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权  刘旸 《价值工程》2006,25(11):141-145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已经成为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显著特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三次近期的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阿根廷金融危机——为例,对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探求其个别原因和共同原因,以期能提出有效的危机传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金融危机发生后,其影响会传导到我国,影响我国的金融渠道各个指标,但对金融渠道整体的影响情况没有直观的指标反映,本论文合成的金融渠道传导综合指数可以反映金融危机的传导对我国金融渠道综合情况的影响,为危机发生后的调整工作提供基础.本文以最近一次世界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为例,首先选取了危机传导指标集,其次运用SPSS相关分析,研究14个参考指标间的关系,确定我国金融渠道传导的合成指标,最后将其合成金融危机金融渠道传导综合指数,并根据合成结果绘制了走势图,实证结果表明此综合指数能够反映金融危机传导中我国金融市场的综合情况.本文的研究对减小金融危机的传播范围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对开放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快且难以控制.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今仍未见底,已经损害到实体经济.研究其传导渠道,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产生并减弱危机的影响.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从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做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金融自由化视角的金融危机生成、传导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经典金融危机模型,从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程度两个维度阐释危机生成机理,结合金融深化驱动经济虚拟化的全球背景以及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心理依赖特征,推演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汇率-贸易渠道:"波及效应";金融-债务渠道:"传染效应";心理-行为渠道:"羊群效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加速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阻断危机蔓延和维护我国转型经济安全,应采取的对策为:合理安排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匹配;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积极干预;拓展国际合作、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5.
2007年达到顶峰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完全消退的同时,抛开各国经济在08年金融风暴中受到的重创,目前关注更多的是人们对经济危机的反省和思考以及对危机后削弱的经济的重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将其影响扩展至其他领域并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呢?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的危机,它是产生于多种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日趋显现,分析其成因及传染机制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让金融危机转“危”为“机”。  相似文献   

7.
关联性是研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Billio et al.(2012)的思想,从关联性及其方向性变化研究入手,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系统性风险的时变传染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行业间的关联性显著上升,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其机构间的传染性要强于以往。平稳时期,各行业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占主流,而在金融危机期间,跨行业机构间的相互传染影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银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传染影响显著增强,证券行业在金融危机期间则更多地受到了传染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人们提出了大量课题。导致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是2007年3月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我们发现,危机的根源是由于长期的政策失误导致的资本投机性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未来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金融危机的传导情况,文章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贸易渠道传导的影响。首先从贸易渠道传导理论分析物联网技术对金融危机贸易渠道传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心理预期与金融危机贸易渠道传导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推证物联网技术可以影响金融危机的传导。研究有助于探索未来物联网技术环境下金融危机的传导情况,对减小金融危机传播范围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对开放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日本在2001年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P)之后,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也纷纷采用QEP刺激经济发展。但目前美国经济前景依旧令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债务危机亦悄然升温,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困扰,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令人深思。文章对QEP的理论基础、传导渠道、逻辑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资产负债表的危机、传导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索相关文献,学者们对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及报表列报,而对危机形成的财务机理、财务特征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甚少。实际上,金融危机不管是在何种层面上理解,其实都是一场财务危机,更确切地说是资产负债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刘磊 《现代管理科学》2013,(6):77-79,83
文章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为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传染效应。不同于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出口下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原因是政府的救市计划。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于长期平均趋势,中国遭受了与美国相同幅度的损失。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分析了市场波动和相关的一致性与差异,并进而考察金融危机期间传染的阶段特征。研究表明,危机期间,高波动与高相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他时期则存在差异;几乎不会出现高波动低相关的情形,但并非总是波动性的增加引致了关联水平的上升,关联水平的上升也可能会先于波动性的增加;危机初期,市场需要对复杂的信息进行不断地识别和过滤,以至于波动机制、相关机制都存在较为频繁的转换;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传染具有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从希腊开始的主权债务危机使欧元区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动荡之中,欧元区的稳定和完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深陷债务危机的金猪五国,即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欧盟经济增长核心德国和法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为样本,建立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因果检验来证明本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各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经济体的影响程度,以期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恢复有所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整合国内外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特点,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三大传导机制对北京实体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路径研究,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积极探究危机中北京实体工业的生产运行特点,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彭海龙 《新远见》2010,(2):105-113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造成全球经济大震荡进一步催发的结果,是全世界的事,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谁也逃不脱的金融演变的危机中,部分人停留、凝视、思考,从不同的侧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全面、科学、系统的揭示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让人们对金融危机有个较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一场罕见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来看,这次金融危机是资产负债表危机而不是利润表危机。首先,在危机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中,公允价值也许并不像  相似文献   

20.
会计的发展历史不止一次地表明,每次金融危机或者重大财务丑闻过后,变革会计审计准则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在金融危机过后,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革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