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人力资源》2004,(1):40
人若期待别人对自己有好印象,就会认真地表现良好行为;若期待别人讨厌自已,就会随便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比马龙效应。”现代管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能面临挑战,甚至无事可干。那他必然会产生一种“怀才不遇”的挫折感,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抱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进而离开他最初的组织。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给新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2.
第一不能怕谈判很多人碰到冲突就紧张,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怕拒绝别人后,人家会对自己印象不好。其实这些都是不对、或没有必要的忧虑。谈判只是一个“共同的决策过程”,目的在解决问题,如此而已。一次谈不成,甚至翻了脸回家,下次再谈就好了。拒绝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在谈判场上,人家从来也不会期待我们什么都答应。还有人的心理障碍是怕杀价。这也可以“分段”联系来克服。有一个台商告诉我,他对新到大陆的同事说,有些地方开价100元,你杀到30元他都有赚。担心同事常常心软,老想杀这么多价怎么好意思?于是这个台商就教他,一开始先从100…  相似文献   

3.
当企业发展到2001年的时候,当代集团的张雷突然发现危机就在眼前,“管理不到位,企业结构简陋,甚至很多事没有人去做。”事实上,张雷是一个谨慎而稳健的人,他总是在强调“企业发展要比别人快半拍,但不能快一拍,如果快一拍就会不稳健,就会有危机。”但危机还是出现了,张雷曾有过一个贴切的比喻,把二次创业前的当代集团比喻成“游击队”,而二次创业的目标就是把这一支队伍改编为“正  相似文献   

4.
片面地强调多人多组织的合作而忽视个体素质的培养,就会遇到“木桶效应”障碍并阻碍“手指原则”的发挥。我们都知道,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要取决于木桶的最短木板的长度,而一只手若想拿到远端的钥匙要靠最长的一根手指。这就是说,发挥团队作用不仅要补齐漏水的最短木板,还要发挥最长手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管理制度的执行盲点一般存在于两个领域,即大众和特权阶层。“法不责众”和“刑不上大夫”是对管理盲点最恰当的诠释。大众的行为习惯是管理制度的最大杀手,对于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制度规则经常是无可奈何、力不从心的。比如,企业里有人喜欢在办公室里聊天、上网QQ、玩游戏、甚至打牌,有人经常在工作期间借口外出办私事,有人习惯于将早餐带到办公室里等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妥的,但由于这是“见怪不怪的平常事”,所以没有人会认真对待。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缺乏相关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不行,那么他肯定会受到指责甚至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你可别小看了我,虽然我们这小山村比较偏僻,可我照样把我们这儿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有些产品还卖到了国外。”说这话的,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周围的人都叫他“老能”,意思是比别人能干。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隐瞒住不让别人知道,越会引来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人们对你隐瞒的东西充满好奇和窥探的欲望,甚至千方百计通过别的渠道试图获得这些信息。而一旦这些信息突破你的掌握,进入了传播领域,会因为它所具有的“神秘”色彩被许多人争相获取,并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从而与你隐瞒该信息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一现象被称作传播中的“禁果效应”。其实,马克思很早就对“禁果效应”做过论证,他指出:“一切秘密都具有诱惑力。对社会舆论自身来说是一种秘密的地方,形式上冲破秘密境界而出现在…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原来的学习成绩—直很一般,可是这个学期,他的进步让全班同学都感到吃惊。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竟然说要感谢学校举办的唱歌比赛,说要不是他上个学期在唱歌比赛中得了名次,不少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了,他也不会激发出如此强烈的上进心的。”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说。我说“:一个人只要在某一点上养成一个长处了,那么这个长处就会改变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会改变他自己的价值取向——使他不再甘于做个平常的人、平庸的人,那么他的这一个长处,或者说他的这一点杰出,就会成为他走向全面优秀全面杰出的台阶。”女儿点点头说“:是呀,姚…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谁若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有教益。西方管理大师罗宾斯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协调活动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周围世界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情感与人的需要也紧密相联。人的需要有多种多样,但哪一种都同情感有关。商家的经营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顺利地促成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情感的影响力,心灵的感召力,正是营销人员可以利用的力量。一件能触动情感的产品是能让人记住的产品。了解顾客的情感才能创立品牌和建立业务。让你的产品与情感利益挂起钩来,你会…  相似文献   

