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荣芳 《中国广告》2007,(10):45-47
伊利、蒙牛都以牛奶来自大草原为诉求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曾经势均力敌,但在蒙牛赞助神舟五号上天、超级女声之后,伊利被消费者排在乳业的第二位;随着蒙牛与伊利高层的互换,随着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蒙牛“老大”的形象岌岌可危,此时,蒙牛该实施怎样的传播,伊利又将如何营销?  相似文献   

2.
引子:蒙牛急了! 伊利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资格.其他乳业品牌都显得很落寞.当伊利借赞助2008北京奥运宣扬这是“中国乳业的至高荣誉”.以此来刺激蒙牛以及其他的竞争对手时.蒙牛再也沉不住气了.以讨好以及取悦消费者的姿态打出了“蒙牛的荣誉来自您的支持”.将中国液态奶市场领先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  相似文献   

3.
商界速览     
<正>6品牌纯牛奶综合评价伊利较佳,光明靠后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钙,还有甜甜的奶香,好喝又健康使得牛奶成为许多家庭每天必备的营养品。不过,前几年层出不穷的营销战、质量事件也使得国产牛奶经历着很大的信任危机。伊利蒙牛哪家好?进口牛奶是否比国产牛奶更优质?牛奶的安全性如何?2014年10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机构送检了伊利、蒙牛、旺旺、燕塘、光明以及进口品牌德运等6个品牌的8款儿童奶和纯牛奶,检测了包括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等主要营养物质以及地塞米松、己二  相似文献   

4.
数字     
《成功营销》2009,(6):19-19
15亿为了收拾旧山河,伊利、蒙牛、光明都拼了!根据CTR市场研究提供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饮料行业投放广告前20名中有半数是乳品企业,仅伊利、蒙牛、光明三家的广告投放就已经超过15亿元。  相似文献   

5.
1998年,牛根生突然被免职,他拎了个包就离开了为之奋斗了20年的伊利。1999年牛根生卖掉自己和妻子的伊利股份,用100多万元注册了蒙牛,开始创业。蒙牛2006年半年报显示,蒙牛2006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75.464亿元,同比增长58.7%;净利润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5):40-44
中国乳品市场在各地诸侯纷争的局面中逐渐走向集中。并形成了蒙牛、伊利、光明三大领导型企业。在经历了渠道战、价格战之后,乳品行业的品牌战正在打响,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战场上.巨头们展开了针对消费者心智空间的激烈争夺。  相似文献   

7.
马光霞 《商业科技》2009,(3):123-123
2006年,中国奶业随着竞争的升级,伊利、蒙牛、光明等三家全国性品牌依靠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存液态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5%.综合市场占有率接近40%,形成较强的寡头垄断格局(见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是光明的天下,而蒙牛则在以北京、天津为主导的华北市场笑敖群雄,东北、中南、西南的大部分市场仍由奶业龙头伊利占据着,  相似文献   

8.
蒋婷  程玉海 《中国市场》2015,(3):79-82,91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们必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增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介绍了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Interbrand评估法,对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上市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孙健耀 《品牌》2008,(9):70-73
为什么公众对奥运赞助商的印象,伊利只领先蒙牛两个百分点?为什么恒源祥的"十二生肖拜年广告"备受质疑?为什么三星能够以20年之久创造奥运营销神话?为什么奥康能够在奥运营销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傅博 《中国广告》2007,(10):47-48
伊利传达产品的"性格"往往强调——年轻、活力、多元化。蒙牛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多为——天然健康;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两大品牌就产品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很大的区别;其生产规模、硬件设施也不相下,但各自往往在口味、包装、卖点、活动营销等方面做足文章,并形成差异,以期获得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它们更多地关注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甚至创造了新需求及该类人群。  相似文献   

11.
媒体     
《中国广告》2004,(1):192-192
央视2004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尘埃落定今年上演的是一场乳业大战国内两家知名的乳业企业伊利和蒙牛,在本次的央视招标会上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在央视广告战中争抢传统意义上的标王宝座。蒙牛宣布,它在这次央视招标会上纠集了15家企业,确认的投标总额达3.1亿元。而同时伊利则与行外的巨头昆仑润滑油联手拿下了2.14亿元的总标额。虽然蒙牛和伊利不一定会真正投放这么多广告,它们会转让其中的某些标版,但这种广告大战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12.
郭化 《中国市场》2005,(11):50-51
1999年,蒙牛在一无工厂,二无品牌,三无市场的"三无"前提下,以1000万元资金起家,仅仅6年,资产便狂飙至100亿元,几乎与行业老大伊利并驾齐驱.若按销售额计算,几年来蒙牛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300%,被各界誉为"蒙牛神话". "蒙牛神话"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缔造的,如极具个人素质的企业家,取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制度文化之长的先进企业文化,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走在行业前列的营销战略等.但笔者认为,蒙牛神话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它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牢牢抓住受众眼球的一场场大放异彩的超级"秀",即成功的事件营销.  相似文献   

13.
奥运大幕落下之后,伊利、蒙牛这对同城冤家依然是业内外谈论的焦点。公众感兴趣的是,伊利与蒙牛,谁是这场耗时数年的奥运营销大战的胜利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纵览二者这几年运作的全过程,也许会让我们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相似文献   

14.
核心管理层皆出自伊利的蒙牛牛劲十足,几年来保持超常发展,伊利则始终是绩优股的代表,谁更具有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巨头扩张     
《商界》2010,(11):11-11
伊利遭遇恶性竞争 伊利奶粉"深海鱼油不如地沟油"事件经警方证实,是由蒙牛公司项目经理安勇策划的恶意攻击,安勇及博思智公关公司三名责任人已经被批捕。尽管蒙牛否认这次恶意攻击是公司策划,但无论结果如何,施害者与受害者都不是这场恶性竞争的最终赢家。  相似文献   

16.
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利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公司,还比较陌生。但是采用利乐包装的伊利、蒙牛、光明、统一等液态乳制品及饮料,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利乐(TetraPak)是利乐拉伐集团(TetraLaval)的一个子集团。利乐拉伐源于瑞典,总部设在瑞士,是一家私人工业集团。利乐公司不仅是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事件”后 区域品牌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6年,中国奶业随着竞争的升级,伊利、蒙牛、光明等三家全国性品牌依靠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液态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5%,综合市场占有率接近40%,形成较强的寡头垄断格局(见图)。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是光明的天下,而蒙牛则在以北京、天津为主导的华北市场笑敖群雄,东  相似文献   

18.
崔丹 《创业家》2009,(11):75-75
傍上大客户很幸运,可还得让人家非爱你不可,保龄宝有几记狠招值得学习当你看到蒙牛、伊利乳企为了表现产品更健康,广告大打"益菌因子"、"活性益生元"概念时,绝想不到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益生元的制造商——保龄宝。  相似文献   

19.
伊利最近宣布2011年起成为迪士尼在大中华地区的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展开与迪士尼为期5年的全面合作。仅仅4天之后,蒙牛又和香港迪士尼乐园宣布结成联盟,蒙牛将成为香港迪士尼乐园指定牛奶  相似文献   

20.
伊利和蒙牛的奥运对决,恰似江湖中少林和武当两大高手的较量,一个威猛麦厉,一个柔中带刚。为了抢夺乳业“武林盟主”的宝座,本是同城兄弟的两家企业都不惜使出了看家本领。最终是伊利如愿胜出,还是蒙牛笑傲江湖?现在下定论似乎有些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