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转型更新是城市化进程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趋势和实践难题。建设创意城市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保持和激发城市活力,实现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杭州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形成集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空间、创意展会、创意管理、创意政策于一体的创意决策族,以实践方式来解析城市发展中“人与物”、“文化与产业”、“工业化与城市化”、“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等多重矛盾关系,成为城市转型更新的成功案例。探析其路径与机理,对起步中的中国创意城市建设及城市转型更新,可提供诸多启示与对策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导致在城市中出现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而后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动因出发,探析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产所具有的价值一直停留在《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所赋予的价值构成中,最初的价值已经不能满足甚至阻碍了当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本文在原有工业遗产普遍价值构成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城市布局结构、文化体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指出当前工业遗产价值构成的局限性,并从现代哲学价值研究角度,将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因素进一步扩充和细化,以工业遗产资源的固有属性、特征和受到价值评价主体影响的各种因素为基础,将其划分为本征价值和引申价值两大类,并将每一类价值因素具化为工业遗产价值体系的构成因子,从主观和客观、保护和再利用等多角度多层次深入剖析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为工业遗产的确认、保护、更新和再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的摇篮,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无锡工业遗产资源具有"锡式"特性,有重要的遗产和旅游价值。在城市更替的背景下,基于休闲综合体视角下的保护性再利用形式,内部置换,外部关联,综合规划是无锡工业遗产与城市和谐相容的有效出路,是无锡产业升级的创新途径,是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快捷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绝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增量都是围绕老城区扩展的。因此对占据着城市中心区或中心区边缘重要土地资源的大型工业进行逐步外迁,并对搬迁后的原址进行再利用、再开发,成为目前城镇化发展形势下地方政府使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存地段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存量资源,尤其是对一些区位条件较好、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工业遗存地段进行保护再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创意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宋琪  曲诗雨 《生产力研究》2023,(1):59-63+78
城市更新进程中,保护工业遗产,需要关注其美学意义,促使场景生成,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社区发展。文章基于场景理论,阐述了工业遗产场景化保护的内涵,指出场景化保护以营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场景为基础、以促进消费形成城市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吸引更多的创意阶层激发城市活力为最终目标;从构成场景的社区、设施、人群、活动、价值观五个维度出发,对西安大华纱厂、陕西钢厂和陕西唐华一印有限公司的三个案例进行剖析,得出工业遗产场景化保护的关键在于通过场景营造城市烟火气息、营造城市创新气质和营造城市记忆谱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从城市工业化的特征去评价工业遗产价值的观点,指出工业遗产的价值取向在于传承工业化进程中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为今人和后人传递和发扬工业文化信息。从城市工业化特征出发,提出以主要行业到典型企业再到建筑遗产的递进评价方法,分别制定行业、企业和建筑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三类七项十条指标的评价框架,并以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重庆作了实例评析,为科学评价工业遗产价值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依据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辽宁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进行探讨.辽宁是一个工业大省,所辖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辽宁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特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工业遗产,弘扬传统工业文化,是辽宁进行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康嘉  杨彩云  胡琴 《经济论坛》2012,(5):105-107
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的融合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章分析了两者融合的主要模式,即创意LOFT模式、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基地)模式、工业旅游模式、动漫城模式、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分析了两者“自发内生型——政策导向型——复合型”逐渐转变的过程,旨在探讨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遗存,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具有珍贵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各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工作起到理论及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原则 进行了分析。从景观概况,运营、范围、目标、策略、经济和 评估可持续方面对英国布莱纳文工业景观保护实践的经验、教 训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国策和现实问 题,从工业遗产景观保护的理论、制度、层级、目标、模式和 主体等方面对我国可持续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路径进行了思 考,提出了在我国建立面向可持续的,地区发展综合目标、整 体系统规划管理、多元伙伴机制耦合的工业遗产景观保护新格 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博物馆保护区兼顾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管理,关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问题。通过对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梳理,基于博物馆保护区在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对俄罗斯博物馆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保护区划和基本分类等内容进行研究。最后,从整合机制和管理机构设置两方面分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保护区制度,将为完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殊性,旅游可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参与"非遗"的保护。本文通过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比较,提出生产性保护的实施框架与策略,旨在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上以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主体。近年来,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支撑。通过对福州复园路街区“拓路”与“保护”争端的全程参与和观察,从公众意愿、参与能力和反馈渠道3个方面,分析数字化时代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模式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方向的变革和公众参与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是实现多方平等对话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创新创意利用,是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的途径;基于网络和新媒体,构建多元的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是引入群体智慧、实现全流程“众规”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保持与旅游开发系统的复杂性,基于旅游感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特征和发展机制的研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手段。因此,在借鉴对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自身的特点,基于旅游者对其真实性的感知,并进一步探讨在非物质文化旅游中真实性感知对旅游满意度是否产生影响,验证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感知,通过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与旅游开发的共生机制,确立政府制定政策和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吕峻  胡洁  石荣 《技术经济》2020,39(12):117-123
意大利因历史遗产数量众多而闻名国际。其中,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意大利一项不可忽视的保护和发展对象。农业文化遗产的再生、发展和创新可以看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以米兰广域市为例,首先梳理其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别从总体规划政策到具体新型农庄的产业振兴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了4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农庄,探讨了其农业历史、发展模式及相应管理策略。旨在通过米兰经验的学习为中国相关的农业旅游、乡村景观及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变和多元保护思潮的涌现, 世界遗产权威话语体系下客观理性的自然保护观念逐渐被挑 战,自然遗产保护展现出文化转向。从遗产话语的视角切入, 分析文化转向的动因、机制、过程。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和 分析,从自然遗产保护价值观转向、对象内涵转变、操作机制 修订3个方面总结自然遗产保护文化转向的全过程,批判性地 理解转向中自然遗产话语的建构手段,进而为中国自然遗产国 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 方针战略地位逐步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在于优化农业生产模式 与农村人居环境,其中的“新”与“旧”的矛盾日渐凸显,如 何在立新的大背景下兼顾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景观并落实保护工 作,将成为今后的重要课题。选取日本里山作为研究对象,梳 理日本典型农业遗产景观历史及保护利用沿革,并针对日本现 行最新的重要里山保护策略,运用空间、语义等分析方法,对 日本现行的农业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政策实施现状及经验 展开评估分析讨论,以期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 提供思路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