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2,(27):54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律地成长为最终效益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2,(27):54-55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育思想体系。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 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有黾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胡宏  张筠  粟道中  刘洋 《中国西部》2012,(27):14-15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其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雷振亮 《发展》2010,(1):114-1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如何有效地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来辅助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成为许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家校合作、沟通、互动的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新型模式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视家校合作 提高育人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忠 《黑河学刊》2010,(2):109-111
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通过家长走进班级参与家校活动、家长走进孩子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的管理,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校与家长两个积极性,促进了提高育人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提到家校互动,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开家长会、做家访。随着现代通讯业的发展,家校互动平台走进了校园,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开通了24小时不占线的信息交互渠道。  相似文献   

9.
新型的家校关系乃至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怎样的形态?如何实现几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学校乃至家庭、学校、社区整个教育联盟的发展?这是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自2003年就开始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经过近+年的实践研究,“泡家”教育的声誉已响彻全国。  相似文献   

10.
郑婷  方文 《黑河学刊》2023,(1):58-64
家庭和学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共同体。深入探索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二者的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合,对于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实际,在概括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主要成效的基础上,聚焦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性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传统家庭、学校沟通模式不足,提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构建"家校互动信息平台"的应用模式,介绍了该平台特点,指出该平台值得探索、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瑾 《重庆与世界》2017,(21):82-83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应当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的、持久性的支持。做好家校结合,取得相应的社会支持,对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网络家校互动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具有传统家校互动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开展网络家校互动时,应注意家校互动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网络评价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育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马淑霞 《魅力中国》2011,(12):336-336
家庭教育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的组织。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一代孩子是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怎样教育孩子绝不是一己之私的事情。原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曾说过:“一个家庭养育的是一个孩子,千千万万个家庭养育的是一个民族。每个家庭都在参与着历史的创造,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在缔造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本文试就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家校合作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徐香翠 《黑河学刊》2014,(12):86-8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育人功能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家庭教育将在大学生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家校合作是高校积极探索和进一步优化的教育模式。家校合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作,高校需要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内地西藏班(校)教师走进西藏,对培养教师的民族教育情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教师在西藏感受当地的人文环境,参观当地基础教育,深入在校生家庭进行家访,与毕业生进行交流等途径的所见所感,加深了内地西藏班(校)教师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诸多感悟,从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环节。家庭在教育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家庭劳动教育对提高青少年核心素养影响深远。但由于家庭、学校、媒体、社会等原因,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在教育环节、教育内容、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和问题。加强家庭劳动教育需要提高家长劳动教育能力,构建家校共育的劳动育人格局,丰富媒体对劳动教育的宣传,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儿童图书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总结玉溪市图书馆推广儿童阅读活动的经验:玉溪市图书馆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合作,与幼儿园、农民工子校、当地学校、学生家庭、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各种读书活动、讲座、推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儿童图书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总结玉溪市图书馆推广儿童阅读活动的经验:玉溪市图书馆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合作,与幼儿园、农民工子校、当地学校、学生家庭、关心下一代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各种读书活动、讲座、推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