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中的一颗明珠,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嘉兴能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中做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是嘉兴未来发展的关键.该文分析比较了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地位,认清嘉兴的现状,对嘉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皖江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来,皖江地区从政府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开发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皖江城市带是皖江区域的核心轴线,在融入长三角的大潮中发展较快,但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在拉大,融入时间将会增加。皖江城市带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但区域核心不突出,内聚力不强。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的突破口是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皖江城市带整体功能,强化一体化措施,加强城市带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淮安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因此研究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无论是对淮安自身经济发展还是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与淮安的产业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定,得出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最后从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的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地方政策等方面提出淮安产业协同发展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随着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皖江城市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新世纪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设立十余年来,示范区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融合一体化方面成效明显,但亦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加快构建皖江与长三角的一体化市场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机制和优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是化解皖江区域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使南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备了先天条件。全面接轨上海,对南通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南通也面临该地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因此南通应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著名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主推“江海、福地、张謇”三大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中缺乏主动接轨意识、缺乏总体规划和思路、缺乏合作机制和有效裁体,应在思维接轨、交通网络接轨、市场体系接轨、产业提升接轨、旅游开发接轨等方面加快温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护环境双管齐下,就要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而安徽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足基础上,对其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泛长三角形成的客观必然性、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状况及安徽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对策:"虚""实"结合;加强制度化建设;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立足于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克服"瓶颈"因素;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以乍浦港区为中心的滨海区域在嘉兴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此市政府提出了突破行政区划、合力打造浙北滨海工业带的设想。该文对实施这一战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问题,然而,长三角地区大多数产业并没有出现恶性竞争局面,相反,同构现象与高速增长现象并存,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进而指出长三角地区应实行"趋同"的产业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能拓宽发展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率的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发展功能,从而加快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基础最好的地区。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将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在坚持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对上海的产业发展给出明确的对策是当务之急。基于此,在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州是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门作出了高质量对接“沪苏”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海门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上的驱动因素测定,对区域比较优势等作出实证评价。海门与“沪苏”产业同构事实客观存在,海门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但近年来海门区域比较优势表现弱化,区域创新活动呈递减趋势。因此,必须重塑海门产业协同发展的内驱力,以合作性竞争新理念,实行融合发展与错位发展的双向推进;利用合意性产业同构,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培育和打造区域主导产业;以价值链的高端化、专业化嵌入上海、苏州等长三角相关城市的重点产业中,赋能海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速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必须突破思想障碍、体制障碍、机制障碍,加强基础设施整合、产业整合、生产要素整合、环境保护整合、发展规划整合。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出,长三角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书根据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市场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章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条件、瓶颈制约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即推进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市发展一体化和外向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贡献区位商法分别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和16地市旅游产业集群的显著性进行了识别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集群显著性较高.且省级和市级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显著性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较多的地区之一,应更早、更准、更深刻地感受"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气息,树立科学的未来发展理念,提供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抢抓历史前进过程中的难得发展机遇。未来的长三角有信心占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地。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回顾产业细分条件下长三角制造业同构问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制造业进行了分类。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对分类后的长三角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同构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某些类型产业如轻工业等经过趋异化发展已经不存在同构现象,多数类型产业虽经历了趋异化发展历程但仍然处于同构状态,还有部分类型产业如原材料产业等经历的则是趋同化发展并导致了同构水平不断增高,这才是近期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以全国百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二十几的国民生产总值,而嘉兴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冉冉升起的新星.有人把它比作是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追溯嘉兴的历史.这里的人们往往绐人的印象就是青一种追求安逸、小富即安的思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