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城乡统筹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问题,以陕西省高陵县东樊村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为具体案例,梳理了高陵县东樊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做法,分析了高陵县东樊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运作模式,根据高陵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全域化统筹理念,认为高陵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成功机理在于:统筹产业发展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根基;统筹就业保障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统筹公共服务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与建国后我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体经历了从"革命型"、"建设型"到"和谐型"的演变。文章根据建国后我国历史的发展,从三个阶段分析了意识形态与我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的内在联系,为我党农村土地政策变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是中央、地方与农民博弈的结果。地方政府往往因对中央既定目标的替代而被认为是违抗中央政策、侵害农民利益的"罪魁祸首"。这种观点忽视了当前财税制度及行政架构对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的政策统一性与执行灵活性悖论,发现这种悖论既是贯彻中央政策的必要制度,又为因激励不相容而出现目标替代提供了可能。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合作博弈尚未达到稳定和激励相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进行能有效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和激励问题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4.
90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三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即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适时创新,必须尊重农民的利益,必须尊重农民的创造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城市化进程中一项具有土地财政收益再分配特征的土地整治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将土地整治置于我国央地关系结构下,考察政策演进的制度逻辑。文章通过收集土地整治相关的历史政策文本以及对浙江省实践的案例考察,对于不同阶段的制度特征采用内容分析与访谈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文章认为从中央政策制定层面到地方执行层面,土地整治制度演进过程受到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影响,并遵循合法性机制。一方面,制度环境决定制度的初始框架,制度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合法性的变化,从而引起制度变迁;另一方面,技术环境决定制度的执行效率,由此带来对合法性的挑战,从而推动制度变迁。文章为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坤全 《经济研究导刊》2013,(25):27-29,103
在综合前人对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进行的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综合指标法的应用原则、指标体系和具体测算过程,以期为定量化刻画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效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分析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篇大文章,需政府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完善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政府得土地、城乡得发展和农民得实惠的战略目标.本文选择了广西农业大市玉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玉林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政府行为的现状阐述,探寻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继而提出改进对策措施,旨在于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来源、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基础上,提出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主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的不确定和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引起的,这些不确定性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对决策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不碇定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土地整治项目为载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搭建整合农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工矿废弃用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工作平台,整村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现实工作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核心,是新农村建设中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回顾,可以看出农村土地政策在农地保护、管理体制和征用制度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方面,因此可以考虑加速农地流转、土地入股、统一管理、权利重新配置等几个方面作为未来农村土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身份性成员权历来在农村土地配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排他性地位,所以在现实农村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存在身份性与半身份性、非身份性这两类三种形式,它们在承包主体和客体、配置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功能与政策法律地位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党和国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时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其针对的主体应该是身份性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解安 《生产力研究》2002,(6):98-100
国际经验表明 ,土地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什么崛起于沿海发达地区 ,它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显然 ,研究这一问题 ,对于寻找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 ,从内生型制度变迁和政策导向型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角度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机理作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政策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化,可以发现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管理、征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职能、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当从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Baumgartner和Jones提出的政策间断—均衡理论是当前研究政策变迁的核心理论之一,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然而,现有政策间断研究较少探讨政策间断的因果机制,也较少关注约束政府自身行为的管理型政策的变迁过程.因此,本文基于政策间断—均衡理论的最新发展,从探究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因果机制出发,提出注意力分配是理解政策变迁的情境、行动形成和转换三类因果机制的核心,并认为注意力分配对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制度摩擦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根据注意力分配和制度摩擦的相互作用结果,划分出政府管理型政策变迁的四个阶段:抗衡、变革、停滞和调试阶段,提出当注意力分配发生改变且制度摩擦较大时政策间断才会发生,认为其余时间政府管理型政策均遵循渐进变迁路径.最后,本文以政府内部控制政策为例,通过系统分析1986—2019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发布的4574条有关政府内部控制的政策,验证了笔者提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农村生态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整体不足、投融资能力较低,进而导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普遍存在环境基础设施短缺、污染治理技术滞后、市场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加强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经济激励机制作用,增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能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114-118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倡导联盟框架(ACF)提出了基于政策信念的政策变迁演化路径,其被不断应用于政策变迁过程分析并取得了成功。科技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信念及理念。基于该理论中的联盟信念转变产生政策学习进而导致政策变迁,阐述了科技政策不同时期联盟信念的转变,揭示了科技政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对农地经营权入股政策逻辑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试验试点区典型村镇426份样本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入股试点中各环节政策对农户入股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价评估合理性、入股风险防范有效性以及入股政策持续稳定性等政策环境特征对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决策偏好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提升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行为响应视角,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农地价值评估机制、"三位一体"规制政策的入股风险保障机制及农地"三权分置"下经营权入股政策法律协同推进机制等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回乡探亲,遇土生老爹。老人年届八十,人生阅历丰富,且读书颇多,又兼关心时事,熟悉政府有关三农政策,村中威望极高。多年未曾谋面,老人见我甚是高兴,老少二人把酒话桑麻,聊得很是投缘。老人讲述一生经历,无意中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笔者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资政策是随着政府对吸引外资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有序推进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内容较为完备的外资政策体系,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振兴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该文运用政策网络理论,从更加系统和动态的角度研究我国外资政策的变迁过程,将宏观的制度描述和微观的行为分析整合在一起,深入分析政策网络结构、政策网络关系、政策网络权力及利益格局、政策网络的环境和政策网络的制度性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外资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