演变的情感历程。加之谭恩美是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创作的,作者对于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以及对人性的细腻而深入的挖掘,诠释了浓厚的母女亲情,既可以超越文化差异,又将母女矛盾置身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下,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喜福会>中描写的母女矛盾,是中美文化之间差异与冲突的具体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探讨其母女关系从冲突到融和的过程,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从碰撞到交融的历史趋势,并表达了作者对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认识与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朱素臣的《聚宝盆》传奇,留下诸多关于传奇不同版本的相关记录。相应的,各种版本的差异、流变,及其与原作的关系等问题也就显得较为混乱。笔者精心梳理相关版本记载,仔细比对传奇不同版本,基本理清了《聚宝盆》传奇存在的两个版本系统及其与原作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中的文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学因子,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周易》中的韵文与传说,《周易》象数与钟嵘《诗品》中"三"的关系,以及《周易》中的文学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1.
提及杨玉环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她有贵妃之衔,知道她备受宠爱.自唐以来,杨玉环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流变,《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杨玉环形象.单就《长恨歌传》和《长生殿》而言,就为我们塑造了杨玉环的不同形象,或深明大义,或恃宠而骄.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中杨玉环政治形象、爱情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的比较来分析她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12.
《蝴蝶君》的陌生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君》是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该剧巧妙的将一个真实的事件和《蝴蝶夫人》并置,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东方/西方、男人/女人等二元对立关系。文章从陌生化(间离效果)的视角来解读《蝴蝶君》,分析其陌生化特征。黄哲伦对剧名、戏剧情节、戏剧形式和固有文化模式等方面的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价值: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惑”。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白居易诗歌“感伤”与“讽喻”类别的不同属性的影响。《李夫人》所属组诗《新乐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讽谏性创作,《李夫人》自然也要传达利于政治的公共价值观。但在实际表达上,题材和诗人无意识的影响使《李夫人》整体上依然呈现出爱情感伤之色,与主题发生了错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爱情角色?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最后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笔者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最早记录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之一 ,同《论语》相比 ,在描述特点上二者既有共性亦有所不同。其共性在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都具有原质性 ,不同在于《左传》具有不全面性。本文探讨了《左传》中孔子形象描述的这个特点及成因 ,亦总结了《左传》中孔子形象的两个主要特点即维护礼及睿智。此外还对《左传》中孔子的勇武性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灵魂的冲突,形成巨大的悲剧艺术效果。《氓》以含蓄的手法处理人物心理活动,而更为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中西两种文学的不同特质,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西方文学侧重文学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对《INCOTERMS2000》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并存适用时的七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两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末明初时,无名氏作南戏《司马相如题桥记》,明万历年间孙柚著《琴心记》,均取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记司马相如的本事,并敷衍其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但此二种文本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现暂从故事情节、语言风格方面做比较,以期从中了解不同时代环境背景下的文人通过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自身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20.
《夜空中银河低垂》选自施光南创作的大型历史歌剧《屈原》第五幕,本文主要从歌剧简介、结构分析、艺术形象分析、演唱分析等不同视角来诠释,通过对女主人公婵娟《夜空中银河低垂》这一经典唱段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以及歌剧的戏剧效果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作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