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GO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昳茹 《特区经济》2011,(10):208-211
在国际上,以非营利、非官方为特色的NGO组织在环保、卫生、慈善和公共事务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NGO在我国的出现还只有数年时间,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不甚明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本文中,通过回顾我国NGO组织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梳理我国NGO发展的典型模式。同时,对于NGO的发展壮大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彦英 《中国经贸》2012,(14):82-82
随着公民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工作中去,各类的官方与非官方NGO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最近几年影响中国的几大事件中都有NGO及NGO志愿者非常活跃的身影,笔者通过在一个国际NGO的全职人力资源工作和一个民间NGO组织的兼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中国现有NGO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3.
NGO组织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弥补了政府功能的不足,动员公民社会的力量管理社会事务。在我国,NGO组织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NGO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壮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问诊中国NGO     
董永纲 《发展》2010,(5):85-86
NGO即非营利的合法性、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为帮助政府部门完善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而产生的作用于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NGO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但“舶来”的NGO尚未完全融入我国国情,我国政府也并未明确科学管理NGO的方法。NGO与政府必须作出转变,才能做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国内NGO的各种特性入手,分析研究,为规范、管理、运行NGO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性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的发展对于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来说,通过互助和联合,可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发展也存在着不足与困难.文章旨在探讨如何使农村经济性NGO实现良性发展,为农村经济性NGO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杜旻 《开发研究》2006,(6):19-22
在中国的扶贫开发战略活动中,NGO组织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项目,通过推动经济、教育、卫生、性别意识以及社区能力的发展,NGO组织在农村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在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素质、改善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文章根据某国际救援NGO组织———W组织在宁夏泾源县的扶贫项目的开展情况,探讨项目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突出问题,并对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管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包括项目受益人群的选择与确定、所选项目与当地的外部环境相协调的协调性以及项目选择的宗旨与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魏飘飘 《中国经贸》2010,(18):131-131
NGO作为一支区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种社会力量,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当中不可缺乏的部分。伴随NGO凸现的作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探讨如何规范NGO。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美国本土NGO的状况为参照物,研究大陆NGO的发展现状,由表及里探究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提出促进中国本土NGO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翔 《改革与开放》2011,(20):27-28
在国际舞台上,非政府组织即NGO,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以来愈发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NGO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它又遭遇着哪些不可抗拒的阻碍?本文通过对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与分析,以浅识并解答上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被新闻媒体多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撼动了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信任,食品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加强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以及另辟蹊径让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研究NGO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完善NGO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作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NGO发展的现状NGO是英语"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主要指那些不以政府所直接控制的社团、协会、慈善机构、基金会、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形式出现的社会团体。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自治性是NGO最为显著的几个特征。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NGO作为第三部门在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中国由于NGO立法的瑕疵与缺位导致众多NGO的合法性受质疑.为充分发挥NGO在中国社会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本文重点剖析制约中国NGO成长的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梁娴 《特区经济》2013,(1):192-193
虽然我国NGO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总体上还很有限,但其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尤其以环保NGO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最为活跃和发达。环保NGO的发展对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一案为例,从公共决策形成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环保NGO在公共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NGO信用评估体系是培育我国NGO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北美NCIB慈善组织评估体系的案例分析,认为在我国NGO评估体系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全国性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评估机构,在指标设计方面可借鉴部分成熟的评估指标,同时应基于我国国情构建体现中国特色的NGO信用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初步建立我国NGO信用评估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反贫困历程中,取得了卓越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贫困人口分布的新变化以及各项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应鼓励政府以外的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其中非政府组织可以在专长的领域对政府的活动给予补充,并且协助贯彻政府的政策和方针。因此,应加强对非政府组织(NGO)扶贫模式的认知,通过SWOT分析法对NGO扶贫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NGO扶贫模式发展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90-91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看到了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活跃的NGO是一个国家形成公民社会的前奏,也是判断政府开放程度的信号。但在我国目前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分配格局中,政府仍占据主导地位,NGO还没有赢得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NGO全称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翻译为非政府组织,是由自然人或法人创建的不属于政府、不代表政府利益的组织。我国NGO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涌现了大量NGO,并且在救灾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视野具有局限性、救灾中资金不足、优秀的专业人才匮乏、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较小等。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NGO在救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环保NGO重要的社会地位入手,分析了环保NGO面临的种种法律困境:注册登记难,使环保NGO缺乏合法的地位;公益诉讼中诉讼资格缺失,使环保NGO不能在诉讼中很好的发挥作用;环保NGO缺乏专职人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资金来源没有保障,限制环保NGO发挥作用。论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的建议保障:修改环保NGO登记的相关法律,改革登记前置程序的业务主管部门,废除同一区域的非竞争原则;赋予公益诉讼中环保NGO诉讼资格;制定相应的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解决筹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环保NGO重要的社会地位入手,分析了环保NGO面临的种种法律困境:注册登记难,使环保NGO缺乏合法的地位;公益诉讼中诉讼资格缺失,使环保NGO不能在诉讼中很好的发挥作用;环保NGO缺乏专职人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资金来源没有保障,限制环保NGO发挥作用。论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的建议保障:修改环保NGO登记的相关法律,改革登记前置程序的业务主管部门,废除同一区域的非竞争原则;赋予公益诉讼中环保NGO诉讼资格;制定相应的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解决筹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宁超 《乡镇经济》2013,(4):96-100
中国的NGO发展呈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资金短缺是制约NGO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NGO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运动能力不足,运动能力不足蜕化为营销乏力,压缩了NGO的空间活动行为,职能受阻,导致组织可支配资金不足。运动能力有限和资金不足存在一个双向制约的循环,借鉴“整体政府”理论实现在价值观念的提升、管理方式的转变、公共事务处理的协同等方面实现NGO发展“路径依赖”的破解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与艾滋病的斗争中,非政府组织(NGO)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健康咨询、安全性教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人提供帮助,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