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之骏 《生产力研究》2005,(12):196-198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安排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博弈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产权再界定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不断变迁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治理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本,涉及到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界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决定着企业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而治理结构则是企业产权界定安排的具体形式,治理结构的选择会影响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合理性。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互动关系。人力资本产权界定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产权界定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产权博弈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产权再界定,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不断变迁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传统一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人力资本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产权化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解决企业的代理问题,提高经营效率,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的、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的新型公司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的突破点:引入人力资本产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学馨 《经济师》2002,(6):180-181
目前国有企业只承认物质资本的合法性 ,而人力资本产权没有得到承认 ,更没有在实践中找到产权保护、产权交易、产权实现的途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 ,引入人力资本产权 ,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流通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 ,引入人力资本产权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 ,如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保护 ;建立统一、开放和公平的人力资本市场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改革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张鑫  张宏 《生产力研究》2006,(8):25-26,37
人力资本产权的引入使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在对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公司治理研究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及优化模型,并进一步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公司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呼唤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人力资本产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司治理问题和追踪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本的产权化是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根本出路。进一步就人力资本产权化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重塑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对新经济形态下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高治理效率是企业治理的根本目标之一。在知识型企业里,人力资本产权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该文从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优化、权责的规范出发,提出构建以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为中心的多元激励约束动态治理模式,是知识型企业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对公司治理的效率效应,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理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差异的比较--人力资本产权角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差异问题。本文试从人力资本产权这一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企业产权不仅包括物质资本产权 ,还包括人力资本产权。与物质资本产权相比 ,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差异性才是造成企业效率差异的最根本原因。与民营企业相比 ,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本产权的界定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 ,国有企业要充分界定人力资本产权 ,就必须进行激励、约束、选择和监督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是公司治理理论的争论热点.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缺位是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乏效率的根源.给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平等的产权地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企业成长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创造等多方面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并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对公司治理重点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为逻辑主线,着重剖析了高技术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管人员的人力资本对企业治理结构和绩效的特殊影响,并结合我国高技术企业中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产权化现状,提出要通过人力资本产权文化的培育,建立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化的法律法规等,让人力资本从不同方面进入高技术企业的制度安排;通过强化科技成果界定的科学性,扩大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推行无形资产界定的契约化、市场化,以实现技术资本产权主体的激励与约束;通过创业板的设立,解决风险资本的退出问题,加速风险资本的积累,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1.
赵菊芳 《经济师》2006,(3):70-71
文章以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纽带,从两权分离的单一所有权模式下,企业治理的核心是解决代理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入手,引出经营者激励问题。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形成为经营者激励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现行的股权激励,管理者收购是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有益探索,公司治理结构在新的产权模式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表现为个人专属性和主动性、价值难以识别和度量、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是市场条件、企业组织形态、制度环境和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博弈的结果。具体路径为: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个人所有的制度安排;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完善企业治理和产权结构,激励企业家人力资本;健全制度体系,保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强 《生产力研究》2007,(2):143-144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审视会计信息产权,其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产出及分配的一组权利束,包括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让企业内部非人力资本所用者与人力资本所用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相关利益主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引用大量文献资料,从经济学企业所有权理论角度对人力资本产权进行研究,从管理学与法学视角对人力资本产权的内涵、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激励效应和经营绩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评述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研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人力资本是企业生产力的首要素。与货币资本并存并重。二者构成国企治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 改善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准确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货币资本为中心,强调出资人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是导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发生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简述历史上几类典型的企业管理观,论述了人力资本的产权要求如何影响公司的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契约性质、所有权理论及公司治理结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华 《财经科学》2006,26(7):80-8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而企业所有权的制度设置是由企业的本质决定的,对企业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不同性质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旨在勾勒出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所有权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三者的演进脉络和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复杂联系是未来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与企业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芬  胡汉祥 《经济师》2003,(9):170-170,172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揭示出人力资本具有绝对私有性、专用性和异质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决定了以人力资本为主的企业应具有与传统企业不同的制度安排 :确定人力资本产权、构建强化人力资本作用的治理结构、实行以股票期权制和有限合伙制为主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产权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界定的不同观点,最终得出人力资本产权应归属于人力资本所依附的个人所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及其产权化实现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本作为现代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是现代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必然引起企业管理、产权、分配等制度的变革。探索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现形式是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