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官场小说中,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驻京办主任》为代表的一批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以其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悉、对人性迷失于官场的细微体察,刻画了众多真实的被异化的权力中心人物、权力边缘人物和面对权力重压苦苦坚守人性本真和善良的人物。文章从人性异化和人性坚守两方面,解救被异化的人性和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新智慧》2000,(9):11-12
一个企业要想谋求自身的发展,在众多的同业强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独具特色的宗旨、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摩托罗拉公司自成立之日起,根本宗旨就是尊重人性,为员工、客户和社会做有益的事情,并始终把这一理念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最高准则一本文将从八个方面对摩托罗拉公司的人本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实都有不合理的一面,其不合理性往往会戕害人性,人在强大的异己力量面前为求自保就会异化。蒲松龄和卡夫卡都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批判,都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的资本逻辑在不同时期分别以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都对现代性视阈下人的发展产生了悖论,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又遮蔽了人的发展,马克思对现代性资本逻辑的阐述有利于厘清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当代中国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价值理性来统领资本逻辑的工具理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不朽》描写了各类人物对"不朽自我"的追逐或回避,探究了"不朽"的真谛。文章以自我主题为研究线索,分析《不朽》中人物追求"不朽自我"的不同方式以及自我存在的不同状态,揭示典型人物自我追求的悖论,并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现代社会异化状态的分析,指出在现代社会个体始终难以摆脱自我追求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在这部作品中,威尔斯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通过怪诞的故事,反映并预见了当代社会的种种危机和异化,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和异化。本文把马尔库塞等西方批判理论家对技术理性进行批判的社会理论用于对这部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从人性的丧失、人类的分裂、身体的衰退、精神的颓废四个方面展示了科学的不当运用,即技术理性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深化我们对这部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前景的文学作品的前瞻性主题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是资本不遗余力、不择手段、永无满足地追逐利润以实现自我增值的存在逻辑。由于资本逻辑的存在和作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悖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方面,人们看到了以资本逻辑为主导原则的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看到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涌流;另一方面,人们还时时感到了现代社会的深刻危机:两极分化、霸权主义、恐怖袭击、环境污染、人性异化、精神缺失。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提出和确立,既是超越资本逻辑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所在。资本逻辑转向以人为本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创新和最大亮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资本逻辑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科技异化问题在现代社会已受到从学术界到政府及社会群众的普遍关注,更是哲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厘清科技异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制度、利益矛盾以及主体性原则等科技的社会属性方面探析导致科技异化的根源。其独特之处还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导向,重塑科技发展的目标,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通过社会历史方法探究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透过“消溶”于特定历史事件中的精神困境,小说揭示了人性异化与时代规约的辩证关系,力图剖析人性,达到扬善抑恶的审美旨归,并提出解决人性问题的方法——反思历史,认清并直面人性的邪恶.  相似文献   

10.
在物质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日益严峻的今天,经济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初衷已经悄然改变,其发展悖论凸显。两型社会建设框架的提出,为解决这一经济发展悖论提供了契机。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将人才资源及其派生的其他非物质资源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从而发展人才经济,不仅是解决经济发展悖论的方法,也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问题以人的生存悖论方式显现出来。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看,马克思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意蕴,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解读和异化劳动思想之中,也体现于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之中。这些思想为我们正确解读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和把握生态危机根源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空间转向是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转向之一。从空间角度切入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虫的经历中所发生的两种异化过程,即在空间中被动承受发生的异化以及人主动影响而发生的异化。通过对这两种异化过程的阐释,来表达空间对于人异化的主动影响以及人的异化对于空间的影响。在对这些空间内容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隐含在作家卡夫卡冷峻笔调之下的对于现实空间的关照和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弗洛姆研究人性的方法、人性的客观现实基础、人性做出了动态性的解释等三方面来探讨了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合理性;从弗洛姆在人性的研究中夸大了个人的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在人性结构中的作用、在消除人性异化的途径上具有空想性、在人性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等三方面探讨了弗洛姆人性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人的"异化"现象之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理性思维的深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进化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并通过对诸种"异化"现象的反思逐一提出解决方法.这对人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欲说》、《位置》、《问苍茫》三部小说的解析,说明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轨与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情况下,19世纪欧美社会的生活场景在中国的重现,一部分作家的灵魂受到剧烈地触动,而促使他们选择了曾盛行于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资本霸权下人性的异化予以揭露和批判。这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崛起的社会的、思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剖析《西游记》、《红字》、《天路历程》等宗教文学,从文学的视角对宗教精神进行探讨,并以宗教文学的例子对宗教精神内在的悖论:人性与神性、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曹七巧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形象.本文试图根据黄鸣奋教授的"社会需要理论"对七巧进行解读,揭示现实的家庭处境与本有的心态之间在七巧身上导致的剧烈错位以及人性变异,解释她在物欲疯狂膨胀,情欲又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变态地执著于黄金枷锁并异化为黄金枷锁的奴隶与帮凶的深层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使美术教育更关注丰富人性的培养,更为尊重学习者的个性目标。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体现人本主义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0.
军旅作家党益民军旅小说《一路格桑花》关注的是人性与社会,小说中既有对爱情、婚姻、家庭冷暖、国家利益的思考,也有对自我欲望膨胀导致的人性扭曲、价值变异的批判。小说通过写几个不同身份女人走西藏的故事,表达出对人性的审视和思考,彰显了在当代社会坚守善良人性的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