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农村收入贫困化问题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农业经济》2006,(8):24-26
20多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在推动城乡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成为全国示范省市之一。但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摆脱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山区农村贫困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农村家庭纯收入不同层面的描述和分析,试图对其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2.
论促进公平经济增长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仅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11倍,已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而且农民的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1992-1993年的水平,比城镇落后10年。在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资料中,中国也是城乡收入差距超过2:1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乡居民非自然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剧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作一描述。 1978年至 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14元增至 2160元,年均增长 95%,而同期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由 297元增至 5245元,年均增长 91%。 1978年城乡人均收入相差 183元,而 1998年时相差 3265元。 1984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 1: 1. 71,而到 1998年又扩大为 1: 2. 51。因此从整个阶段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和绝对额方面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图 1、 2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高度…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李若建199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3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1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多,城乡差距又比上一年有所扩大。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  相似文献   

5.
专家评说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各自发展,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互不干涉,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两张皮,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城乡差距的扩大还体现在: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物价等各种补贴,以及医疗、失业、最低收入等各种社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有。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第一次跳出了以往就  相似文献   

6.
测算了包括非货币收入在内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与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表明1985年以后收入差距程度扩大,并有继续扩大趋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水平差距是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已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问题.东西部的差距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大的差距是在农村,而主要体现就是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拉大,东部发达地区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甚至消除了城乡差别,而西部地区不仅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大低于东部,而且城乡收入差距也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四川省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浙江省、广东省的比较为例:1980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浙江、广东分别只差3.4元、31.3元和86.5元,到2000年,已扩大为338.4元、2338.6元和1739.5元.因此,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为战略目标的西部大开发,必须首先突破西部地区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这一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个因素——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并就它们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正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所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有效的途径是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物质资本差正巨。  相似文献   

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着不同幅度的增长,使收入差距问题显现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过大1、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差不断扩大,呈剪刀差状态。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210元,2004年扩大到6486元。2000-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共增加682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3142元的21.7%,甚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平均一年增加786元的水平。2、城乡居民收…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广东全省农业增加值达22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90元,增长14.2%,扣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11%,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3.3个百分点。广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3.12:1下降到3.03:1,连续七年遏制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广大农民切切实实享受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浅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本文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造成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成因之一是城乡财产差异.改革开放之初,城乡之间尽管有2.57倍的平均收入差距,但是当时的城乡居民的财产差距并不比这个数字高.当时城镇居民基本不拥有住房,都是租公房住.主要家庭财产是价值一二百元的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而当时的农民家庭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住房,自行车也相当普遍,同时还占有一块宅基地和自留地.数据显示,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4.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呈现出扩大的特征。199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686.3元,占同期城镇人均居民收入之比为45.4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2:1。此后波动下滑,1997年开始保持连续下降势头。到2003年,降至30.95%。2003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2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3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成栋 《农村经济》2006,(12):103-106
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建立住房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省际差异明显存在,聚类分析为四类。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家庭住房状况较好,农村住房状况省际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均间数、人均面积、平房比、购建房费用和住房设施状况方面。收入是影响住房状况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农村人均纯收入和购建房费用、住房设施指数正相关。此外,影响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还有自然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发生了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但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农民收入向两极演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这种现象是喜是忧,如何看待?本文作些粗浅的剖析。 根据苏州市农村经营管理指导站汇总统计,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4元,比上年增收685元,增幅为28%,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为13%左右。就总体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安徽省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层次,较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且使全社会投资增加.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一体化对城镇和农村影响程度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影响,而城乡一体化的开展,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途径.本文从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现状出发,分析城...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乡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全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且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逐步提升且消费结构趋合理,但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依然存在发展不协调问题,具体表现为:城乡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快步增长,城乡差距仍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但城乡投资占比差距大;城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发展明显优于农村;城乡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保作用有待提升;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补短板强弱项任重道远。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复杂,既有自然禀赋条件差异的影响,也受城乡生产要素单向流动以及既往城镇偏向政策等因素影响。因此,要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点和契机,加快乡村发展步伐,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开拓西部农村市 场面临的问题   (一 )农民收入增速较慢,人均纯收入绝对水平低。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1998年西部地区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501元,较 1980年增长 8.0倍,年均递增 13.0%。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这一时期内其增长速度分别为 15.3%和 14.2%。再从农民人均收入的绝对水平看,首先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农民, 1998年西部地区的十省市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 2000元以下;其次,西部城乡收入水平差异巨大, 1998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501…  相似文献   

19.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是城乡融合和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改善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文章实证考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收入差距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予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土地市场化对农村消费水平增长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在不同区域土地市场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能有效缩小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但在东部地区这种作用并不明显。全国层面上,收入差距是土地市场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中间渠道,土地市场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区域来看这种渠道作用仅在西部显现出来。基于此,进一步提出提高城乡区域土地市场化水平、保障土地市场交易秩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措施,以期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扩大内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村生活现状与全国农村小康标准的差距分析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农村小康指标共16个,按照这些指标,对广西农村农民生活现状进行测算,共结果如下: 1、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5元(1990年价格),比小康线少385元,缺口率为35%。若要在2000年达到人均1100元,今后七年的年均发展速度必须达到6.35%,也就是说今后七年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需增加55元,才能按期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