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星河 《中国广告》2002,(11):84-84
如果说,前几年人们还在呼吁广告界必须重视"创意策划"的话,那么,现在企业界已经厌倦于喋喋不休而空洞无物的种种"广告与营销策划"了,这些满天飞的策划往往来自于一个人的"灵机一动"或者一群人的所谓"头脑风暴",但这类策划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回避广告主体所在的市场,或者面对一个臆想中的市场。两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80%以上的广告公司号称具备策划能力,然而90%以上的广告公司没有正常运转的市场调研或市场分析部门。创意策划已经被曲解为纯粹主观化的"拍脑袋"。于是,似乎有必要回过头来思考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广告策划?回答是不容置疑的:广告策划的起点是市场研究,广告策划是在充分地认识市场的前提下,对于目标市场的创造性的把握。因为广告的根本目的毕竟不是为这个世界锦上添花,而是把产品卖出去。因此,可以明了,目  相似文献   

2.
制作篇第一部由韩国国内独立制作的可口可乐广告"海浪"篇在世界清凉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可谓是名声显赫。根据国际商标评定机构的报告,至去年年底,可口可乐的商标价值约为696亿美元,折合韩元83兆5200  相似文献   

3.
体育广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体育被媒体塑造成一个新的媒介平台的时候,广告也“爱”上了体育。体育的媒体化,使得广告可以借助无孔不入的体育,放大其有限的信息效果,凭借体育本身所蕴涵的文化、人文气质渗入消费市场,使广告变得更加健康、时尚并充满活力。美国是开展体育广告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就曾聘请5名特技飞行员驾驶着五颜六色的双翼机为自己的“可口可乐”钦料大作广告。近年来,富于创新的美国人又不断推陈出新,设计了诸如赛车广告、跳伞广告、马拉松广告和自行车广告等。英国最风行的体育广告首推热气球广告。法国的登…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2004,(4):33-33
对任何一个商家来说,所有节假日都是不容错失的商机,尤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忽略的春节。可口可乐也一样。但是,在商家如火如荼的促销战中,可口可乐却藉着一系列出色的促销广告,独得一片自己的天空。简单来说,可口可乐的成功之处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开创了反季促销的典范饮料本身是一种十分有季节性的商品。通常来说,夏季是销售的高峰期。随着气温的逐日下降,它的销量也会跟着下滑,到了冬季简直就要"冬眠"了。因此,在寒风依然瑟瑟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近几年受洋货冲击最大的,莫过于饮料行业。据中国轻工总会统计:1996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实际销售150多万吨,百事可乐销售50多万吨,仅"两乐"就占据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河山。去年以来,美国一种新型饮料"红牛",牛气冲天,声称年内在中国市场销售10万吨以上。中国饮料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养育了三代中国人的八大名牌饮料中的七个纷纷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有人戏称为"水淹七军"洋饮料真是老谋深算。他们凭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1997,(8)
众所周知,近几年受洋货冲击最大的,莫过于饮料行业。据中国轻工总会统计:1996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实际销售150多万吨,百事可乐销售50多万吨,仅"两乐"就占据了中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河山。去年以来,美国一种新型饮料"红牛",牛气冲天,声称年内在中国市场销售10万吨以上。中国饮料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养育了三代中国人的八大名牌饮料中的七个纷纷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资,有人戏称为"水淹七军"洋饮料真是老谋深算。他们凭  相似文献   

7.
陈陆 《中国广告》2004,(10):188-188
广告案例是衡量广告策划与创意整体水准的基本要素,也是市场营销与广告教学的重要手段。《2003-2004中国广告案例年鉴》是中国第一本广告案例年鉴,荟集2003-2004年度中国市场广告运作的优秀案例100个,包括进入中国市场的数十个著名品牌的广告运作经典案例,几乎囊括近年来国内各个行业的公认成功案例。每个案例既有详尽的运作环节介绍,又配以印刷精美的创意作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每个案例都有明确的策略决胜点的详尽介绍。本年鉴大16开本,百余万字数,已成为代表中国广告策划与创意整体水平的标志性巨著,是国际业界了解与感受中国广告策划与创意状况的窗  相似文献   

8.
<正> 2001年《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名单中,可口可乐以725亿美元高居榜首。可口可乐的历史极富传奇色彩,让全世界为之着迷。而其广告策略又可称为迷中之迷。可口可乐前总裁伍德拉夫有一句名言:"可口可乐99.61%是碳酸、糖浆和水。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那还有谁会喝它呢?"一语道出了真谛——可口可乐卖的是文化,秘方是"糖水+广告"。纵观可口可乐广告策略,从1886年到现在,代表性广告语多达100多条,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味又清新"、"享受一杯欢乐饮料",到现在的"可口可乐,挡不住的诱惑"、"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等,诉求点各不相同,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对不同国家、种族、文化的消费者都力图  相似文献   

