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作为外部冲击的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其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情况,并模拟了在无政策干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四种情景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长期看,社会总需求和通货膨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对就业的挤出效应持续时间则较长.同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会产生"政策叠加"效应,促使宏观经济更快复苏,但长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应对.通过选取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梳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金砖国家中央银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分析本轮量化宽松政策特点,分析总结金砖国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3.
孙杰 《中国外汇》2020,(8):14-1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美国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货币政策也迅速出现了转向。这既反映了美联储的研究预案和政策储备,也体现了其对现实和未来走势的研判。疫情以来美联储的政策变化从2月底到3月中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明显冲击和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涛 《甘肃金融》2020,(5):30-34
文章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解读了国家政策和各金融机构政策,就金融助力中小企业战"疫",提出在宏观层面促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国家金融监管与地方金融监管形成合力,微观层面可通过发展依托科技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建立支持企业清单管理制度、精准帮扶针对性融资纾困、加大科技金融贷款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冲击过程中,各国均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欧洲和美国均采用超低利率政策,期望通过“以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构建内含传染病(SIR)模型的DSGE模型,刻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渠道,进而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常规货币政策机制下,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总需求冲击与总供给冲击引起宏观经济衰退,具体表现为产出、消费和就业减少以及通胀下降,且这一衰退具有较强的持久性。第二,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宏观经济“呆滞性”衰退,即产出、消费和就业表现出永久性减少;同时,这一冲击还引起通胀上升,使宏观经济呈现“低产出(就业)”与“高通胀”并存的“滞胀”特征。总的来看,超低利率政策下,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危害可能远超过常规货币政策情形,因此,采用超低利率政策并非最佳选择。基于此,我国应继续采用灵活适度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并通过以“新基建”为重要内容的扩大内需战略拉动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新冠肺炎疫情通过中间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产生影响.居民风险保障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与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之间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替代性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意愿的提升程度.基于此,从保险公司完善针对特殊疫情的保险产品、政策支持保险产品创新、提升居民健康保险知识素养、加强医疗与保险场景深度融合等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应对已成为当前各国货币政策的核心考量因素。中国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疫情应对的领跑者,盯着美联储研判中国央行政策操作已经不再有效。疫情年初在中国暴发,中国央行迅速行动,进入疫情应对模式。从迄今为止的操作看,中国央行可谓是有章有法、精准施策。在疫情应对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主要是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重点支持疫情防控;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恢复,货币政策迅速转向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在应对中,中国央行交替使用一揽子政策工具,既有数量工具又有价格手段,拓宽了政策空间;同时,还与其他政策充分协调,以进一步强化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与金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继而导致金融体系产生动荡,经济陷入衰退.通过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使用的操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美联储再次使用了大规摸资产购买、降低基准利率及前瞻性指引等工具,在稳定市场波动的同时,给予了市场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政策预期.但宽松政策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市场正常运转和价格发现功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导致市场主体出现过度风险承担等.我国应警惕美联储政策的外部溢出效应并做好政策退出后的应对安排,同时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松紧适度,把握调控节奏,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建立长期均衡.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全球经济造成深层次的冲击。全球货物贸易陷入低迷,对跨境服务贸易的冲击更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对跨境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证券项下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不稳定的经济体国际收支结构冲击更大。针对疫情造成的冲击,各经济体采取了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缓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债务负担加大等深层次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应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寻求经济政策平衡点,在后疫情时代保持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湛  张菁 《金融博览》2021,(12):16-17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经济正沿着低谷期→重建期→经济回归常态化的轨道稳步运行.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重建期向经济回归常态化过渡的后期. 相较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逆周期调控政策正在稳步退坡中.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是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短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宏观政策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1.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货币政策及时且较全面出动,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下旬以来,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长足进展,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开始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支持,货币政策的方式手段开始更加灵活多元。本文梳理了近期推出的货币政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猜想预测。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全球供应链大伤元气。未来十年都将是全球供应链的恢复期。全球供应链分工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其总体趋势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远胜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天水市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主要变动有:税收降幅增大致使公共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投资在保民生、保稳定方面支出比重加大,国库资金流量规模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提出了企业作为纳税主体要提高捕捉政策信息的敏感性和运用政策效益的主动性,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合理、公平分配财政创新资源,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美国。不过,随着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并行推进,美国经济已经实现缓慢复苏。近来,多款新冠肺炎疫苗陆续获批,更燃起了人们对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预期。美国第46任总统的拜登披露了新政府经济政策纲要,被媒体称为"拜登经济学"。拜登的经济政策能否有效应对美国当下深受疫情和衰退困扰的经济问题,并把经济尽早拉回平稳增长轨道呢?这一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历史罕见的剧烈震荡。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本次危机境外金融市场救市政策更为迅速,货币政策着力于提供短期流动性,财政政策聚焦于危机中的预防、对冲和纾困。两次危机救市政策推出后,市场均不同程度改善。后疫情时代,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是支持流动性直达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其他监管措施的有效协同,强化对杠杆资金、自动化交易等微观市场因素的监管,加快对限制股市做空措施的研究探讨,有利于抵御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速和口服特效药上市,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望明显减弱.2022年,全球将真正进入"后疫情时代":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渐退出,全球通胀水平有望高位回落;中国经济在政策偏暖的托底作用下,仍将维持在合理增长水平;主要市场震荡之后回归平稳,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2022年将是"吐故...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挑战重重。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大幅萎缩,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再起,全球治理体系失序……这一年,回看国际金融新闻,感受全球风云变幻。1疫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救助政策力度史无前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为应对冲击,全球主要国家出台大规模救助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空前扩张,全球债务占GDP比重创历史峰值。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市场对企业经营、融资等问题的担忧。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疫情期间金融市场稳定,本文通过研究历史视角下疫情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支持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90-2018年汤森路透Dealscan数据库公布的企业银团贷款数据和手工收集全球重大疫情数据,实证研究了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疫情发生后,企业银团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均显著增加,而银团贷款期限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在考虑不同期限疫情观测时间窗和政策利率的滞后性影响等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疫情对企业银团贷款的影响渠道包括避险情绪和融资流动性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疫情期间政策利率调控效果有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融资受疫情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认为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贷利率支持力度,完善货币政策有效性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及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约谈恶意抬高信贷利率的金融机构,同时强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调机制,合力支持疫情防控,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刘璐 《中国外汇》2020,(5):36-37
疫情在全球各地的扩散形势与其在需求和供应链上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以及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对接下来的汇市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2月,全球外汇市场充满波动。主要扰动因素包括美国经济数据“先喜后忧”,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接连降息,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却在全球其他国家加速扩散。  相似文献   

20.
张毅峰 《河北金融》2020,(3):16-18,43
2020年初,我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且仍在持续蔓延,节后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开盘大跌,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就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关注。对此,我国应继续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采取相对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及多部门协调的政策支持等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