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定权利平等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法定权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权利。法定权利平等是当代社会的基本信仰,被誉为社会制度的美德。“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既是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也是根本大法赋予公民的最高和最神圣的法定权利。法定权利平等,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它是人类数千年的血的抗争换来的,它寄寓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纵观人类社会的人权,一般认为有三种: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人们对应有权利的追求,如自由、平等、幸福、发展等,可以说是亘古…  相似文献   

2.
肖瑶 《魅力中国》2010,(33):58-59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表现在就业方面即为机会均等和不受歧视的平等就业的权利。就业平等权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就业的权利相同和机会均等,反对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关于“招聘非‘211’高校毕业生不取”,实属就业歧视,是对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平等权的侵害。非“211”高校毕业生就业平等权受到侵害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法律保障的不足。要保证非“211”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必须社会保障与法律保障并举,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伟恕 《沪港经济》2007,(10):14-14
(3)自主权责。人要自主地担当起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责任。自主,是自由的本质,是民主的基石,也是人权的核心和人责的依仗。自主,既是一种意识状态,可确立起自信、自力、自强、自律的生存意志和立身品格,又是一种行为状态,可行使人权履行职责。自主,固然需要具备外部允许和保障的社会条件,更需要每个人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行动。人享其权,人尽其责,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是自主的真正内涵。有了自主性,自由才有方向性;没有自主性,民主不过是被一小撮权贵玩弄的把戏。  相似文献   

4.
游劝荣 《开放潮》2005,(2):12-14
●人性化执法,已成为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倡导人性化执法是建立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宪法和法律对权利的保障,也体现为对某些特定人群的权利保障,人性化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维护这些特定人群的权利。●反对一切形式的刑讯逼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自由,创造条件让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充分行使维护权,尽量减少自由刑的运用,尽量在刑罚执行中为犯罪分子回归社会预备畅通的渠道,是人性化执法的主要要求。●要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谨防不依法办事甚至违法,不能“一轰而起”,把“人性化”当标签,成为一种口号。  相似文献   

5.
《杭州研究》2005,(3):29-32
构建和谐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起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教育公平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人权;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即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它更多是一种起点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与平等是现代正义观念的两大原则,自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平等是现代正义埠求的现实目标,人们一旦肯定了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就必须承认每个人所拥有的平等与自由具有同等的意义与价值,人们之间的平等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建立平等、互助、友爱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古代就有“大同社会”等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黎民百姓也一直存有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桃花源式生活乐境的普遍向往。马克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权,指的是“人仅因其为人而享有的权利.”人权是历史产生的,是人们的权利要求和权利积累不断增长的结果.“冷战”之后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了一个政体内部或不同政体之间族群关系的紧张.更有学者宣称此乃“文明的冲突”.基于人类社会基本的价值理念如公平、正义、人权、自由等,并通过法律技术手段来调和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缓解冲突并构建和谐有序的族群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天春 《魅力中国》2010,(25):339-339
当今,我国进入了一个社会文化重建的新时期,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人的权利被空前的重视起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中国电视,也掀起了一场贴近性、针对性、平民化,平民风格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潘锋  毛锦凰 《发展》2006,(6):22-24
在中国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渠道等尚处于分割状态,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必然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部分失地农民,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而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如何对这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及今后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时胥 《宁波通讯》2006,(4):23-23
前不久,看到一篇题为《说和谐》的短文,文章从和谐两字的构成诠释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印象比较深。作者认为,“和”字由“禾”和“口”组成,“谐”由“言”和“皆”组成,由此认为,和谐社会其最初的、最本质意义应该是物质上人人有饭吃,精神上人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已思想的权利这么一个图景。  相似文献   

12.
杨静毅 《特区经济》2007,(5):231-233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除了宪法、公权力的作用之外,民法的作用不容忽视。近现代民法赋予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机会,彰显权利、实现对人权的保护,建立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政府在法律援助工作中能作些什么任尔昕平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社会中,每个公民都理应享有与他人相同的权利,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这是平等的真谛,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平等的实现却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有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  相似文献   

14.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理念之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古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情况下生存与发展的最高境界:而科学发展观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人类由自然奴隶成为自然主人后的自我约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缺少创新。哲学创新是哲学发展的生命力,为了鼓励哲学创新,需要从制度上保障思想自由。为此,就要允许哲学“犯错误”。  相似文献   

16.
“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思想的精髓值得借鉴和运用,“和”思想的历史局限性要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关键词汇,“民生优先”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和真切,而与此相伴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逐渐从理念认识层面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并日益被社会公众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李宏 《特区经济》2012,(10):226-228
农民金融权是农民在进行金融活动过程中获得金融供给与救济的权利。其权利之所以能被确认而视为正当,是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即人权、平等、正义与效率。而人权、平等、正义与效率与法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其为基础的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当代农民金融权法律保护的正当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茉楠 《广西经济》2013,(12):53-54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不在于“快”,而在于“好”。未来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将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以市场化制度为本,创自由竞争之基”,激发和保障人们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通过新制度供给盘活劳动、土地、资本、技术四大供给要素,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并推动整体要素升级和高质量的城镇化。由此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产业化、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魏克强 《发展》2009,(8):119-120
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关注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成为学术理论研究和司法制度改革关注的重点。在我国目前的侦查程序中,侦查主体“职权主义”倾向严重,侦查权力不断扩张。而侦查程序权利却缺乏保障,屡屡发生公民人权被侵犯的事件。人权保障与权力扩张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法律的人本精神为核心。推进侦查程序的正当化建设,在正当侦查程序中形成权利与侦查权力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