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对二者进行了全面比较,并进一步阐述了对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地位和发展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在现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资源急剧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们是具有姐妹血缘关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的新兴学科。下面通过将生态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特点、研究的内容等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婧 《经济师》2014,(7):29-30
随着当今世界各国对生态问题的日益重视,以研究生态问题的解决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经济学日渐涌入人们的视野。自生态经济学诞生后,对它的定义及相关范畴的界定就纷繁复杂。当然,这与生态经济学产生历史的短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及使用方法的多元化等密不可分。文章在梳理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及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辨析它与传统经济学间的差异,着重对生态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释,以期对生态经济学做一较完整的述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需要生态经济学的指导,同时它又能促进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当前主流经济学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缺陷,这为生态经济学进入政策决策并成为主流经济学提供了适时的机会。本文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经济学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0年许涤新先生倡导开展生态经济学研究以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我近年来从事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和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尚存在如下的五个问题. 一、对生态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接受生态经济学知识的知识结构问题缺少研究.许涤新先生在《生态经济探索》和姜学民等在《生态经济学概论》等书中都谈论到这个问题.但这方面的研究却很不深入.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研究成果的质量提不高,不少的生态经济学论  相似文献   

7.
周宁 《当代经济》2021,(9):49-53
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与经济矛盾尖锐,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新经济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西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世界性的科学.由此,本文对生态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生态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内在体系的一致性、稀缺资源优化配置、共同福祉实现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生态经济学摒弃了"劳动价值论",并运用"熵的价值论"进行动态化的通量分析,研究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
资源经济学和农业资源经济学是自80年代以来建立的新学科,并日益成为生态经济学和农业生态经济问题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笔者通过对这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瞻,客观地论述其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学术思想和著作及其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9.
环境成本是以"理性生态经济人"假定为前提的经济学和现代成本理论中的一个新成本范畴.本文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对环境成本在生态经济学领域中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解读,从而拓宽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峻挑战。认为生态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物的可替代性假设、价值观和财富观四个方面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经济学缺陷的根源,辩证分析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关系,指出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各自运用范围;最后对生态经济学定位和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科学标准的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金沛  邢祖礼 《财经研究》2005,31(12):41-53
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运用历来都存在争议.文章在对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区分的缘起、内容和产生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经济学研究中忽视甚至无视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规范性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规范方法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经济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实证主义经济学和规范主义经济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学的行为研究总的来说遵循由隐含的、先验的幕后假设逐步走向台前的路径.以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行为假设的修正为起点,行为研究的枝蔓逐渐扩散开来,并在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等分支中扎根,从多角度认识经济行为的细微末节,将经济学研究推向更为微观的领域,逐步实现向有限理性的真实经济活动面貌回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决定或工资生成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历史演进过程看,先后出现了以配第和斯密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及流派众多的现代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本文概述了有代表性的古典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及现代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简介了其产生背景和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维度比较了两种工资理论的异同,提出了对探索和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评西方生态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拟就西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动机、背景、有关概念和方法做一简介。在考察生态经济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基础,涉及到生态经济系统协同演化问题及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标准的自然资源利用模型或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加以解释的原因。其次介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特性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后讨论生态经济学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begins by exploring four different possible forms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which have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status of thetwo disciplines. It then focuses on the future for one of these,psychological economics. After setting out the hardcore axioms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heuristics of a research programmein psychological economics, it explores institutional and psychologicalbarriers to the success of such a research programme in thecontext of bo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findings from the data we collected from a survey in order to measure how common research ethics education in economics is. We have found out that (1) research ethics is taught in only a very few economics departments around the globe; (2) topics related to research ethics are not taught in courses on economics and ethics; and (3)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specialised peer-reviewed journals on economics education is only a tiny fraction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ese journals. There has been no evidence in economics showing that economics departments have taken strong initiative on teaching research ethics to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于玉林 《现代财经》2005,25(11):15-18
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学在各方面的运用,也扩张到在会计工作之中,从而为建立《会计经济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提出了客观的要求。同时,建立《会计经济学》也是可能的。应依据经济理论,结合会计特点创新与借鉴,建立《会计经济学》;建立《会计经济学》是一个过程,需要在会计实践中逐步探索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经济学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法经济学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学与法学的跨学科交融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传统法学的巨大冲击与整合,也表现为其对司法实践的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这一研究领域文献资料的整理,梳理出了学科发展的理论脉络和演化逻辑,可以为国内研究者的法经济学规范化和本土化的理论探索提供线索。首先,文章在对法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总结基础上,对该学科的性质、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做一简单的描述与总结;然后,选择法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且最受关注的财产、合同、侵权及犯罪四个领域,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对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学者对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加以详细的梳理与评述;最后,在对法经济学的成就与不足的总结与评述基础上,结合20世纪90年代后法经济学的学科演变趋势,提出了对法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