11.
刘传 《企业文化》2005,(5):73-73
今天看到一个女记者结束生命的报导,感慨良多。去年,我的一个朋友也选择了结束生命,他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在别人眼里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其实很多人都有孤独、迷惘,甚至有想到此为止的念头,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这个勇气。知识分子,尤其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往往会给自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理想,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的时候,失望是很自然的。人往往会跟人比,  相似文献   

12.
梅志军 《大众标准化》1997,(1):13-13,12
名牌都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声名传到哪里,就会在哪里产生巨大影响,人们称之为“名牌效应”。名牌效应不仅使名牌本身身价倍增,也会使“享用”名牌者得益。 但是,不少名牌往往都是领风骚3、5年甚至仅数月,就泯灭了,生命力之短令人惋惜。然而,也有不少“幸存”者,眼下“长虹”、“娃  相似文献   

13.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拥有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废寝忘食,为之神往,期望着有一天雕像会有生命在他炽热而深沉的爱情感召下,那尊少女雕像竞然变活了,成为一位美丽而纯情的少女,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这个美丽的神话,反映了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即一个人对他人寄予诚挚的感情和强烈的期望,就可能促使对方向着他所期望的方向转化;这种由充分信任和热情激励所产生的效力,被人们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分析,比“效应”广泛存在于人际关系中,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极高的发…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通过文献检索和到县市级党政机关及企业实地调查,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即无论行政公文还是事务文书,都频繁使用这样两个词:一个是“民本”,一个是“人本”。甚至同一文本中也会同时出现“民本”“、人本”这两个词。在调查中,68%的秘书回答“:民本”与“人本”没有什么区  相似文献   

15.
宋晓东 《人力资源》2016,(12):84-85
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在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前提下,巧妙地给对方提出建议”都是一个值得好好探讨的话题.很多人由于没有掌握必要的说话艺术,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一张口就伤害到对方,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分外紧张.这该怎么“破”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三明治法则”,来帮助大家更好地给别人提建议. 欲抑先扬 “三明治法则”,就是指一个人在批评他人的时候,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和“期待”中间,从而使受批评者更好地接受批评或建议. 这就如同由三层食物构成的三明治一样,三明治批评法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表扬或赞赏对方;中间这一层夹着批评或建议;第三层是期待或鼓励.  相似文献   

16.
希腊神话里的雕刻家皮格玛利翁钟情于自己雕刻的女神,在他虔诚的守护下,这个雕像竟真的变成了活人,并做了他的妻子。心理学家借用这个神话故事。把对别人寄予深切的期望,使之成为对方的内在动力,从而收到变期望为现实的神奇效果,称作“皮格玛利翁效应”。 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期望高,其下属的表现就可能是优秀的;反之,其表现将是不佳的。这就是“皮格玛利翁”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一些精明的管理者十分注重利用皮格玛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可人生中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他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是说人应脚踏实地做事,心平气和地与人和睦相处。如此,既利于别人,亦利于自己。“争”则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已,心胸狭窄而嫉妒,即使有成,亦必有限。好竞争的人往往会忘记“为”。  相似文献   

18.
陈昌玥 《财会月刊》2010,(9):I0026-I0026
误区一 夸奖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到提篮里了?嘿,你干得太好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受表扬成瘾的人。靠表扬鼓劲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追求实现各种目标。他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之词,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同样道理,过分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是指出孩子是如何失败的,而且在他失败之后一味批评说教,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有两项最宝贵的资产:一个是自己的智慧,另一个则是时间。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时间,因此,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人事业与生活的成败。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管理时间,那他什么都不能管理。”由此可见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而对于寿险营销来讲,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则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它甚至会决定一个营销员在寿险行业的成就如何。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每个人也都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是非观去做事。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在做一件事情前会认真地问一个“为什么”、“这件事对不对”、“该不该去做”;单位里偶尔碰上一个特别“较真”的人,同事还可能觉得这个人很可笑,领导则可能把他当“刺头”,甚至让他坐“冷板凳”。大部分人不愿意“问是非”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