9.
据悉,台湾规模最大的专业饮料企业黑松在大陆投资4亿元人民币建立的黑松食品(苏州)有限公司,近日落成并投产,据AC尼尔森统计,在台湾黑松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超过39%,高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占有率之和.它也是全球惟一一个成功狙击"两乐"吞并本地市场的品牌.黑松计划今年以碳酸、果汁、茶、机能和运动饮料5个品类为主的近20种产品启动上海和江苏市场,希望在3年内成为华东强势品牌,5年内打开全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6,(8):137-139
本月中国广告品牌媒介广告投放评价总指数达1119点,品牌广告投放总量在上月提高38点的基础上又提高了69点,品牌广告投放在不断增长,品牌的市场表现与季节的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火热夏季的来临为各大品牌带来了可以角逐的巨大市场,本月化妆品/浴室用品品类仍然是广告投放的最大品类,月度投放总额达45.55亿元,其次是药品和饮料,本月投放量前三位的品牌是苗条淑女、中国移动通信和玉兰油,它们分别以本月广告投放量4.43亿、4.16亿、3.24亿元和指数133点、125点、97点位列三甲,苗条淑女仍是独占鳌头,体现了该品牌上市的强大营销攻势,也是广告打造品牌成就品牌的又一例证,苗条淑女用广告在说明其在市场的信心和推动力。本月品牌全媒体(电视、平面、广播、户外)的广告投放前十五位品牌是苗条淑女、中国移动通信、玉兰油、肯德基、飘柔、旁氏、佳洁士、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欧莱雅、护彤、三精、高露洁、黄金搭档,这些在市场中表现活跃的品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也成为我们把握市场、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尺度。  相似文献   

11.
收藏Coca Cola     
有这样一群收藏爱好者,他们购买可口可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享受美味的饮料,而是为了收集可口可乐瓶罐。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喝完可口可乐饮料之后,把瓶罐扔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那些独具慧眼的可口可乐瓶罐收藏爱好者眼里,这些可口可乐瓶罐却是"椟比珠贵"的宝贝。从1886年至今一百多年来,可口可乐不但成为美国的精神象征,如今更营销全球各地,还超越饮料的功能,与音乐、运动、造型艺术等各类流行文化结合。由于可口可乐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许多营销案例都是营销界的典范,使不少人认真地探究可口可乐的一切,将可口可乐各类的…  相似文献   

12.
可口可乐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的第一品牌,2002年品牌价值高达近700亿美元.可口可乐凭的什么?可口可乐饮料既不是高科技产品,也不是有特别功能的产品,其成功之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有两点:一是公司的"神秘的"可乐配方;二是公司无可比拟的品牌宣传.可口可乐通过在全球的特许经营,以最低的制造成本,大规模地采购、罐装和分销,占领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许多广告公司中策划公司最赚钱。策划公司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这是一个发展新趋势。策划业成为广告业一个细分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策划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出现。在以前广告主不愿意为广告创意、策划付钱,只愿为广告媒体付钱。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以月费的形式收取广告创意和策划费用,而广告媒体的代理则是出于广告主的自愿。第二、策划业正在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强势或号称是品牌的策划公司。但是,中国广告的策划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期刊出中国广告策划批判,在专家的争鸣中,以期给读者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饮料市场的主角更迭频繁,近年来的功能饮料轮番"当家,连一直固守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以及凉茶起家的王老吉等单一品类的饮品企业也开始试水其他品类。市场的激烈竞争,倒逼饮料企业不断创新,在类别、营销概念、包装等层面下足功夫,以保住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世事变幻,在未来,谁才是饮品界的"霸主",却无法预料。饮料涌现多次方可口可乐陆续推出了水、维生素饮料和咖啡等产品。百事可乐则通过与立顿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对广告的观察和研究,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单一诉求,是使广告有效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要举例说明的话,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不过,只要看看"万宝路"、"可口可乐"、"宝洁"的广告就足够了。"万宝路的(美国  相似文献   

16.
《广告大观》2004,(7):138-139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直占据着整个美国软饮料市场。“可乐”这一核心名词一度成为软饮料市场的代名词。为了能够成功的进入本土软饮料市场,并且将自身品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广度,Dr Pepper决定以“非可乐”型饮料作为产品的定位,带动旗下的Dr Pep—per与Diet Dr Pepper一起启动品牌拓展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告》2004,(10):64-69
目前在许多广告公司中策划公司最赚钱。策划公司可以说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这是一个发展新趋势。策划业成为广告业一个细分市场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策划业的利润空间正在出现。在以前广告主不愿意为广告创意、策划付钱,只愿为广告媒体付钱。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以月费的形式收取广告创意和策划费用,而广告媒体的代理则是出于广告主的自愿。第二、策划业正在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强势或号称是品牌的策划公司。但是,中国广告的策划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期刊出中国广告策划批判,在专家的争鸣中,以期给读者启示。  相似文献   

18.
蒋力 《华糖商情》2001,(23):22-23
随着饮料市场的升温,饮料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都在发生显著变化。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进行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表明,茶饮料的市场渗透率1999年至2000年急速飙升了71%,与此同时,速溶饮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增幅达到53%。业内人士分析,茶饮料和速溶饮品市场的迅速扩大是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走向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今年五一刚过,娃哈哈、康师傅、旭日升、宏宝莱……各种茶饮料广告纷至沓来,这使我们相信,茶饮料将成为继碳酸饮料和水饮料之后的第三代饮料主力。而可乐、汽水等传统饮料则开始侧重于“情感营销”,如可口可乐的“亲情阿福广告”,以求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享有知名度最高的美国可口可乐饮料,其品牌效益不是灵机一动的行销创意,也不是幸运的一两次奥运炒作;而是充分利用奥运的品牌资源。不管“日升日落,可口可乐愿为上亿顾客创造一种独特、且回味无穷的运动体验”,并永远情结奥运,不断美化自身的形象,提高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树 《商业研究》1998,(8):51-52
可口可乐的广告策略李树当今世界,仅饮料这种商品,据保守地估计亦有数千种。在这不计其数的饮料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可口可乐了。现在,可口可乐行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每天要喝下3亿多瓶(罐),可口可乐公司一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一种汽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