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治风险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到国际市场中来,国际化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国际化经营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且也使企业冒了非常大的政治风险。因此,需要分析企业国际化的政治风险,从进入投资前和进入投资后两个阶段提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政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许晖 《经济问题探索》2004,35(10):10-12
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其跨国经营的性质 ,其生产和经营活动面临着比国内企业更多、更复杂、破坏力也更强的国际风险。因此 ,企业对国际风险的感知、如何度量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基于风险感知的进入战略选择及风险防范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便成为国际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论文通过对国际风险类型的感知分析 ,研究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 ,同时针对国际化进程中的几类主要风险 ,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防范国际风险 ,提升竞争力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务风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它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跨国经营企业在进入模式选择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为研究重点,详细分析了财务风险对跨国经营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提出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研究背景,在对国际风险分类进行理论推导和建立风险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所涉及的主要风险在特定的维度和评价指标上进行量化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这既是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国金融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动机部分,着重进行了海外混业经营动机和投机冲动分析.降低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注重经营管理国际化、关注新兴市场、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吴显英 《经济师》2003,(5):22-23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分析、风险测度和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 ,对于国际化企业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决策 ,顺利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企业国际化风险来源的基础上 ,指出企业国际化所面对的三种主要风险 ,即文化风险、金融危机风险和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国际化战略,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地探寻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构建高效、通畅的国际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必然趋势。国际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它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进行论述,在对供应链管理国际化发展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供应链管理国际化中存在的风险,探讨风险的控制策略,有助于企业识别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积极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与日俱增.客观分析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成因,并有效规避、化解风险,建立长效预警机制,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与日俱增,客观分析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及成因,并有效规避、化解风险,建立长效预警机制,是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何瑛 《生产力研究》2011,(6):190-191,197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化浪潮,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展了国际化经营。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动频繁,风险重重。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小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提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以减少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1.
Carbon market, which is capable of scientific quantifying and marked-based pricing of carbon emiss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untries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developed a mature mechanism. China started the trial of carbon market in 2011.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mid-July 2021.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arbon neutrality,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will shoulder a greater miss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peed up its finan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ever, it should take a dialect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carbon market financialization. In the future, China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market through efforts to develop market participants, clarify the attributes of carbon finance, prevent potential risks of carbon finance, improve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market, and innovate carbon financ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2.
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贤敏 《经济经纬》2006,19(5):158-160
随着金融的国际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大量抢滩国内市场,这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将产生深远影响,并使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为此,作者在分析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借鉴国际经验,从监管目标入手,阐述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郜朗 《经济经纬》2003,(4):115-117
在日本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之初及高速发展之时,其资金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国际化经营几乎不可能。鉴此,日本多数生产企业问相互联合,借助综合商社协调形成巨大的国际化经营力量,通过实践国际文化战略,使其产品逐步占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In their attempt to adapt to the extreme flexi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have enriched their menu of means for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with many forms of minority equity investments and nonequity interfirm alliances. The rapid proliferation of these new mean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has opened a Pandora's box for governments; the increase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 in a large numb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has certainly decreased the possibilities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ly internally focused economic policies. The fact that thi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bottom-up procedure (firms reacting to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at its causes seem only to be intensifying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has conviced governments of developed market economies to accept the resulting global interdependence as a rather permanent featur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ry to accomodate national priorities accordingly.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mong nations can be a real solution for healthy development should it be strengthened through tailoring that maintains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5.
魏宝兰 《经济问题》2012,(8):111-113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步。利率市场化使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净利息收入减少、利率波动提高、银行竞争加剧、信用风险提高以及系统性风险加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盈利结构,创新产品,拓宽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优势与劣势并存。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金融机构国际地位提升,人民币公信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环境改善等,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占优条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本项目较低的开放度,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又使得人民币处于国际货币竞争劣势。从货币国际化竞争条件内生性理论来看,需要动态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竞争条件的改善。中国应采取分步实施策略、同步推进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贸易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两个平行金融市场"制度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区域合作等有效措施,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服务外包有较高的失败率。失败率是与服务外包过程中所面临各种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有其特殊的风险因素,重点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外包人力资源风险,主要表现为高离职率、文化障碍和沟通效率低、企业人才结构风险;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包括对软件的保护存在不足、执法力度不够、国外企业缺乏信任、海外媒体存在误解;服务外包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风险,包括税收、认证制度、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China, now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nd largest goods trading nation, has rolled out the ambitious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tocol while maintaining strict capital controls for nearly a decade,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unique reform path o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still present uncertainties. In this paper, we fill in this gap by developing a two country, two-goods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goods market and factor market interactions. We propose a critical condition of sustainable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reveal high international price sensitivity to exchange rate adjustments.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利用复制逻辑探讨了3个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能力构建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知识能力包含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和知识保护,4个要素在不同国际化阶段由于国际化目的、竞争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知识识别由模糊目标搜寻型、关键目标搜寻型转变为目标增强型;知识获取方式由拼凑式、主动式转变为牵引式;知识利用模式由过滤式、拓展式转变为协同式;知识保护则从无到有,由法律型保护转变为技术壁垒型保护。知识保护四要素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组合构成了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能力上升路径,具体为雏形构造、拓展上升与集成整合。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日元走上了国际化之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日本政府对待日元国际化问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从而使得日元国际化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将日元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被动消极阶段;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的相对积极阶段;第三阶段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积极主动阶段。由于特殊的外贸结构、出口商较差的谈判能力、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以及日元汇率波动剧烈等问题,使得日元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尽管日元国际化之路已走了近半个世纪,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各项指标来看,日元却并没有取得与日本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