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青海玉树地震将巨灾风险管理的课题再次摆到了研究者和决策者的面前。本文在剖析中国地震巨灾期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并改进了海内外相关研究结论,构建了中国地震巨灾期权的定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计量和讨论。通过对其定价机制的实证研究,本文对推动中国地震巨灾期权的发展提出了必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快中国巨灾模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翔 《中国保险》2010,(8):18-24
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两场巨灾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巨灾风险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雪灾造成损失与赔款的比例为1600:50,地震造成损失与赔款的比例为8451:18,这是个不成比例的比例。中国对巨灾保险的边切需要,以及保险公司自身对于巨灾管理的不断深化,凸显了建立巨灾模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曾辉 《中国保险》2011,(5):54-55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将巨灾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自1992年12月11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巨灾保险期货以来,已有美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证券化的方式以分散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形式也由巨灾保险期货发展到包含巨灾保险期货、巨灾保险期权、巨灾债券、巨灾互换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我国大陆地区1990~2019年的地震灾害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三个维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复杂数据结构下的多维地震风险模型。在不同期限结构和不同偿付水平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算法测算了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风险规模和保费水平。与传统的巨灾精算模型相比,多维地震风险模型不仅解决了连续型、离散型和半连续型数据的联合建模问题,还能够更好地刻画多维地震风险之间非对称的相依结构。实际分析表明,在巨灾风险度量中考虑复杂的相依结构能够更好地分散地震的尾部风险,有效地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地震保险的风险覆盖水平,为完善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造基于共保体的巨灾指数保险、巨灾债券和巨灾保险基金的风险过程模型,采用1992~2015年云南省地震损失数据,应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地震风险仿真模拟,探讨了不同模式下巨灾风险转移效率及破产概率,并对国家选择巨灾风险转移组织形式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在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制定巨灾保险法规、建立巨灾风险管理数据库之后,2016年5月16日,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意味着酝酿将近十年的中国巨灾保险正式"破冰"。以居民住宅地震保险为突破点,用中国式智慧化解巨灾保险世界性难题,孕防灾救损能力于市场,进一步完善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目前是一个学界重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的发生,各界对巨灾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巨灾风硷公共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为中心.以再保险和发行巨灾券为风险分散手段,以多样化的政府救济为补充措施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的发生,各界对巨灾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巨灾风险公共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为中心,以再保险和发行巨灾债券为风险分散手段,以多样化的政府救济为补充措施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004年全球股指期货/期权的品种结构,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大陆未来可开发的A股指数期货/期权产品序列,并且还提出了中国大陆可开发的异地股指期货/期权产品序列。  相似文献   

11.
高利 《云南金融》2011,(5X):186-186
今年来地震、海啸、飓风等巨灾频发,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接连发生的巨灾引发了人们对巨灾保险制度的广泛思考,本文就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具体实现的构想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每年都要面对地震、洪水、极端气候等自然巨大灾害,作为商业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面临极大的风险。本文从巨灾风险的内涵分析,分析了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风险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利 《时代金融》2011,(15):186
今年来地震、海啸、飓风等巨灾频发,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接连发生的巨灾引发了人们对巨灾保险制度的广泛思考,本文就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具体实现的构想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升息预期的加强,2004年中国的债券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含权债券。期权的嵌入增加了债券的吸引力,但同时也改变了债券未来的现金流,使债券的定价与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该文介绍了国际市场比较流行的期权调整价差(OAS)方法,并选取国开行含权债券数据,对该理论的运用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默涵 《中国外资》2008,(11):190-191
巨灾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08年汶川地震已经再一次说明我国商业保险亟需进一步发展,建立中国的巨灾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合作。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巨灾保障机制,对我国巨灾保障体系的建立及相关政策提出建议,即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散体系;建立多层分担机制;设立巨灾委员会;重视利用再保险机制;发展巨灾风险债券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险》2014,(7):30-31
巨灾保险是全球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巨灾保险制度方面。当前,巨灾保险承保的灾害主要为地震、洪水,部分国家和地区针对地震保险、洪水保险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包琼 《海南金融》2014,(11):33-37
2008年以来,接连发生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研究和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巨灾保险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对国内巨灾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国外巨灾保险制度进行归纳总结,据此提出加速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巨灾风险频发,给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巨灾风险证券化。本文着重分析了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中最有实施可能性、能够作为突破口的一种,即地震风险债券。本文介绍了国外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概况的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地震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保险定价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巨灾指数期权定价,根据精算为保险产品定价的方法,初步提出用寿险精算中的生命表技术来编制一张巨灾指数表的思路,这对我国保险业和再保险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扩大对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保险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费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保费收入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3053亿元.但与整个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巨灾保险的停滞不前.因为巨灾产生的"重大损失"不是单个保险公司的财力所能负担的,人们总是在地震、洪灾之后才认识到巨灾的威力.然而在面对像地震这样的巨灾风险时,中国产险业仍然缺乏足够经验与实力.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基金本身规模有限,巨灾再保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国际分保途径有限,从而影响了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