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企业技术赶超活动已经进入“后技术赶超阶段”,不少企业开始调整技术追赶战略,以加快技术赶超进程。通过对中国高铁、通讯行业、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等系列产业的比较发现:要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必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构建适应产业特征和技术范式的创新网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技术追赶过程中的机会窗口,并根据产业特征、技术范式和竞争范式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刘扬 《时代经贸》2010,(14):61-62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传统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状况。认为市场结构属于最松散的“原子型结构”、产品整体差异小、市场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广西有色金属企业积极进行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市场行为,以实现强强联合和共赢的局面;有色金属产业中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亏损面较大,单位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竞争。最后提出了若干产业组织政策建议旨在实现优化广西有色金属产业组织结构,以实现该支柱产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技术知识观是目前技术分析的主流范式,但仍有不少严重缺陷。技术演化观虽然还有诸多分歧和争论,却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理论整合力和现实解释力,也直接契合了自然科学革命性的进展和哲学的发展方向,主流分析范式从技术知识观转变为技术演化观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富强 《财经研究》2008,34(5):4-15
自改革开放始,实践问题逐渐促发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出现了占主流地位的“修补”改革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意识开始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层面,主张全面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替代”改革观逐渐占了主流,但进入21世纪后,这一观点又开始受到质疑。文章认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需要面l临两个层次的契合:一是把探究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事物现状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契合起来,这主要涉及到探究当前经济学界两大分支的互补性和差异性问题;二是把西方学术界的经济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社会文化契舍起来,这涉及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追求自主创新和顺应技术范式演进已成为企业赢得持续技术竞争优势的新趋势。从技术范式演进视角,分析了企业技术范式的演进机理,从旧技术范式产生-形成、新旧技术范式并存、新技术范式形成3个阶段分析了技术范式演进阶段存在的创新能力发展风险,并指出企业在技术范式演进中应依次培育动态知识创造能力、动态项目管理能力和动态商业创新能力。构建了基于技术范式演进的动态创新能力模型,并针对该模型应用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一种新技术-经济范式。成熟的技术-经济范式会从核心(领跑)国家向后发国家扩散,并为“有作为”的后发国家提供范式追赶契机,新兴的技术-经济范式则会给经过几轮范式追赶且步入“并跑”阶段的后发国家创造范式领跑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三次成功跨越技术-经济范式的“卡夫丁峡谷”,目前爆发的工业智能化革命给我国带来领跑新兴范式的历史机遇。从技术-经济范式赶超角度诠释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探析制约我国范式领跑的体制机制缺陷,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视角和意义的马克思企业理论应当以既有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及其现代转向为主体内容,这可以一般称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现代范式”。就研究前提而言,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总体范式及结构,规定马克思企业理论在本质上是一个总体性研究过程;就范式涵义而言,马克思企业理论则是一个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企业理论体系,既是历史范式又是逻辑范式,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企业理论范式研究的生命力和意义,在于不断使自己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全面的科学性以及更好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库恩科学哲学的关系营销范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引入“范式”的概念,随后“范式”渗透到其它学科。库恩对科学革命的观点随环境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关系营销范式与交易营销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实践中两者是并从的关系。关系营销地位的上升不能以忽视交易营销为代价,关系营销的盛行并不排斥交易营销,现实中的企业应实行交易关系营销。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技术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2):165-168
借鉴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范式不可通约性思想,技术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通约性。技术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技术范式下的技术硬核和保护带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一原理的启迪意义在于加强我国原始技术范式的创新和理顺与跨国公司主流技术范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IT与企业管理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探讨了IT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然后分析了IT的应用对企业管理范式所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最后指出,IT应用中产生的所谓“信息悖论”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在应用IT过程中没有主动地转变管理范式,避免“信息悖论”的出路即在于主动地转变企业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库恩的“范式”开始,探讨了范式在创新经济学中的演变轨迹及特点。文章把这种演变轨迹归纳为:“范式”的提出--库恩的“科学范式”、“范式”借用--技术范式、“范式”扩展--技术经济范式、“范式”进化--技术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相似文献   

14.
借鉴经典"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以资源型产业为参照对象,从资源再生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对资源再生产业特征进行深入解析,研究认为:资源再生产业是一个"落脚自由"的产业,技术弹性大,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规模经济性,兼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特征。这样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其市场波动性大,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灵活;反映到市场绩效上,其环境外部性表现出双面性,既具有明显的环境正外部性,又表现了很强的负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托新熊彼特主义创新理论,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历次技术革命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能带来的新技术革命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研究表明:(1)工业革命以来的5次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都是新旧技术体系竞争的结果。具备通用性、渗透性和网络性特征的关联技术领域同时出现激进式创新会引发技术革命,形成新的主导技术体系,支撑新一轮经济长周期。(2)新技术体系通常以能源动力技术为核心,涵盖原材料、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领域;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率先表现为社会生产消费组织模式的深刻变化,并受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影响。(3)可再生能源有望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并与关联技术群构成新技术体系。新技术体系已经对社会生产消费组织模式和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资源禀赋、经济制度和社会能力等因素也有利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再次转换。(4)在产业层面,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范式再次转换的关键,需要结合激进式创新的技术属性和能源项目的行业特征,从降低成本和风险的角度采取相应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集成对制造资源进行优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我国制造业克服“低端锁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海尔、华为、吉利3家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驱动-转变-绩效”的智能制造发展机理模型,明确智能制造从起步到“生态化”不同阶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与服务的双元驱动引发企业运行机制转变进而形成智能制造绩效,制造过程变革与资源集成、服务拓展与理念更新促进智能制造转变,智能制造不同阶段在方向、作用条件、关键环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贝恩、梅森等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研究范式即SCP分析框架,按照该范式,市场结构(市场上卖者的数量、产品差异程度、成本结构等)决定行为(包括价格、研发、投资、广告等),行为产生绩效(效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利润等)。本文试图以SCP为分析框架,评述银行产业组织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产业范式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将遵循“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重塑—产业空间集聚”的技术产业范式。基于此,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指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代性局限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话语、社会嵌入性和企业组织范式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和论证了在共主体这一广角视域下的“嵌入性企业范式”及其特征,认为该企业范式是一种“经济-社会”系统和多重关系的函数,有经济和非经济属性,受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正式非正式权力中心调控,有内部的和兼具内外部双重属性的组织要素和标准非标准双模分形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实行经济和非经济战略,有经济社会双重边界和双网机制的网络化企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思  何郁冰  周子琰 《技术经济》2023,42(11):47-61
技术多元化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影响效应、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和技术多元化模式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存在“最优区间”;②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关系;③基于技术间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划分为高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弱核心和高关联-弱核心四种模式;④不同模式的技术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高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更有利于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则更有利于产品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弱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