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作创新是一种突破企业边界的外部技术协同活动,它涉及到一系列多层面主体在平行层次和跨层次的复杂交互活动。界面管理理论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它指导了如何在多主体间有效地协调和解决交互矛盾,最终提高界面目标实现的有效性。本文运用界面管理思想构建了一个企业合作创新的界面层次分析框架,将合作创新管理的关键定位于界面管理。合作创新包含两类界面横向界面和纵向界面。其中,横向界面是指伙伴企业平行层次的对等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企业间组织层界面、项目团队层界面和个体层界面;纵向界面则是指伙伴企业间垂直层次的、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对等主体间的交互作用,包括项目团队与组织间的界面、个体与项目团队间的界面。这些界面的运行过程和特点表现了跨组织活动的运作机理,而对这些界面进行恰当有效地管理则直接决定企业合作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社会网络中不同企业的能力差异后,本文提出了以梯度转移为形式的能力构建模式。社会嵌入机制可以通过强化企业间的网络联结来提供支撑,其中结构嵌入是基于网络特性来拓展联结广度,关系嵌入则基于企业行为来增强联结深度,两者的融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跨组织边界知识互动,以维持能力梯度转移的持续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张睿  于渤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139-142
技术联盟可以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转移是促进技术联盟组织间共同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组织公民行为角度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展望。首先,界定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层次;其次,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主体间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内容;最后,给出了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知识转移效果影响的研究框架。以技术联盟组织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联盟组织公民行为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视角,任何组织开展的活动均可视为知识活动。企业大学所从事的知识活动不仅包括知识转移活动,还包括知识创造活动和应用孵化活动,不同企业大学开展的知识活动不同,对以上3类知识活动的主导程度也不同。借鉴扎根分析流程,通过多案例研究梳理企业大学的里程碑事件,对企业大学的知识活动类型进行理论提炼并总结相应能力支撑体系。结果发现:①企业大学模式类型并不绝对而是多元的,随着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延伸,逐渐演化为不同模式类型;②知识转移活动并非是企业大学唯一的知识活动路径,不宜忽视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的全息性特征;③企业大学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能,还应树立支撑能力组合观念,尤其应该按照企业大学知识活动特性和规律构建相应关键能力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企业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展开分析,引入跨组织知识管理,提出了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我国企业网络能力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的结构对跨组织知识管理有积极影响,跨组织知识管理的结构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对于处于社会网络之中的企业而言,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能力,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加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实现跨组织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新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工业革命早期,知识基础薄弱,个体间以技术为转移主体、以知识为转移基础。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知识创新的发展,知识与技术逐渐成为主体,由优势组织向非优势组织转移。由不同社会基础所形成的知识与技术耦合的规律不同。通过研究知识与技术耦合的影响因素,对比工业革命时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及耦合情况,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与灵敏度分析。研究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校企沟通协作水平对提高知识与技术耦合度具有显著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应从高校技术和企业知识利用率的角度提高耦合度,同时兼顾校企沟通合作。最后,提出有利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是当今管理学界关注的重点课题,也是网络环境下组织提高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由于知识在组织间的流动会受到组织边界的制约,导致其与传统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具有不同的机制。跨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机制涉及知识搜寻的愿望和导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和知识转移的路径,而知识吸收能力则是衡量知识转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早期,知识基础薄弱,个体间以技术为转移主体、以知识为转移基础。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知识创新的发展,知识与技术逐渐成为主体,由优势组织向非优势组织转移。由不同社会基础所形成的知识与技术耦合的规律不同。通过研究知识与技术耦合的影响因素,对比工业革命时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及耦合情况,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与灵敏度分析。研究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校企沟通协作水平对提高知识与技术耦合度具有显著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应从高校技术和企业知识利用率的角度提高耦合度,同时兼顾校企沟通合作。最后,提出有利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知识转移模式是保证企业跨产业知识转移并实现产业转型成功的关键。以跨产业转型企业的产业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原产业生命周期、新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知识特征建立知识转移模式选择关系模型,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跨产业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式选择仿真模型,并对样本企业进行仿真训练、测试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以及泛化能力,可为跨产业转型企业根据产业特征选择知识转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