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宏观调控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如同战略管理对于公司运营,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实施"软着陆"有效地控制了90年代初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过热的势头,以及它可能导致的更大的金融风险.但随后几年,国内又出现需求不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形势;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净出口也在减少.市场经济再次给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难题.本文从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以及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三个方面,论述当前宏观调控实践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云川 《财经科学》2001,23(1):37-41
个人消费需求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由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其运动特点所决定,消费需求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也是经济波动中的稳定力量。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避免经济过于猛烈的波动,以及为了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必须加强对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同时,也必须注意一般宏观调控手段在运用于消费需求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消费需求的作用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波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需求因素,而它特有的稳定性又是波动的一个滞缓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消费需求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明显显现。对消费需求进行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消费倾向,利率,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中国当前进行消费需求调控可以应用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投资和消费是相互影响的:消费需求通过影响消费预期、预期利润率,进而影响投资需求;投资失败导致政府补贴增加、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在自有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相互影响,"投资独立于消费而增长"的现象有可能出现;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被动地由投资决定,"投资独立于消费而增长"现象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自有资金不足、投资需求膨胀和预算软约束,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云 《经济论坛》2000,(18):16-16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的增长必须依靠扩大内需,努力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从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动。这种行政推动短期内有利于阻止增长率下滑,刺激经济回升,但经济启动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消费增长的配合。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投资需求无法有效地拉动最终消费需求”问题的分析,分别从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两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根据相关的模型计算得出,在对投资的标准、投资的管理机制、投资的作用方式作出相应改革并保持适度投资的基础上,应把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启动最终消费需求上,根据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联动因素的分析,我们把预期(涉及国企改革问题、失业下岗问题、反腐败问题、通货紧缩问题等等)作为联动的主要因素,并畏以其它的联动因素如利率等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市场需求从其内容上看,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部分组成。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依赖于国内总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均衡发展,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1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互动 按SNA口径确定的市场需求,包括个人与社会消费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再生产对投资品和劳务的需求,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对投资品的需求三部分内容。90年代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则是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城镇居民收支预期尚未出现明显好转。农民收人增长缓慢,最终消费需求不旺。”因此,“扩大…  相似文献   

8.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消费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需求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大”、“斜”、“乱使得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导致了整个社会消费倾向过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比较现实和正确的。在高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和增长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偏热,而消费偏冷,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地均衡运行,应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军 《财经科学》2001,(4):8-11
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双重效应: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投资的需求效 应属于中短期分析,主要是在宏观经济的周期理论和经济调节理论中进行,着眼于解释中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以及寻求利用投资来调节经济、熨平周期。而投资的供给效应属于长期分析,主要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进行,目的是分析积累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在一系列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支出法考察,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更多地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需求所驱动,消费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这种失衡的结构不利于国内需求的稳定扩大,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良性循环。因此,必须调整投资、进出口与消费关系,通过各种措施扩大消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BCA)方法,分析效率、劳动、投资和政府消费等扭曲性楔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一个基本新古典增长模型,本文先从总量数据中估算出这些楔子的实现值,再分别将它们反馈到模型中以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效率楔子对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是最重要的。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国经济波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让经济冲击或经济结构因素产生全要素生产率(TFP)波动,借此来引起其他相关变量的波动;这样建立的模型等价于带有效率楔子的基本增长模型,因此能够解释总量数据的大部分波动,而它们揭示的经济波动机制更有意义。经济周期政策应该更加关注TFP的变动,因为能够影响TFP的政策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3.
蒋云飞  罗守贵 《经济地理》2008,28(3):415-419
近年来,我国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因此,扩大内需和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文章选取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江苏、山西和四川三省,比较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同点、差异及变动趋势,得出的结论是:中西部地区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虽然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总体消费能力有限;而东部地区虽然收入较高,但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所以也影响其总消费量,故而全国有效需求不足,不利于启动内需与调整经济结构。最后据此提出了缩小区域之间差距、提高城镇居民,尤其东部地区居民的发展性消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灵超 《经济经纬》2012,(4):126-130
笔者基于VAR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利率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信贷市场利率对投资、消费均处于负向冲击并有时滞,但对投资的影响更显著。投资、消费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非常有限。(2)投资波动对产出波动起主要作用;产出对投资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有限;投资波动影响消费波动的程度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基于这些分析结论,笔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Zhihua Ding  Wenbo Li 《Applied economics》2016,48(24):2225-2237
Due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al in China’s macroeconomic growth, the price of coa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its economic output. Employing a VAR model, a cointegration test and a state-space model of time-varying variable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coal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volume and structure of China’s economic output, including both the strength and the time delay of such influence. This article further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a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variations in the effects of these fluctuations to analyse the asymmetric influence of coal price fluctuations on China’s macroeconomy. Coal price fluctuations exerted significant long-term positive effects and short-term negative effects on China’s output variables, with an average delay of 11 months; they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over the long term and an increasingly negative effect on imports and exports. The average delays were 9 months for investment, 6.5 months for consumption and 10 months for imports and exports. There was an asymmetric correlation between coal price fluctuations and the time-varying elasticity of their impact on GDP.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operating circumstance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难以为继,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扩大内需真的是有效国策吗?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12-2013年中国275个市级数据,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率较低时,增加投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投资率已经较高时,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再显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效率较低时,增加消费会抑制经济增长,当投资效率足够高时,增加消费才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分析了1981—2008年苏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运用ECM模型定量分析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调整系数则以-0.267的力度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波动,从而使两者间呈现不断向均衡状态变化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ase of the Kingdom of Bahrain.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is used over the period of 1980Q1–2010Q4. We have applied the ARDL bounds testing approach and found that cointegration exists among the serie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apital add in economic growth. The VECM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has exposed the feedback effect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explore new sources of energ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消费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三大产业中,投资是第二产业主要驱动因素,而消费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驱动因素。由于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消费和投资对拉动第二产业增长都比拉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得快。此外,进一步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各次产业中各行业影响程度,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economic activity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Fluctuations in U.S. GDP growth have spillover effects that stimulate real growth and accelerate price inflation across many countries. Underlying these spillover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movements in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to a larger extent, private investment. Openness to the United States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that accelerate growth of exports and/or imports across many countries. The net effects on the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vary across countries. Overall, the evidence supports concerns about adverse spillover effects of a slowdown in the U.S. economy on neighboring countries, necessitating careful mobilization of countercyclical domestic tools to hedge against potential risk and mitigate the severity of economic downtu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