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副词语义指向研究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主要考察了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语义指向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第二、三部分是对"都"语义指向的分类和"都"前指、后指对象的具体讨论。第四至六部分是关于"都"语义指向研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副词“只”进行了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用在动词性成分前起限制作用,有时也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分句前起限制作用;在语义平面上,副词“只”的语义指向比较复杂,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甚至可以在复句中指向分句;在语用平面上,副词“只”的主要功能是强调语气和限制范围的,有时也能协调音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语义指向理论对《孟子》中一类副词-总括范围副词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对《孟子》中的总括范围副词进行了大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冒死”“拼死”“抵死”这三个词在语法化的作用下,都由表生命义走向表高程度义,其中,生命义逐渐脱落,词汇义虚化空灵,语法功能愈发突出。但是三者在语义表现上都有独特的个性,作为副词后修饰的动词有一定的搭配倾向。  相似文献   

5.
短时义副词"蓦然"在句法方面具有可以修饰多种动词性成分、状态形容词、名词以及"蓦然回首"的典型固定搭配特征。在句型选择方面,"蓦然"的空间动态性和主观性呈现出对"被"字和"把"字句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无端"最早在先秦时期出现,是一个松散的动宾结构短语。"无端"在唐代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南宋成词,由一个动宾短语词汇化为一个副词,到了清代彻底完成词汇化进程,变为一个成熟的副词。在"无端"词汇化过程中,句法位置、语义融合和认知机制是主要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诗经》各译本、注本关于《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之"雨"的训释的梳理,发现存有两种注法:一是注为去声,作动词;二是不注。注者将"依依""霏霏"理解为描述动态之副词,不注者将其理解为修饰静貌之形容词,由此可知二者对于"雨"之理解亦并不一致。笔者以为各译本对"雨雪霏霏"之"雨"的注解差异实质上是注者将此视为破读还是如字的理解差异,其源于《采薇》末章首四句在语义和形式上的矛盾性。从汉语史的历时角度对"杨"之语义嬗变予以梳理,进而以"杨柳"旁证"雨雪",认为"雨"应读上声,作名词。  相似文献   

8.
"关涉"指"关联、牵涉"某一事物或某方面内容,英语在意义和句法功能上对应或接近汉语"关于"义的介词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以"about"为典型,聚成一个意义范畴:其中有简单介词,有现在分词演化来的边缘介词,更有结构复杂的二词及多词短语;有的既可引出话题,表示直接论述,又可标记话题过渡,表示转折。它们大多既可前置于句首,引介状语,又可后置于名词或动词之后,引介定语或状语。本文梳理"关于"的句法特征和功能,借其不同英译方式考察汉英"关涉"义介词之异同,以更好把握该语义范畴的句法表现。  相似文献   

9.
副词"无怪"最初是否定副词"无"+形容词"怪"组成的句法结构。"无怪"作为这个意思最初连用是在东汉,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明代成词,发展和成熟在清代。副词"无怪"的形成是由结构形式的变化、主观化以及韵律等多种因素共同促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宁可A,也B"构式中,A和B之间必须构成"果-因"关系,这是其核心语义特征。如果具备这一语义条件,"宁可"句式基本上就是合理的。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宁可"构式产生了"选择义"、"语义量级"及"反预期义"等语义特征,这些特征源于并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肆意"是由古代汉语中动词"肆"和名词"意"组合而成的动宾短语降格而成的。短语"肆意"最早见于先秦,其副词用法在南北朝时期正式稳定下来,明清以后至今只剩下副词用法,完成了其由短语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而正是由于"肆意"中动词和宾词成分的多次共现,使这两个相邻成分发生黏合现象,从而凝固成为副词。  相似文献   

12.
由表疑问的副词“可”组成的发问词在阜阳方言中有一批,本文讨论了这些词的语义特点及句法功能。“可”在阜阳方言中还可以表达两个动作之间在次序、时间上的密切联系,这种“后置词”的用法具有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探讨了"V+着"构式中V的语义特征及分类,指出绝大多数V是单音节动词,是自主动词,并且由持续性动词承担。"V+着"的构式义决定了V的特征及分布,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焦点表示句子中强调的信息,它是语言学中引起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焦点结构和句法结构一样,是对句子结构的描写,表现了句子的信息分配形式。否定属于对焦点敏感的结构,是一个受焦点影响的现象。在汉语否定结构“没”字句中,“没”作为焦点敏感算子,其语义指向范围是全句。在句法层面,焦点短语作为整体移位,遵守孤岛限制。  相似文献   

15.
"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涵义是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它要求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论文意在探究"义"的本源,义的主流内涵及在民间的衍生意义。结合现实,说明人与人之间"义"的不可缺失,让大家意识到现代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任需要遵守"义"的原则,甚至人类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其主要功能是对形容词及部分动词所具有的程度义特征进行定位或使连续的程度量有界化。本文在对《战国策》中程度副词进行客观界定分类的基础上,对其所隐含的比较义做了简要探讨。认为《战国策》的程度副词系统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词类系统,基本可以反映先秦程度副词系统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显性文化语义还是隐性文化语义,都蕴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信息。鉴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异"远大过"同",文化语义的翻译切忌字面照搬,相比之下语境等效翻译,也即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和New-mark倡导的"交际翻译"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ふと”、“ぅっかリ”、“つい”、“思ゎば”属于日语类义陈述性副词,有时可置换,但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如果对语言环境体会不深,对语言深层含义把握不准确,易造成使用不当,翻译不贴切。本通过案例同时参照有关学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加以对比研究并归类,呈现给专家学,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蒋遐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2):110-112,142
“A就A在B(上)”句式是活跃在口语中的常用句式。该文从句法、语义平面上对该句式进行分析,首先从句法上分析能进入这个框架的“A”和“B”的性质。然后分析其语义,该句式既可以表示范围,也可以表示原因,还可以表示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到死"与"×到爆"都是新兴的极量程度表达方式,在书面报刊新闻或者日常口语中都很常见,它们的搭配范围很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评注性,都是通过隐喻的机制走向虚化的,但在语义、句法与语用方面仍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