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与世界》2017,(21):45-45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为什么要编写“部编本”?教材内容有何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你解答。  相似文献   

2.
就语文教材是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沿知识等单列编排的.阅读部分每个单元都分为教读、自读两类课文.目的是通过教育对教读课的精讲,学会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迁移到课内自读课文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货为譬力,最后能独立掌握.因此,语文自读课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以华 《魅力中国》2010,(10):141-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初中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逐渐成为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具体设想:激趣导学--拟定目标--自学达标--互动交流--自测巩固--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5.
李彦芝 《魅力中国》2011,(18):270-271
作为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站在一个高台上,既知道创作的方法,也知道审美的方法,还知道解读的方法,这样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领着学生走进教材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6.
游丽丽 《魅力中国》2010,(13):76-76
众所周知,“读”在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恬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在任教的前几年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却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九义”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将三类课文改为两类,把独立阅读课文从语文教科书中剥离出来,单独编成“自读课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有三个“有利于”:(1)调整前,不少语文教师由于对三类课文的编写意图及其特点把握不准。往往把独立阅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来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这样一调整,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通过对中国语文教材发展史和国外母语教材的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的编选构想。  相似文献   

9.
王海峰 《魅力中国》2009,(12):60-60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童话《乌鸦喝水》《小母鸡种稻子》《丑小鸭》《小鸭子回家》等,故事《这个规矩不能有》《女娲补天》《狼牙山五壮士》等;还有一  相似文献   

10.
赵爱红 《魅力中国》2010,(19):232-232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是教不完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孰练技巧。”教师若能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往往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珊珊 《魅力中国》2009,(23):111-1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中,"读"是关键。因此,依据"大纲"精神,我们就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在朗读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  相似文献   

12.
殷艳 《重庆与世界》2017,(36):76-76
板块化教学就是将一节课中明确的教学任务拆成有机的、若干小、操作性强的任务板块,再逐一完成小板块任务之后,同时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低段识字单元教学中,每篇课文识字量大,除了交给学生识字方法以外,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设计一个又一个趣味活动,使每个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下面就以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二中的《画》一课为例,谈谈对板块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郭卫敏 《魅力中国》2013,(26):363-363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成为实践第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我今天不揣冒昧地谈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综观阅读教学的现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或训练不够,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I)讲多读少。教师生怕学生弄不懂,绞尽脑汁设计一个又一个问题频频出击。以示启发学生思维。读的时间被挤占。(2)淡化范读。平时课中范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观摩课上,范读又被录音机代替,失去了教师用范读指导阅读时所特有的直观性等作用,因此,学生不能尽快地掌握朗读技巧。(3)流于形式。在讲读每节或每段课文前后,机械地无目的地朗读一遍,形式单调,走走过场,收不到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崔静兰 《魅力中国》2014,(1):147-147
本文介绍了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课前搜集,作好铺垫;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小组合作,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对文章微瑕进行大胆质凝。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可谓绞尽脑汁。叶圣陶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但是一篇课文到底承载了多少知识点和能力提高点,这些教学点中哪些又属于重点,对其它课文中类似的知识点和能力提高点是否就可以忽略,这些都是让语文教师感到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学生自学语文达到的理解程度与课堂教学后达到的程度相差无几,这说明语文教学近乎于在做"无用功",也说明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基础和能力。事实上,这些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来讲都是宝贵的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潘荷 《理论观察》2011,(6):142-14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学教材开始系统化的改革,至今经历了20年的改革历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小学教材都开始了更加贴近现实教学的改革步伐,小学语文教材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小学语文教材在具体的课文选材中.仍然存在着人文性、时代性和与一线教师互动性的缺失。在这样的现状下,通过教材篇目的重新选择,合理的设置课文篇目,更好的实现经典和现代的统一,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实践的统一,则尤为关键。笔者尝试从具体的问题出发.给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给现在的语文教材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徐文华 《黑河学刊》2013,(8):148-150
找准教材中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要素作为教学突破口,以独特的角度和方式进行重点突破,以此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价值。以新课程高中语文的部分课文为例,从点击文题、品词析句、巧设质疑、创设情境和深挖意蕴等方面可以有效选择高中语文阅读突破口,并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大纲>强调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任何一个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要提高阅读能力,离开自身的阅读实践是办不到的.因此,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贯穿始终.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通过读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读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海霞 《魅力中国》2013,(17):159-159
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阅读教学.进行课文赏析指导,可到最后中考阅读理解的效果还是不太如意,失分的情况较普遍,老师学生都很苦恼无奈.究其根本原因,乃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的核心方法.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语文老师更应注意方法技巧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水平.在实践中,笔者用读、寻、概、定"四宇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