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加工贸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东部、中部、西部在加工贸易量、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值率方面差异明显。从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区位因素、成本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四方面分析了加工贸易发展差异明显的原因,进而提出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的相对优势,协调加工贸易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建立产品内分工的区域协作关系,发挥我国资源的整体优势,制定东中西部有差别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目录和出口退税政策,在中西部建立具有复合功能的加工贸易园区,深化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内地出口加工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王诗烨 《价格月刊》2017,(12):88-92
在系统分析我国OFDI产业选择历史变迁的基础上,从OFDI行业分布、OFDI主体行业分布、对外投资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关联度等视角分析了中国当前的OFDI分布特征。进一步从对外投资产业结构失衡、同一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失衡和部分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错位角度探讨了中国OFDI行业分布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完善产业选择与东道国(地区)区位匹配策略、加强产业选择与国内产业地位的协调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区域分布现状总的来讲,中国加工贸易从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开放省市。以广东为例,2003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9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论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如何实现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及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同样具有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我们应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加工业,改善加工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引进和培养加工贸易人才,做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承接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加工贸易整体规模较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地区在加工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地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基础、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水平、利用外资质量等条件不同。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加快苏南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壮大苏北地区加工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对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状况和国际金融危机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微笑贫困陷阱"境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本土加工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吸收能力较低等实际情况,使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升级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宏观、中观的角度探讨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需的国家、区域以及产业环境的培育措施,同时从加工贸易企业的微观竞争优势培育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殷宝成 《北方经贸》2007,(12):53-54
我国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加工贸易不适度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也已非常突出。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制定促进转型升级的整体思路,提高利用外贸质量,合理调整加工贸易区域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中国市场》2013,(7):72-74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形势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加工贸易占总贸易比重的变动,其自身结构与方式构成也出现了显著变化。此外,在区域分布上,我国加工贸易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梯度转移。为确保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本文给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促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升级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方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0.71%。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来看,加工贸易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年来虽然东部地区受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但短时期内由于中西部地区在产业配套、技术熟练工人等方面承接大规模转移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金鑫 《商场现代化》2011,(12):14-15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形式。论文主要从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方式带来的正面影响、发展加工贸易是顺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加工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以及国家对加工贸易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和中国对发展加工贸易所给予的政府扶植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着商品结构过度依赖于少数几种商品,国际地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国内区域结构日益失衡,加工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等问题。本文从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江苏省的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沂批发市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已发展成为国内闻名遐迩的商品集散地和现代商贸城。临沂批发市场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区际交流发展,而且也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临沂批发市场微区位布局优化对策,提升临沂批发市场特色和竞争力,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近10年安徽省外贸情况及其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省外贸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传统加工贸易面临困境,人才流失多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和对全局性产业布局的协调。对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注意产业升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转移的资金支持,加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做好产业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4.
Are trade cost reductions a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growing 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I advocate that changes in trade costs affect trade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s, which is likely to affect national savings and investment. Explicitly adding trade costs à la Markusen and Venables into Jin's framework, this augmented model predicts that trade cost reductions affect the current account through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confirms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trade costs and capital intensity drives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I also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response of current accounts to changes in trade costs depends on the capital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and on the depth of regional agreements on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Aside from the direct effect generally emphasised in standard macro‐level analysis, changes in production patterns could therefore be an additional channel of impac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n current accounts.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对区域产业布局效益的推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燕  杨栋锐 《商业研究》2005,(9):100-102
区域产业布局和城镇化建设从某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分别为了追求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它们之间有互动共生的相关性。为衡量评价区域产业布局水平,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区域产业布局效益的现状,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效益低下和区域经济严重不平衡发展的事实,使城镇化对区域产业布局效益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贸易环境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1995年1月至2009年10月出口贸易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贸易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人民币贬值)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出口和制成品出口具有正面作用;汇率波动率越大,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就越少;我国出口贸易的收入弹性较高,一般贸易出口和制成品出口对收入的敏感性也较强;加入WTO、采取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改革3项贸易政策从长期来看,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New measures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agreements on trade flows controlling for country pair, importer-year, and exporter-year fixed effects. These fixed effects capture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flows normally included in gravity model specifications and control for yearly shocks to countries' trade. Controlling for the fixed effects generally reduces the estimated trade impacts of regional agreements. The estimates reveal that regional agreements have significant anticipatory effects on trade flows and continue to affect trade for up to 11 years after they begin. The paper also presents estimated effects on individual countries' trade flows in year five of th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I study what factors determined the changes in Mexico's regional wage differentials during the nineties. I exploit the regional variation in exposure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NAFTA on wages and the skill premium.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presence of Stolper-Samuelson type of responses during Mexico's trade liberalization: regions more exposed to globalization appear to have exhibited an increase in overall wage levels, but a decrease in the skill premium, relative to other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a spatial dimension that is usually neglected in traditional models.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区域内贸易飞速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两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一个独特现象,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纷纷对其作出大量研究。东亚区域内贸易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东亚经济体间存在多种冲突;贸易摩擦问题不断;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